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凤娘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抿一口小酒,
“我的儿,你不然跟我学徒当媒婆,以后我们家也是祖传老店。”
做媒婆?
叶盏正在系宫绦的手一停。
“做媒婆赚钱啊!”宓凤娘掐着指头给女儿算账,“相看时一笔,定亲的谢媒钱,新郎高坐时我去催还能得赏钱,成婚还能拿红包。”
来来回回赏钱拿个不少,一单能赚个两百文,这可是大好事!
“我做媒人实自能,全凭两腿走殷勤。利市花常头上戴,喜筵饼锭袖中撑。”宓凤娘咂一口浊酒念着坊间的童谣,
一边好心给女儿传授自己的职业秘密:
“里头有诀窍呢!这馋妞就说是嘴大吃四方,胖丫就说是宜男相,和离过的妇人就说她更有风情,保管一说一个准!”
“您这……不是撒谎吗?”叶盏瞠目结舌。
“你娘我可全都是实话实话,跟那些骗人的媒婆不同。”宓凤娘替自己辩解,“只是多开解了几句,哪里算做扯谎?”
叶盏还是不想做媒婆:“娘,我不想干这个。”
她自己对婚姻持怀疑态度,怎么可能做好媒婆呢?
再说了,了解叶家之后她萌生了个想法:先把家人从违法犯罪边缘拯救过来。
叶家这职业,媒婆、走卒、时妖、下等衙差,都是下九流里的行当。
古代下九流的名声并不好,被称为“贱民”,
成为贱民也就比做奴婢好一点,除此之外那叫一个凄惨:
路人白眼、街坊歧视、不得科举、婚配时受歧视。
与人发生纠纷官府都会先寻你的麻烦,与良民打官司容易吃亏处罚也更重。
虽然各行只是分工不同无有贵贱,
但在三六九等的古代下九流那就是妥妥的底层,谁都能上来踩你家一脚。
因此叶盏给自己树立的第一个目标:是带全家脱离贱民身份。
其次嘛,就是帮叶家买回失去的田地,带叶家人发家致富。
叶盏没有穿越者“独善其身”的想法,
何况叶家本是殷实的农户人家,为了找叶盏散尽家产才从上等的农户沦落到下九流,她自然要知恩图报。
正思忖着致富之道,却听得有人敲门:“是叶家吗?”
“门虚掩着呢,进来说话。”叶大富随口应道。
却听得来人开口:“我就不进去了,你出来我有事商议。”
?
叶家人齐齐起身,宓凤娘和叶大富对视一眼,放下酒盅就往门外走。
门口站着几人:
一名趾高气扬身穿绸缎的中年胖男子,一位穿金戴银的中年妇人,畏畏缩缩肩膀缩到一起,旁边一个打着清凉伞的媒婆,后面跟着两位小厮。
“王四?”叶大富惊喜出声,“好稀罕贵客。”
说着就要上前去拉胖男子胳膊。
却被王四不动声色躲开,神态冷冷,
旁边跟着的小厮先开口:“人称我家家主为王员外。”
叶大富的笑容僵了一僵,却还是拱手笑道:“王员外,许久不见。”
王四傲然颔首,算是见礼。
“原来是稀客啊!”
宓凤娘瞥了一眼他们身后的媒婆,立刻满脸堆笑,
“诸位请进门坐,我这就去点茶。”
王员外轻蔑扫视一眼破旧狭小的房屋:“我们在门口便可。”
“那也好,门口凉快。”叶大富赔笑,将椅子搬出来放在门口的枣树下,“吹吹凉风。”
宓凤娘跟着搬桌子,百忙之中还记得给女儿使个眼色:“盏盏,你随姐姐去整治些饭食。”
叶盏稀里糊涂被玉姐儿拉到房后的厨房棚子,问了玉姐儿几句,才知道缘由:
原来这家是叶盏的娃娃亲亲家!
叶家是开封府郊区雍丘县的中等地主,
有年闹流民,叶大富在田边“捡”了个人,那人就是王四。
王四从外地流落到雍丘县,差点饿死在道上,
叶大富好心救了他,看他可怜还指点了一条路:
“我家为着肥田需往汴京城拉粪秽,你若是愿意干这活计,我便雇了你。”
汴京城一百万人口,每日里马桶倒出来的人肥能堆成一座山。
城里人嫌弃粪秽腌臜,但对乡下人来说这可是肥田的好东西。
油滑的叶大富早就盯上了这趟买卖:倒马桶既能跟城里人收笔钱,人粪能肥田多出去的还能卖给旁的地主。
王四一口答应,成为了叶家的佃农。
往城里跑了几趟日子,叶家给的佣金很丰厚,王四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他很机灵会钻营,嘴又甜,寻着机会娶了一家酒楼家的独生女,入赘做了女婿,从此发迹。
有这些家产,王四和叶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等叶盏出生两家便鸡豚社酒结为了儿女亲家。
三月三金明池开①,王家邀请亲家来汴京城里游玩。
当天银哥儿拉肚子,叶大富留在家里照顾二儿子。
宓凤娘抱着一对四岁的双胞胎女儿和金哥儿进城。
金哥儿顽皮,将金明池边的柳条折下来编成小狗插到妹妹头上让她们扮小狗。
玉姐儿打小就是暴脾气,拧住哥哥的袖子不撒手:“拿掉!”两人闹将起来。
王夫人皱皱眉,扶了扶头上的金簪却惊呼出声:“我的簪子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