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酥心蜜意[美食]_莲子舟【完结】(59)

  待吃完粥,趁着小张和二牛还没上门,卫锦云就去厨房里备糕点。修缮铺子有灰,除了泥灶盖着中的蛋黄酥,最近这十多日,她都是在里头备的。只不过几只泥炉蒸屉,再配上一旁的灶台,叫她犹如进了火焰山。

  将米粉上蒸屉,赶忙跑出来乘凉。蒸完就不一样了,堂屋要刮腻子,院里要拌石灰,卫锦云只能在厨房里闷着。两个妹妹心疼她,在身旁一人一把蒲扇,当着人力风扇。

  暑热到午时更闷,所有的点心最好在上午都制好,所以卫锦云最近很少跑阊门市集,只有家里米粉面用完了,才会隔三岔五去批发一遭。

  除了糕点,她最近见着闲汉们跑得风风火火,趁着大暑,还做了一门生意。绿豆汤本是她做给家人和两个泥瓦匠解暑用的,一锅绿豆蒸多了,带去府学给他们尝尝,一尝便谈上生意了。

  苏式绿豆汤与将绿豆放在锅里煮出沙,用井水镇了喝大不同,里头的料多得喝上一碗能肚饱。

  绿豆得上锅蒸屉再去晾凉,保证它绵软熟透却不会将汤水浸得浑浊。正宗的一碗料头除了绿豆,还要加蒸好的糯米、金橘干、蜜枣、冬瓜糖与红绿丝。

  卫锦云打小就不爱吃红绿丝,这些东西放在月饼里不好吃,放在绿豆汤里更是可怕。她的绿豆汤稍稍改良,在每只碗里铺上绿豆,码上一团糯米,撒樱桃蜜煎两颗,又煮了小圆子放进去。

  待将碗碟仔细放进竹箱里,还得去井里提镇着的薄荷水。

  好不容易将点心全部做完,卫锦云扒了几口饭,就听门口的闲汉小哥吆喝,“府学的做完了吗?”

  他身上背着竹筐,将卫锦云备好的竹箱放进去,还得上头放薄荷水,一小袋糖。

  这位闲汉小哥刚走,便又来一位探头探脑,“溯玉轩的可有好?”,紧接另一位又道,“吴门蒙馆的好了吧,还有笠泽书社的,我也顺道送了!”

  闲汉们要么不来,一来就扎堆往里头挤,要先来先得。卫锦云晕头转向,恨不得自己长了八只手。

  府学先从她这儿订了绿豆汤的下午茶,很快她就接到了其他书院的下午茶单子,接连着几日,单子叠加到了好几家书院。薄荷与绿豆清凉提神,吃下去读起书来都精神。

  府学向来严肃,几乎没有叫索唤的,闲汉自个儿都没想过能接到府这儿的单子。他背着箩筐在门口一停留,里头蹑手蹑脚探出个脑袋,将竹箱给里头的东西和后头的学子一块端进去。

  他一边端一边念叨,“山长叫的,他怎么不自个儿来。”

  那头那名学子回道,“山长请我们吃,你只管搬便是了,将你被蜜蜂喜爱的小嘴巴给闭上。”

  “你好恶心啊祝芝山!”

  自那日,府学日日都叫索唤,接着就是不远处的溯玉轩了,闲汉知晓那是周家的大姑娘买给孩子们吃的。

  祖孙四人一通忙活,才将这些单子清空,得空给自己倒上一碗。小张和二牛铺了一上午石子,用完午时不久,就被吆喝着过来吃茶。

  他们俩很喜欢这绿豆汤,每日一碗,干活都顺畅。混了薄荷甜水,吃起来冰凉舒畅,一勺挖起来全是料。

  绿豆蒸得颗颗分明却酥软,舌尖轻轻一呡化开,糯米嚼起来韧韧的,更有樱桃蜜煎的酸甜果香。

  碗底的小圆子煮得圆滚饱满,皮滑溜溜的,混着薄荷水的清凉漫开,又像是在吃圆子点心。

  卫锦云小憩半个时辰,抱了一会儿元宝,又捋捋丝瓜和毛豆的脑袋十多下,推起她的推车,比路边闲汉还风风火火地出摊了。

  这十多日虽花了许多钱出去,买的修缮毛料要先付上,自个儿的生意却跟着红火。几家书院订出去的下午茶一日毛利能挣上三百多文,再加上她的点心毛利,让她干劲十足。

  用不了一月,云来香的门店就要开张了。

  卫锦云自然也会给几位老朋友带上她做的绿豆汤。作为书院午后的点心,这没有影响到老郭的生意,他的香饮子摊主要靠着来往的路人和闲汉小哥。两文一碗还能再续一碗,闲汉们不知来来回回,要来他的摊子上几趟。

  “卫小娘子,你这汤凉丝丝的真受用。”

  老郭用粗布巾擦了擦汗,慢慢咬着吃,“可这活计我是学不来,豆和糯米要蒸得不软不硬,连圆子都搓得匀匀的。我这光挑水、煮紫苏、熬膏子就够折腾了。”

  “您这雪泡豆儿水好喝啊,叫我寅时起来磨豆子,我可不行,郭叔您老当益壮啊。”

  “来来来,叔给你盛一碗,叔再给两个乖囡囡盛!”

