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扣我工资了?”
“……”
夏芜的态度让夏至心态稳了很多。
他依旧没有打到车,却不再害怕漫漫黑夜,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了。
没想到夏至也离开夏家了。
夏芜心想。
她以前觉得自己很幸福,在夏家长大,从不为钱发愁,要什么就有什么,哪怕她还未成年,就和傅时凛订下婚约,她也觉得幸福,从未想过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直到离开夏家,她的脑子才逐渐清醒反应过来。
现在都什么社会了,包办婚姻都取消多少年了,这些有钱的资本阶级居然还在搞包办婚姻那一套,不就是为了联姻稳固自己的资产和阶级吗?
她不见得有多爱傅时凛,就像傅时凛也没多爱她,只不过是处在那个位置上,没得选择。
所以当夏芜不再是夏家的真千金时,傅时凛对她的爱就淡了很多。
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傅时凛跌落阶级,又或者突然变得残疾,像季云舟那样,她还会有那么喜欢傅时凛吗?
如果是以前的夏芜,她可能做出和傅时凛一样的选择。
因为在那种环境里,有个跌落的联姻对象真的很丢面。
所以,夏芜是真的释怀了。
夏至回来后,没有再住进白楼,白楼的主人不在,他们还住着像什么话。
马方舟和夏至搬到郝堂村村民出租的房子里,等民宿造好,马方舟要出去接活,夏至则打算在村里休息一段时间,只接线上工作。
山上的李子也熟了,实在忙不过来,夏芜重新开放采摘项目,来的人络绎不绝。
天气越来越热,雁头山上依旧凉爽,带着小孩来体验亲子游,顺带还能避暑,郝堂村的荷花开的正茂盛,游船项目搞得也越来越像模像样,许多人在杨沟村爬山采摘之后,还会去郝堂村再玩一圈。
村口有人卖荷花和莲子的,生意都很不错。
朝天河里的小船一艘接一艘驶离岸边,如一片柳叶一般超前划着,朝天河往杨沟村划的方向,可以看见雁头山,再靠近一些,在拐弯处甚至能看到养在山脚下的水牛。
这些黑色的、体型庞大的生灵在听到人类游玩时发出的笑声,会短暂地停下吃草动作,抬起头寻声望过来。
牛的眼睛是动物之中少有蕴藏智慧的,平和,充满灵性,自然与生灵和谐相处,游船的人也觉得心情倍爽。
抬头是湛蓝色的天,不远处是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人游荡在其中,只觉得一切烦恼都随溪流而逝。
玩的累了,路口有一家小杨烧烤,物美价廉,一家几口花不到一百块钱,也能吃得肚饱尽兴。
这里没有匆忙赶路的上班族,连汽车都很少,一切都慢悠悠的,时间在这里都会慢下来。
傍晚夕阳渐落,施工的工人们也下班了,勾肩搭背地商量着要去河里洗个澡,然后再去吃点东西喝瓶啤酒。
杨国恩的生意好得都有些让他烦恼了。
第123章 吃瓜二三事
下午三点杨国恩才来出摊,用三轮车把在家里做好的两种口味的小龙虾放到桌子上,炭是在家已经烧好的,用铁桶装着,一块块夹到烧烤架里。
他老婆冯兰兰正在往油锅里倒热油,他老汉正在摆桌子摆椅子。
今天不是休息日,俩孩子都在学校里,三个大人忙活的不可开交。
油锅都还没热起来就,有去郝堂村玩水的人看见杨国恩出摊了,眼见着朝这边走来。
杨国恩把毛巾往脖颈上一搭,离炭火太近,热的他一直出汗。
“大哥,能吃了不?”
“能!油炸串还要等一会,你们看看要吃什么,拿个筐先点。”
夫妻两个带着两三岁的小孩,一人拿个篮子开始在冷柜前挑选东西。
杨国恩的烧烤摊经过初期开业的慌里慌张,现在弄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了,桌子都是简易便携的,看着挺有质感,河边被他闲着没事整的干干净净,平时客人吃完烤串,铁签子被收回,木签子也不能乱扔,免得污染环境。
夏天到了,河边蚊虫很多,他听夏芜的在河边种的各种驱蚊植物,效果立竿见影,蚊子比以前少太多了。
客人们在河边吃着烧烤聊着天,在郝堂村玩累了,总要吃点美食犒劳五脏六腑。
回来一个月,烧烤摊也就支起来半个多月,杨国恩已经把前期投入成本给挣回来了,每个月还有得赚。
比他们夫妻两个在外面进厂打工挣得要多多了,还能在家里陪孩子,两个人别提有多开心。
杨国峰给他们村拉了一个群,村里人都在群里,村里现在越来越好,总要让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看一看,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将来要是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
杨国恩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爱往群里发照片,下笼子抓小龙虾,抓到了就咔嚓拍几张,发到群里,有时候拍拍蓝天,拍拍店里忙不过来的客人,在外面打工的有些跟他关系不错,看他生活如此惬意,一个个心都快飞回来了。
“还是国恩这小子机灵,咱们就知道在外面埋头苦干,也没说学点本事,不然咱们也回去摆摊多好啊!”
