关灯
护眼
字体:

酥心蜜意[美食]_莲子舟【完结】(168)

  她看见她,埋进她怀里嗫嚅,“祖母,我好疼,浑身上下都疼......我不想拖累你们了,想去找爹娘了。”

  那一刻,她的心像被生生剜去一块,她背着气息奄奄的锦云往回走,只觉得天要塌了。

  夜里,她一边咳一边和她与两个妹妹说话,像是在交代后事般。

  她说祖母莫担心,锦云一点都不疼了。

  她说让妹妹去买些茯苓糕来吃,姐姐想吃些甜的。

  她支开两个妹妹,亲戚们喊的挽郎孝女在前堂哭嚎,她一直握着她不撒手。

  可谁能想到,再次醒过来的锦云,眼里没了往日的死气,反而还能起身下床。

  王秋兰以为这是她烧香拜佛求来的菩萨佛祖保佑,但只一日,她就知晓,这早就不是她的锦云了。

  这位锦云,一直在极力做好一位好姐姐,好孙女,从不让她们操半点心。她在想,这是

  不是锦云怕她们孤单,真的派下一位仙女来陪伴她们。

  这些日子,看着面前之人来平江府后,夏日摆摊汗湿一身,冬日里被井水刺骨,却还是一大盆一大盆地淘糯米,洗赤豆、绿豆。

  她把点心铺做得红火,连牛和地都置办好了。她看着她乖巧地叫她祖母,逗她开心,对着蕖姐儿和菱姐儿笑,对着伙计们亲。

  她觉得,这也是她的锦云啊。

  她早把这孩子当成了亲孙女,不管她是谁,都是上天送回来陪她们的宝贝。

  她的锦云,一个在天上,一个在身旁。

  如今这位锦云有了喜欢的人,日后锦云要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日子,总不能一直顶着“卫锦云”的名字过活。

  是时候了。

  她要告诉她,她早知晓了,她要让她说出自己原本的名字。

  卫锦云愣神了一会,紧紧抱住王秋兰,哽咽道,“祖母,我......我也叫卫锦云。我随从前的祖母姓卫,至于‘锦云’二字,她说出自‘宜春十里锦云遮。锦云遮。水边院落,山下人家。’,捡到我的时候,正是春日,平江府繁花似锦,如云如霞。”

  她埋在王秋兰的怀里,“祖母,我不是故意骗您的......”

  卫锦云还以为祖母不懂这些,却不知晓她的反常连八岁的妹妹都能捕捉到。

  王秋兰抬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却破涕而笑,“你,真的也叫锦云吗?”

  “嗯。”

  卫锦云闷闷地应着,滚下泪来。

  “好巧啊,乖孙女。”

  王秋兰捧着她的脸,用帕子细细擦去她的眼泪。

  卫锦云迟疑地抬眼,眼里满是茫然和不安。

  她明明骗了祖母,祖母好像一点都不生气。

  “你也是祖母的乖孙女。祖母从前的锦云,在那边不会再疼了,她终于能好好歇着了。”

  王秋兰轻轻握住卫锦云的手,用柔软的手将她的手全然包裹住,“祖母一直也把你当孙女。”

  卫锦云鼻尖一酸,眼泪又涌了上来,声音发颤,“那祖母......您怎的突然要告诉我这些?”

  王秋兰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因为我的好孙女,有喜欢的人了啊。”

  她望着卫锦云愣神的模样,继续道,“往后要定亲,要过自己的好日子了,总不能让你心里揣着事儿。问名那块,得问你叫什么名字,还有你的生辰八字,对不对。”

  许是寒食要到了,风很凉,前些夜里,她总是梦到从前的锦云。

  她穿着她做的衣裳,安安静静地坐在窗边绣花,见了她就笑,眉眼弯弯的,不像从前那样疼得皱着眉。她总说祖母,她很好,说那边没有病痛,能下床自在地跑,能看遍四季美景。

  起初她总舍不得醒,想多陪孙女说说话。可后来,锦云来梦里的次数就少了。最后一次见她,她站在家中巷口的桃花树下,戴着柳环,轻声说“祖母,我要走了,你们好好过日子,别记挂我”。

  “祖母,我叫卫锦云,和您的锦云的八字一模一样。”

  卫锦云望着祖母泛红的眼眶,一字一句说得认真,“王秋兰是我往后要好好孝敬的祖母,卫芙蕖和卫芙菱是我的亲妹妹。”

  说通了就好了。

  她不想骗祖母一辈子。

  “嗯。”

  王秋兰抚了抚她的发。

  她觉着,眼前的锦云,从来不是替代,是上天接了从前的锦云放不下她们的心愿,送回来的另一份圆满。

  窗外寒食的风,吹起来了。

  春日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寒食前后,前些日子的暖意在一场倒春寒里悄悄收敛。夜里,细密的雨丝便从天空落下,织成轻柔的雾霭,将整个平江府都笼在烟雨朦胧里。

