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下去,冰冰凉凉,软软糯糯,十分Q弹。
再咬一口里面包裹的馅料。
黄皮月饼里面包的是红豆沙馅,甜而不腻,并无不妥。
沈玉楼将整个月饼都吃完了也没找出毛病来。
她狐疑地看向李有福。
后者隔空点了下她脑门,笑道:“你呀你,小脑瓜子聪明,总能想出各种各样新奇的菜式,遇到这种事情怎么糊涂了?我问你,你那个未婚夫,你多久没见着他啦?”
未婚夫?
沈玉楼愣住,反应了会儿才明白这个未婚夫指的是赵四郎。
她红着脸道:“师父,不是都跟您说过了吗,我和赵大哥,我们不是您想的那样……”
李有福哈哈笑道:“现在不是,以后不就是了,我觉得赵家那四小子挺适合你的……先不说这些,师父问你,你多久没见到赵四郎啦?”
“……差不多有三个月了吧。”沈玉楼算了下时间答道。
自从赵四郎去了宁州后,便没再回来,期间倒是有托人带了封家信回来,说是他在那边一切顺利,让家里人勿要挂念。
“他说不让挂念,你就真不挂念啦?师父跟你说,这男人啊,就得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不然说不定哪天就要被外头的女人勾引了去……好好好,不说这个!”
眼见小徒弟又羞又臊,小脸都急红了,李有福哈哈笑着放过小徒弟,正色道:“我记得你跟我说过,赵家原本就是宁州城人,是受族人欺压,迫不得已才背井离乡的。”
“如今赵四郎一个人回去,你就不担心那些赵家族人合起伙来欺负他?”
这话问到了沈玉楼的心坎上。
沈玉楼一下子沉默下来。
曾经被逼走的子侄,长大后忽然又回去了。
哪怕赵四郎无心找那些赵家族人算旧账,赵家族人知道他回来后,也会心中不安。
既然心中不安,那肯定就要想办法将这个令他们不安的因素铲除掉。
早在赵四郎去宁州的第二个月,有次张阿武过来小饭馆吃饭,期间谈到了赵四郎,说是赵四郎刚到宁州的当天,就撞上了赵家二叔,还把赵家二叔修理了一顿。
后面赵家二叔又在街上遇见赵四郎,叫家丁围着赵四郎打,二十来号家丁围着打赵四郎一个人打。
而这些,赵四郎在信上并未提及,只说自己一切安好。
所以,要说她一点儿都不担心赵四郎在宁州那边的处境,那是不可能的。
……可这跟她的冰皮月饼有什么关系啊?
沈玉楼还是没想明白其中的关联,忍不住低头沉思起来。
李有福没打扰她,拿起一个月饼吃,由着她去想。
沈玉楼也没让他等太久,很快便想白了缘由,有些不太确定道:“师父是打算,将这冰皮月饼,送到宁州那边去卖?”
淮水县城只是个下县,不大,五家分店的体量已经是极限了,再在本县继续扩张下去,意义不大。
毕竟城内只有那么多人不是。
而宁州跟淮水县城又不一样,那里的人不知道福来酒楼,也不知道福来酒楼里有个厨艺精湛的李大厨,是宫中御膳房总管的亲传弟子。
他们想把有间食铺开到宁州那边去,并且一炮打响,需要提前铺下路。
果不其然,就见李有福点头道:“我打算将宁州,作为咱们往外扩展的第一站。”
“我在宁州城那边有个好友,是经营糕点铺子生意的。”
“你这冰皮月饼做法新颖,味道也极好,推上市后,必定大受欢迎。”
“所以,我打算将这月饼,放到他铺子里,让他帮咱们做一波宣传。”
这样,他们的饭馆还没开过去,名声就已经先打出去了。
等他们有间食铺在宁州城那边正式开业,便不必担心无人知晓。
这叫提前预热。
沈玉楼一下子便想到了其中的关窍,她满眼钦佩地望着自家师父,“要是这样的话,那我还可以再多做些不同种类和口味的月饼出来。”
“好好好,那你赶紧做!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沈玉楼便领着群厨师,一头扎在厨房里制作各式月饼。
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台式月饼,全都搬上阵。
每一款月饼里又分三四种口味。
正所谓口味繁多,总有一款能留住你的胃。
八月初七,第一批月饼运出淮水县城。
李有福特意雇用了快马车队,头天出发,第二天下午,运货的车队便抵达宁州府城。
第二天开市,宁州府城的黄记糕点铺子里,便开始对外售卖这些月饼。
临近中秋,很多糕点铺子已经开始上月饼了。
但像这样造型别致,个头又小巧的月饼,大家还是头一次瞧见。
“月饼不都是很大一个吗?这是什么月饼,怎么这么小?”
