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假话,是发自内心的真话。
其实他心里面很想多夸几句的,奈何脑袋里面的文化水平实在有限,全都凝聚在了一句“好喝”里面。
沈玉楼莞尔,心说我这汤足足熬了一个多时辰,大骨头起码用了得有十来斤,还有四个大萝卜一块儿炖,另外又加了一大勺用野葱熬制过的牛油,不香才怪呢。
就这食材,随便一个不懂厨艺的人来操作,味道都不会太差,何况还是她亲自掌勺。
“俏厨姬”的名头可不是网友白白给她的。
那是她在灶台前苦练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用汗水挣回来的。
再看看齐大斧吃得满头是汗,嘴巴都不舍得离开碗沿的模样,劳丁们的口水都被带出来了,心中再不犹豫,忙纷纷掏钱买。
“给我来碗骨头萝卜汤!”
“我也要一碗!”
“我我我,连汤带面我都要!”
“……”
服了四天的役,劳丁们每天的伙食,不是凉水配干饼子,就是米粥配干饼子,唯一的咸口就只有两根咸萝卜条。
大家嘴巴里面都快淡出鸟来了。
心里面对热汤热饭的渴望前所未有的强烈。
如今能在冰天雪地中,喝上这样一碗热乎乎又油汪汪的骨头萝卜汤,那滋味,简直不要太美。
大家各自端着自己的碗,就近随便找块地方一坐,便埋头狼吞虎咽起来。
有身上捉襟见肘,连三文钱一碗的汤都买不起的劳丁,也舍不得走远,跟他们凑一块儿坐,闻着他们碗里飘过来的香味,啃自己的干饼子,再喝一口碗里面已经凉透,清亮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
看着让人心酸,但场面好歹是稳住了。
不远处的赵四郎望着这一幕,悬着的心缓缓落回实处,抬手抹了把脑门上冒出来的冷汗。
沈玉楼和赵宝珠刚过来,他就瞧见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午饭的铜锣一敲响,他立马扔下铁锹去找差吏。
他虽然没做过生意,但也知道在人家的地盘上做事,得给主人家点好处。
差吏就是这片地盘上的主人。
他昨天下工后连夜摸进附近的山林,本来想打些野味送给差吏的,结果野味没打着,倒是意外在山林里捡到了一把匕首。
那匕首不知道在烂叶淤泥里面沤了多久,外面的刀鞘都生锈了。
然而拔开斑驳的刀鞘,里面的匕首却森白铮亮,闪烁着冷锐的锋芒,一看就是好东西。
早上出工前,他将那把匕首送给了差吏,差吏果然十分高兴。
按照赵四郎的计划,差吏收下了他送的匕首,他再带差吏去沈玉楼的小吃摊那里吃碗热乎乎的汤面,沈玉楼的小吃摊就能立足了。
结果哪曾想差吏拉起了肚子。
等差吏解决完生理问题,他们再赶过来,就看见了齐大斧抢勺子,劳丁们齐齐躁动的一幕。
那情形,不说赵四郎面色大变,就连差吏都急得要骂娘。
劳丁们要是闹出乱子来,他也要跟着受牵连。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地化解了。
差吏放下鞭子,扭头对赵四郎夸赞道:“你那妹子,倒是个聪明稳重的。”
赵四郎心想谁说不呢,方才那情形,便是他,也不能做得比她更好了。
不过这话也就在赵四郎心里面过过,嘴上他说道:“这都是跟大人您学的,我昨天跟她们说了不少大人的事情,她们这就学上了。”
这话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是好话谁不爱听呢?
