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酥心蜜意[美食]_莲子舟【完结】(9)

  他将发丝束得一丝不苟,穿一身月白直裰,领口袖缘绣着墨竹,腰间坠着枚小巧的碧色玉佩。

  张仁白本是要去买书,抬眼恰巧见一旁一直闭着铺子开了,有个青衣打扮的姑娘正悄悄推门而出。

  晨起的光落在她鬓边,她小心翼翼地佝偻着身子,背着个背篓,像是做了坏事般慢慢从门缝里挪出来。

  行为举止倒真是有几分可爱。

  张仁白看了一会,见她与李记熟食行的孟哥儿打完招呼后转身,直直对上他的目光,朝着颌首含笑。

  他耳根先泛起一层薄红,顺着脸颊悄悄漫开,慌忙低下头路过。

  “仁白哥哥这么热吗?”

  孟哥儿吃了几口粥,见张仁白一张脸染上一层绯色,抬手将蒲扇递给他,“拿着给仁白哥哥扇扇风。”

  卫锦云倒是没怎么注意此人,瞧着他的打扮像是读书人。等她今日去扫完货,将铺子里收拾好,再去处理这些周围邻里的人际关系。

  阊门这儿的草市比她昨日来时还热闹。

  一大早,朝食摊子最为喧嚣,屉笼里的蒸糕与烧麦冒着热气,铁锅上的生煎“刺啦”一声,被小贩撒上一把芝麻与葱花,卖豆浆的挑着担子桶吆喝着两文一碗。

  卫锦云要了笼肉烧麦,又喝了碗甜豆浆,与大多人一起坐在河边吃。

  这里的摊位紧得很,哪里还有空摆几张桌椅,都是食客们或蹲或坐,能寻到个位置就不错了。

  刚出锅的肉烧麦面皮薄如蝉翼,其上被捏得收拢的花形,蒸透了的面皮透着晶莹透亮,能隐约瞧见内里肉馅,轻轻一提,饱满得微微晃动。

  咬一口,肉汁的香味舌尖散开,裹着脆爽的笋丁,鲜而不腻。

  卫锦云动作麻利,很快将一笼全吃光,再将甜甜的热豆浆一饮而尽。

  舒坦,就是这个鲜味!

  待她采购完,挑些朝食给祖母与妹妹们打包回去。

  多走几步便是各式摊子上,卫锦云挽了挽袖子,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开始杀价。

  “不成不成,我瞧你年纪轻轻,砍得也忒狠了点。我这口铁锅煎鱼不沾,炖肉不焦,卖你三百文,我都收少了!”

  “二百二

  十文,您卖,我就提着,不卖,我去别家瞧瞧。我方才瞧见那头的铁器铺,好像比您这热闹。”

  “二百八十文!”

  “二百四十文再送把锅铲。”

  “二百五十文!”

  “我先走了。”

  “罢罢罢!遇到懂行的了,亏本卖你!锅铲可不能挑把太大的!”

  陆岚上值极早,很少在家里用饭,大多会来阊门草市这买些朝食用。

  他才从岑婆那里买了几块海棠糕,就听一旁的小贩声嘶力竭地在那里“罢罢罢”......

  好几人围在那里,声音也听着凄厉,他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

  他还未上前,却听比小贩还洪亮的声响,呐喊道,“成交!”

  那人影堆里的青色身影窈窕,怎的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比他抓贼还响。

  好像瞧着还有几分眼熟。

  作者有话说:

  ----------------------

  [可怜]肉烧麦真的很好吃[猫爪]