“是啊是啊,而且瞧着颜色也不像是月饼,都没焦黄呢,别不是没烤熟吧?”
伙计闻言笑道:“这个叫冰皮月饼,不是烤的,是蒸的,跟普通月饼不一样,味道极好……不信您可以尝尝。”
伙计说完,用竹签子插起一块提前切好的月饼递给客人试吃。
那人接过吃了口,又吃了一口,忙摸出钱袋道:“果真好吃!快快快,给我包十个……不,包二十个,我要二十个这样的月饼!”
黄记糕点铺子本来就是家老字号,信誉有保,没人觉得这人是托。
况且还可以现场试吃呢。
于是四周观望的客人们也都纷纷摸出钱袋子。
小伙计笑着推销道:“咱们这里今天不仅有冰皮月饼,还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不同的月饼不同的口感,味道也都是极好的,都可以先尝后买!”
“话说,你们铺子,今天怎么出了这么多新颖的月饼?以前可从来没见你们卖过这些啊。”
“诸位误会啦,这些月饼,可不是我们黄记糕点铺子做的,我们是跟有间食铺合作,从他们那里拿的货!”
赵四郎刚好从铺子门前过,“有间食铺”四个字入耳,他猛地停下来,满脸不可置信,连忙抬头去看铺子上挂着的牌匾。
第112章 老狐狸出手
上次大哥托人带家信给他。
信上说,她和小妹,还有福来酒楼的大厨李有福,三人一块儿合开了一家饭馆。
饭馆的生意十分好,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在淮水县城开了三家分店。
据说第四家分店又在筹备中了。
饭馆的名字就叫有间食铺。
难不成他们已经将有间食铺开到宁州城了?
八月的骄阳刺眼眩目,赵四郎瞪大眼睛,努力去辨别铺子门头上挂着的牌匾。
赵四郎认识的字不多。
但自从听说沈玉楼开了家饭馆,饭馆的名字叫“有间食铺”后,他便特意找人将这四个字写在纸上,然后仔细辨认记在心间。
现在,有间食铺,和沈玉楼这个几个字,就跟他的名字赵四郎一样,他闭着眼睛都能写出来。
虽然写得不好看。
黄记糕点铺是宁州城的老字号店铺,门头上挂着的牌匾虽然斑驳老旧,但却日日擦拭,干净得仿佛水洗过的天空。
牌匾上的字赵四郎只认识两个,一个是黄,一个铺。
而且牌匾上一共有一,二,三……五个字。
比有间食铺多出一个字。
但赵四郎怕自己认错了,他拉住身边的同僚问:“你帮我看看,这铺子牌匾上写的是什么?”
同僚知道他识字不多,就仰头帮他看了一眼,然后说道:“黄记糕点铺,这可是咱们宁州府城内的最有名糕点铺子……怎么,你想吃?要不,那咱们进去买点尝尝?”
赵四郎失望地垂下眼眸。
他不想吃糕点。
他一向都不喜欢吃这些甜腻腻的东西。
然而想到方才听到的那四个字,他鬼使神差般地点头道:“好。”
说完,扔下瞪大眼睛一脸诧异的同僚,自己率先抬步往糕点铺子去。
一进铺子,浓郁的甜香味便扑面而来。
赵四郎有些不太适应地蹙了蹙眉。
铺子内热闹非凡,伙计正在跟客人介绍今日的新吃食。
“这个呢,叫苏式月饼,皮酥脆,馅软糯,一口吃下去,那才叫美呢……啊对,这个也是有间食铺那边给我们铺子供的货!”
赵四郎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
仗着身高腿长块头大,他没费什么力气便挤到了最前面,目光直勾勾地盯着伙计手里的盘子……里的月饼。
碧色的玉盘中,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块儿月饼。
跟他印象中的大盘子月饼不一样,这块月饼小巧而精致,他一口便能吃下去一整个。
颜色也不是焦黄色,而是奶白色,挺着圆鼓鼓的小肚皮,瞧着有点像小一号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