差吏哈哈笑,对赵四郎道:“走,咱们也过去瞧瞧……还别说,闻着还挺香的,我这口水都要出来了。”
赵四郎求之不得,差吏过去,随口敲打劳丁们几句,就抵得上他们说一箩筐话。
两人当即往小吃摊那边去。
沈玉楼早瞧见他们了,并且早早地就煮好了两碗汤面。
见二人过来,她忙端起一碗装得最满,肉也最多的汤面朝二人走去。
赵四郎见那碗装得实在太满,汤汁都快要漫过碗沿了,怕她烫着,下意识就要伸手去接。
结果沈玉楼却只叫了声“赵大哥”,便绕过他,径直将碗送到了差吏手边。
“我家哥哥在这里上工,多亏了大人的照顾……一碗汤面不成敬意,还请大人尝个鲜。”
第14章 找靠山
话说得好听。
笑容也足够甜。
就只苦了伸手接了个空的赵四郎,尴尬地缩回手去摸鼻子。
差吏更高兴了,由衷地感觉到了自己被人重视和尊敬。
“你要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啦。”
“哎,别客气,都是应该的,应该的。”
差吏便伸手接过碗,嘴巴挨着碗沿喝了口汤。
小火慢熬出来的牛骨萝卜汤,口感浓郁,滋味醇香,一口喝下去,从肠胃暖到脚底板。
差吏的眼睛当时就亮了,忙又夹了一筷子面送进口中。
擀面的面团子是用白面和黑面混合而成的,比不上纯白面精细,但是沈玉楼在和面上下了功夫,加了油盐进去,面团子也是揉了又揉,擀出来的面条光滑又劲道,口感十足。
现在那面条又吸饱了汤汁,一口嗦进肚,差吏满足的眼睛都眯起来了,摇头晃脑,用实力演绎什么叫“香迷糊了”。
“妹子啊,你这面做得好,厉害厉害!”差吏竖起大拇指夸赞。
沈玉楼笑着恭维道:“我们乡下人家,没啥本事,也就会做点吃的,比不得大人您,手底下管着好几百号人,大人您才是真的厉害呢!”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将人哄得眉开眼笑后,沈玉楼才紧跟着又说道:“大人每天也着实辛苦得很,要注意身体啊,可不敢再喝冷水啃干饼子了!”
有了刚才齐大斧的事情后,沈玉楼深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她要想在这里把吃食生意做起来,光靠着一手好厨艺还不够,还得有人给他们撑腰,不然生乱是迟早的事情。
差吏的身份就很合适。
别看差吏只是一个跑腿办事的小吏员,连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都算不上。
然而在淳朴的百姓们眼中,只要给官府办事,那就是官府的人,是官老爷。
古代老百姓对当官的人,有种后天形成的本能畏惧感。
只要差吏随便敲打劳丁们几句,保管这些劳丁们以后不敢在她的摊子上闹事。
在找大腿抱这一点上,沈玉楼的想法和赵四郎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不过沈玉楼现在还不知道,赵四郎已经先她一步行动,提前跟大腿打通了初步关系。
她指着那口热气腾腾的大汤锅对差吏道:“以后啊,大人每天来咱这里吃,保管让您顿顿都吃上热乎乎的骨头汤面!”
这话等于是在告诉差吏,以后只要她过来出摊,差吏就能免费吃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骨汤萝卜面。
这诱惑大吗?
当然大!
尤其是对于刚因喝冷水喝坏肚子,蹿稀蹿到两腿发软的差吏而言!
别看他是差吏,穿着一身官衙发的差服,但是实际上,他除了不用亲自挥舞着铁锹挖河泥外,其他的吃住都和劳丁们无异。
唯一的区别是,他能多吃几张饼子,多喝两碗稀粥,睡觉有单独的帐篷。
但是这些“多出来”的东西,跟沈玉楼送上来的骨汤萝卜面一比,立马显得微不足道了。
冰天雪地,寒风肆虐,谁能不对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骨汤萝卜面动心?
更何况,差吏也想让劳丁们吃饱肚子,因为只有吃饱了肚子,劳丁们才不会生病,才有力气干活。
他也能早点完成这份苦差事。
如此利己的好事,他要是从中作梗阻拦,那他就是脑袋进水了。
差吏可不想做那个脑袋进水的人,他用筷子敲着碗沿对四周的劳丁们道:“这俩姑娘,是我赵四郎兄弟的妹子,以后就在咱们这里摆摊卖汤面,你们谁要是嘴馋了,想吃了,就来她们这里买!”
赵四郎兄弟的妹子就是他的妹子。
这话等于是在敲打劳丁,别想在小吃摊上闹事,谁要是敢闹事,先问问他手里的鞭子。
有个别劳丁其实还是存了小心思的,打算去沈玉楼的摊子上缠磨一番,讨碗不要钱的汤喝。
闻言,那几个刺儿头劳丁立马歇了心里的念头。
其他劳丁们更是不敢说什么,连声应是。
差吏满意了,然后又扭过头来,故作威严地敲打沈玉楼:“来这里做工的都是穷苦可怜人,你卖给他们的东西得货真价实,可不敢弄虚作假地欺负他们。”
沈玉楼哪有不应的道理,赶忙保证了一番。
差吏就端着那满满一大海碗的骨汤萝卜面,心满意足地回自己的帐篷享受美食去了。
沈玉楼目送差吏走远,暗暗呼出口长气,这才有空赵四郎。
“赵大哥,饿坏了吧?快来吃碗面暖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