  第7章 砖瓦木床

  铁锅在卫锦云买的锅具中算是最贵。这么大一口锅堪比她半个身子,能搭在灶台上,平日里炖肉炒菜,也能适当做些油饼、酥饼。

  陶土摊子上的器具便宜,她买了两摞陶盆碗碟,样式烧得也算好,每只还描了几笔花纹,加起来拢共不到三十文。

  怪不得大家这么喜欢赶早市呢,昨日在天庆观前买的那几只碗与瓦罐,她说破天了,也得几文一只。

  她才将这些装进背篓,又瞧见桥上有人在卖石磨磨盘,木臼石杵,价钱也实在是合适。做糕点少不了要磨米粉,打糯米,去米铺里买加工好的,左不过自己磨来得合适。

  不过来买磨盘的,大多都是自己有驴车木车,买了推走就行,若是在店里雇个伙计送货上门,依到天庆观前这路程,还得收十多文。

  卫锦云又转了一圈,往卖牲畜的铺子打听了一阵,买头健壮的驴,最便宜也要花好几贯。她不舍地摸了一把驴脑袋,咬牙想着日后带它回家。

  平江府卖布料的极多,阊门这地儿又以丝绸贸易为主,卫锦云挑了花纹样式不错的苎麻、亚麻各一匹。

  绢与罗的料子捏起来实在是好,轻薄透气,她盘算着日后多挣些钱,给祖母与妹妹们买来穿。

  阊门市集再往里走,有专门的木石匠行,这儿的工匠都是行会里登记过的,有手艺和保障。

  做木石生意的,都是砖瓦和瓦匠一块,木料与木匠一家,用不着挑选材料后再去寻上能工巧匠。

  实则天庆观前的拱桥底与方才卫锦云买碗碟的角落里也有泥瓦匠,他们摆着砌刀、泥板等候活计,可以直接上前问价。

  价钱是要比匠行里头的便宜,但她初来乍到,也没有那么幸运能选到个实诚人。

  万一偷偷给她做个豆腐渣工程,钱也结了,人却往人堆里一钻没了影儿,届时又漏雨淌水,她往哪里找人说理去。

  她也没向昨日那两个婶子打听,凭借她们干了这么多年的活计的经历,定是认识不少人,大多情况下会给她介绍“熟人”。

  所谓熟人帮忙,是最拉不下脸面的,还不好多说。

  卫锦云有个朋友,家里的贴瓷装修承包给了父亲的兄弟,验收时缝没对齐不说,等过了两年阳台的瓷地板都翘边了,踩上去“咯吱咯吱”,跟耗子叫似的。

  不依旧得钱照给,饭照请,逢年过节,还得笑着叫上一句大伯好。

  被杀熟这事儿,她可不会犯。

  木石匠行里铺子不少,她左转右转,互比价钱,挑了家最里头的。

  集市总是这样,越往里头,生意越清。

  周记砖瓦铺门口堆着半人高的砖,青灰色的砖面沾着薄薄一层窑灰。

  卫锦云蹲下身,随手抽出一块砖,掌心按在砖面摩挲了一阵,又伸出手指在砖角敲了敲。

  “咚”的一声,砖头闷响里带着点清脆,是实打实的好砖。

  旁边码着的蝴蝶瓦也入了她眼,瓦面光滑,弧度也正好。经过几十年的磨砺,家里的瓦有很多都碎了,昨日两个婶子洒扫时,有瓦片落下,险些砸倒头。

  若是要换瓦,不如将上头的全换了,装修的材料上可不能省钱。

  祖母和两个妹妹,哪个都不能因为这区区瓦片受伤。

  周掌柜正躺在藤椅里吃西瓜,见有人看砖瓦,连擦了把手上前相迎,“这位娘子的眼光真好。我们家这瓦下雨不兜水,檐角也齐整,盖厢房正合适。”

  说完他又仔细上下打量了卫锦云一眼,眼珠子微转,“若是盖房修缮,那这儿青砖三百块,蝴蝶瓦两百片,连带着瓦钉、脊瓦,正好能盖上一间,一共一贯二百文。”

  卫锦云直起身,指尖点了点砖堆底层,“那几块砖角磕了,算在总数里抵损耗,瓦片最上头那摞沾了泥,但是我不挑,全要了。”

  她垫脚看了一眼里头,见两个泥瓦匠正闲得互相分瓜吃,瓦片又摞沾了泥,想来很久未开张了。

  木石匠行里铺子本来就多,他们这家又开在最里头,怎么得也比不上门口那几家生意好。

  “一贯钱,我现结。你这铺子开在巷尾,我今日拉走这一整批,街坊瞧见了,知道你卖得实在,往后生意只会好。要是压着货,窑里新货一到,这些可就成了陈货,更不值钱了。我家铺子翻新,也缺泥瓦匠,这不如......”

  卫锦云蹙了蹙眉,叹口气,似是一副雇不到人的模样。

  周掌柜瞅着日头,又看了看铺子里头那两个闲得赶苍蝇的伙计,咳嗽了一声,“这位娘子瞧瞧我们家这泥瓦匠如何,小张,二牛!”

  里头赶苍蝇的汉子闻声过来。

  周掌柜拍着一位汉子的肩膀,冲着卫锦云笑道,“娘子瞧见没?这是我侄子小张,打小跟着匠人学手艺,盖房砌墙得有二十年了,你瞧瞧他这身板......”

  说着,他往小张肌肉鼓鼓的胳膊上锤了一拳,“也不瞒您,住山塘家的王秀才的书房就是他造的。那墙角砌的,连缝都要眯着眼瞧才能瞧清,下雨绝不漏水,您要是请他啊,保准你这房住六十年,砖缝都不带松的!”

  他又向另一个汉子挤了挤眉毛,“我们家二牛铺瓦更是一绝,去年那暴风大雨,整条街就他家修的那几户没漏雨。还有还有,他一顿吃三碗饭,干起活来从早到晚不歇气,今日动工,明日就好,后日就能住人了!”

  周掌柜这一溜烟说完,都不带大喘气的,只是捏着胡须期待地注视着卫锦云。

  两位汉子被周掌柜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对卫锦云憨厚地笑。

  哪里有像掌柜的说得那样夸张。

  卫锦云的内心也在笑。

  但是,她忍。

  日后她真要多来草市走走,学学他们做生意都是怎么磨炼嘴皮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 莲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