杨国恩笑的得意,鼓励他们多去问问,有些大城市里政府开办的有免费学技能的地方。
学到的本事都是自己的,早晚能用得上。
虽然村里是越来越好,可一个萝卜一个坑,夏芜的山庄不可能说把全村人都照顾到,现在还没那么大的规模呢。
他们回来也不是说立马就能找到活干,对于一些停手停口的人来说,根本不敢下决心回老家尝试。
忙过吃饭高峰期,天渐渐黑了,两大铁盆小龙虾所剩无几,家里的娃娃跟着村里其他孩子一起回来,老远看见自家摆的摊子就蹦跳着喊爸妈。
天黑之后,来的客人就不多了,毕竟这里是郊外村长,人家来玩没地方住,都要趁早回去。
剩下的一些小龙虾,杨国恩干脆把村里小孩叫来留下,让他们把摊位的地扫一扫,签子收一收,桌子擦一擦,然后让这些小破孩们洗干净手,剩下的小龙虾都叫他们分着吃了,杨国恩再给他们一人炸一串淀粉肠当做干活的奖励。
还别说,他从夏芜那里学来的这一招,对村里小孩是真管用啊。
既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又让他们不花钱吃好东西,小孩子还就乐意这样干。
冯兰兰总算能趁机休息一会,大热天炸东西她也热,腰累的都快直不起来了,她一边锤腰一边对杨国恩道:“要不咱们也请个人吧,天天这样弄,累死人了。”
龙虾田螺都要处理,菜要清洗,还要串成串,俩人手指头都串出水泡来了,然后还要高强度炸串,就是铁打的人都有点受不了。
累着冯兰兰不说,连老公公都累的不行。
他俩没回来之前,杨洪就看看小孩,每天去雁头山上干点轻活,吃饭都不用自己做,小孩写作业都有人管,他就听听戏,聊聊天,别提有多惬意了。
结果儿子儿媳妇一回来,他清闲日子一去不复返,整天跟着小两口忙的跟陀螺一样,你说不干吧,他们乡下人就没眼见着钱送上门还往外推的。
老头子累的脸拉成驴脸,跟儿子说话都没好气。
确实不能这样搞了,杨国恩想找个年轻点的,干活利索的,就盯上李红红了。
桂花娘她儿媳妇,两个人婆媳关系不好,不怎么来往,虽说在杨国恩这种外人来看有点那啥,但他又不是跟李红红处婆媳关系,招人干活呢,总没啥吧!
“爹,明天你就不用帮忙了,去山上找你的老伙计玩吧,我让李红红来给咱家里帮忙,也蒙让兰兰轻省点。”
“啥?你要找谁?”杨洪一听到李红红的名字,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你咋看上她了,我跟你说,你要是找她,指不定要跟桂花娘结怨。”
杨国恩以为还是以前那点事,就说:“都过去多久了,打断骨头连着筋,难不成他们还能彻底不来往啊?”
冯兰兰却听出老公公还有其他意思,就追问道:“爸,是不是我们在外边的时候他们又闹什么事了?”
杨洪把桂花娘和李红红的事给讲了出来,当初桂花娘在夏芜手底下干活,李红红想挣钱,就让她老婆子说情给她也找了活干,谁知道李红红把她小弟给叫来了,对夏芜出言不逊,跟个流氓一样,又跟桂花娘大吵一架,连不养桂花娘这种话都能说出来,还闹得村书记出面调节。
后面桂花娘跟李红红断关系,桂花娘都不好意思再去夏芜那干活,今年才又回去干活的。
杨国恩和冯兰兰对视一眼,得亏她多嘴问一句,不然把李红红给叫来干活,岂不是得罪了夏芜?
要只是闹婆媳矛盾好好说,可李红红办事真不地道,把她小弟叫来耍流氓,这不是搞笑吗?
冯兰兰埋怨杨国恩,“都怪你,招人都不提前打听清楚,不能叫李红红来咱这里干,你想个法子让她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