  云来香外的青石被雨水打湿,檐角垂落的水珠串成细线,滴滴答答落在地面。河边的桃杏与海棠沾了雨珠,变得愈发鲜亮,偶尔被东风一吹,便带着水珠飘落。

  雾气缭绕间,连往来行人的身影都变得模糊。

  虽已近寒食,汴京一带早已禁了烟火,家家户户吃着冷食。但吴地的习俗不同,当地人觉得冷食有不合“鬼神享气”的道理,并不禁烟火。

  平江府随处可见人家冒着袅袅青烟,散在雨雾里。天庆观前还能闻到各家铺子里飘来的香气,新笋焯水的清鲜,鱼肉煎炸的焦香,冲淡了倒春寒的几分微凉。

  卫锦云站在铺子门口,等着伙计们陆续到岗,客人们撑着伞寻香而来。

  细雨还飘着,门口悬着的风铃被风卷得叮叮当当,卫芙菱站在廊边,小心翼翼捧着只装了稻谷的碗,目不转睛地盯着廊下的燕子窝。

  孟哥儿啃着个油汪汪的大鸭腿,走到她身边,含糊不清地问,“菱姐儿,燕子不是要吃虫的吗?你给它们喂稻谷干啥。”

  “嘘——”

  卫芙菱食指竖在唇前,小声道,“小声些,小燕子的阿娘要过来了!”

  孟哥儿很听话,立刻屏住呼吸,连鸭腿也忘了啃,麻溜地缩到卫芙菱身后,探出个脑袋偷偷往外瞧。

  一只燕子扑棱着翅膀转了圈,稳稳落在卫芙菱手边,低头从碗里啄了些稻谷,转眼就飞进窝里喂给了叽叽叫的小燕子。

  “菱姐儿。”

  卫芙蕖捧着另一只碗,“你手里拿的是不是一二三的稻谷,我方才拌米糠时找了一圈都没见着,原来被你拿了。”

  “嘘——”

  卫芙菱和孟哥儿同时回头,异口同声地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卫芙蕖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向燕巢,见燕子又飞回来啄谷,立刻闭了嘴,轻轻点了点头,悄悄往后退了几步。

  她低头看了眼手中只有米糠的碗。

  罢了,一二三晚些吃也没关系,小燕子是她们的新家人。

  细雨里传来的扁担声,货郎挑着担子慢悠悠停在铺子门口。他身上穿件短褂,裤腿沾了些泥点。

  他前后两个竹筐堆得满满当当,前头筐里是鲜嫩的艾草,后头筐里是浆麦草,色泽深些,叶片稍稍肥厚,层层叠叠压在一起。

  “卫掌柜!”

  货郎把担子往廊下挪了挪,“您要的艾草和浆麦草给送来了,才从田埂边割的......是不是还得按您说的,往后几日都送,直送到清明那时?”

  卫锦云点点头,“对,劳烦你了。快挑进后院去吧,一会要赶工做青团,晚了就来不及了。”

  “哎,好嘞!”

  货郎应着,麻利地挑起担子,稳当地跟着她往后院走。

  顾翔踩着细雨来上工,她时常总是第一个到岗的。她的手里拿着一把鲜嫩的柳枝,到了后在云来香和喵喵面包工坊的门框上各插了一把。

  插柳枝是寒食清明的老讲究,一是说柳枝能辟邪,挡灾气,二是招魂,盼着故去的人能循着柳香回家瞧瞧。

  后院里,三头驴正甩着尾巴啃干草,生得是膘肥体壮,和一旁蜷在草垛上时不时嚼两口干草的灰灰截然不同。灰灰见人来,起身用脑袋蹭了蹭卫锦云的手,又慢悠悠地坐下。

  卫锦云和顾翔两人把艾草和浆麦草放进木盆里,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捞出来

  沥干水,一股脑倒进石磨的进料口。

  一头驴拉着磨盘转,顾翔在旁添草,石磨咕噜咕噜转着,青绿色的汁液顺着磨盘缝隙慢慢淌下来,滴进底下的大盆里,满后院都是清苦的草香。

  很快其他伙计也陆续上工,各自洗手搭把手。

  晚雾最懂吃食,也学得最快,眼下的厨房,她是老大。

  她把磨好的草汁倒进糯米粉里,将青绿色的糕团揉得光滑软糯,朝酒手脚快,负责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其他的伙计坐在桌边帮着剥咸蛋黄、拌肉松,又有做别的点心的,还烤起了各式各样的面包。

  卫锦云捏起一个剂子,掌心揉圆按扁,包馅的手法娴熟。内里裹进咸香的蛋黄与肉松,捏紧收口,搓成圆滚滚的青团,而后换个剂子包入细腻的红豆沙,这是最经典的老味道。黑芝麻馅里掺了点猪油,醇厚鲜香,奶黄馅是新琢磨的,绵密香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 莲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