  “听我家那小子说,你的铺子要开了?”

  钱娘子捧着汤在摊子前和他们一起说笑,“到时候你不来府学,我嗑鸡蛋又没劲。”

  “嗐。”

  卫锦云给客人装好点心,“我还得摆个二十多日,钱娘子这时候就舍不得我了。”

  “舍不得舍不得,恨不得没将你当亲闺女。”

  钱娘子见她才喝碗茶水,额上又流汗,有些心疼,“你这阵子是真忙。前儿见你脸颊还有了些肉。这几日倒又尖了些。你卫小娘子本事大,又要筹备铺子,又得做点心索唤,忙得脚不沾地。话说回来,钱是赚不完的,你看我烙饼都知道歇口气,你也更得顾着些身子骨。”

  “倒也还好,我都习惯了。”

  卫锦云抬眼冲她一笑,“那咱眼下就认闺女一个如何?”

  钱娘子用蒲扇拍了拍卫锦云的肩膀,笑着道,“不如何。”

  虽说卫小娘子对她家那小子没兴趣,但真认了个干闺女,他将卫小娘子称作姐姐妹妹了,不得嚎哭个几日,说不定哭晕过去。

  “锦云,我那份的备了吗。”

  陆翎香下马飞奔到卫锦云跟前,“母亲叫我来取,把我当闲汉使唤了。”

  夏日这么热,陆翎香本就不愿多出门,但母亲总要念叨她。

  或是念叨难得出门时这么热的天还出去,躲在家里时又念叨怎么成日在家躺着,旁的姑娘家都出去走走。念叨怎么日日叫索唤瞧不上母亲做的饭是不是,不索唤时又是唉母亲做饭好累。

  或是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睡觉,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起身。

  陆翎香使劲挠了挠头,饭是厨娘做的,母亲偶尔监督而已,母亲的眼怎么不长在二哥身上。

  “嗯,是五人份的。陆大人的要冰好,下值时味道才不会变。”

  卫锦云将竹篮递给陆翎香,陆岚那份,她特意用湿巾裹着,单独放开。

  “我知晓的,每日都是如此,你每日都要说。”

  陆翎香将竹箱放到马背上悬着,“明个儿七月初七,锦云可有安排?棠棠她们约我逛夜集,想和你一块去。”

  “我有安排。”

  卫锦云喝了口茶,眉眼弯弯,“夜里我出摊呢,记得来照顾好姐妹我的生意啊。”

  陆翎香撇了撇嘴,“锦云你这个钱串子,这可是七月初七,有庙会,有鱼灯,有各种各样的玩意儿。你还出?”

  “出!为什么不出呢。”

  七月初七,无数人聚集在街上,自然要好好做一比一年一度的巧果生意。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次并不限量。这可是让大家都知晓云来香的好途径。

  卫锦云没有对七月初七庙会的期待,只有对银钱的渴望。

  陆翎香劝阻无效,只好带着她的绿豆汤回家。这个钱串子眼神,跟二哥的寇串子有什么区别。没有对回家的期待,只有对灭光水寇的渴望。

  他最近真住在阊门,连家都很少回,别说喝卫锦云的绿豆汤。家里那支他平时可在意的莲花早已经凋谢,二哥让她帮忙晒着做干花。他若是再不回来,干花也要长毛了。

  午后的日子一晃就过,

  府学的学子们还是如同往常一样追逐买点心,最近他们从咏荷词转变成了咏蜂词。只是他们最近买完点心后不会在卫锦云的摊前多做停留,都早早回家温书去了。

  因为八月一到就是院试。很多学子好不容易过了县试与府试,若是院试没过,还得重头再来。三年拢共就两次,考不上到垂垂老矣,还是个童生。

  这时候的科举完善了不少,毕竟商户也能入考。规则更像是明时科举,不过没有八股取士,还是看中经义策论。

  卫锦云收拾了摊子,便去取她专门订做的招幡。这是赵香萍给她介绍的那家铺子,光凭“赵记熟食行”这幡的成品,就足够吸引到她。

  平江府很多铺子的门口都会挂招幡,相对于匾额来说,招幡在风中被吹得飞扬,谁家做的有特色,谁家的够鲜艳,才会让客人们一眼瞧见,踏进铺子里。

  果不其然,新招幡和她推车上的那块相比,气势宏伟更甚。这家招幡上的字是特意找秀才写的,笔挺有力,潇洒极了,还有掌柜娘子绣在招幡上的点心与茶碗,栩栩如生,与真的一样。

  卫锦云兴奋地将招幡卷起来放进推车底下。招幡要做,匾额也要做,只是匾额做起来相对慢些,她怕再催王掌柜,他得累晕在刨花堆里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 莲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