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俺不是雪域暴君_若然晴空【完结】(47)

  世族有地方蹲,就是托雷府邸的后宅。

  城中世族都有部曲私兵,放在平时也许还能坚守家堡,挡一挡大军,但事发之时各家世族的主心骨们都在外头议事呢,又是一出人和兵马分离的惨案。

  如何防备偷袭呢?很简单的,骑兵不能和马分离,将主不能和军队脱节,既养了私兵部曲,就该时时带在身边,但大多数人是无法做到每天都这样警惕的,居安而不能思危。

  经历风家一事,林一现在对世族的兴趣比较大,专门在前厅摆了个桌子,挨个查问世族秘藏,然后得到一些什么家传酿酒方,家传兵书,家传菜谱……?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林一只对兵书有点兴趣,但这小世族拿出来的也不过是几百年前的一位先祖,传下来的一生用兵之策罢了。林一只是翻了翻就失去兴趣,不是什么很厉害的武将,和苏赫阿那水平相差不多,属于一招或者几招鲜,全仰仗同时代的将领水平低。

  轮到主菜姚家家主姚宽时,林一耐着性子问,“你家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抵命的,直接说,不要浪费时间!”

  她可烦透了那些小世族明明怕得不成,还跟个人机一样先报一报世系祖脉,厉害祖宗的了,她又听不懂这个原始社会有啥世系,应该把王澈弄来的,他和这些人能唠得热闹。

  姚宽感觉很憋屈,就算是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他也还是坚持世族的骄傲,开口就道:“我姚氏乃上古帝王之后,虞舜之血脉,传今三千年。”

  林一起初不耐烦,一听三千年,觉得有些好东西,才没打断他。

  “昔年帝尧暮年,嫁二女于虞舜,舜生于姚地,故后人为姚氏,我这一脉乃娥皇之正统。”姚宽捋胡须道,“帝舜暮年,传位于禹,始有王朝兴,传我千年。纵有后人不肖,也请殿下望我祖德荫蔽,饶此一回。多年前天子即位,也曾求娶我主家之贵女而不得,是极尊重姚氏的……”

  林一眉毛拧起来,“俺讲得不够清楚吗?你家有什么可以用来抵命的东西,交出来,免死,俺叫你说废话了迈?”

  姚宽不信,重申道:“我乃虞舜之后……”

  林一一脚就给他踹地上了,再次问:“有啥好东西拿出来就免死,不要再废话了!”

  姚宽被踹懵了,磕磕巴巴地说:“我、我祖娥皇,乃上古之女君,主家藏有治国之策十二卷,兵法民生地理天文历法等皆有记载,公主若放我,我必求告主家,为殿下寻来几卷秘宝国策!”

  连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苏赫铎都笑出声了,“公主,他是说他祖宗厉害,但自个肚子里没货哩!”

  林一摆摆手,很没文化地恼怒起来:“行了行了,把他拖牢里去吧,放在砍头的那批里,什么玩意儿话都不会编,一会儿是帝舜后人,一会儿是娥皇正统,他一个人怎么俩祖宗世系?”

  苏赫铎也弄不懂魏人是怎么算的世系,不过他不放在心上,看着姚宽瘫成死狗一样被拖出去,笑着说:“魏人世族多是伪传的,越扯越离谱,总能搭上几位先贤的。”

  总之料理完世族,林一弄了些识字的人来算账,把今年份的粮税回退,事情依旧繁琐,但安逸许多,候城与高显两城略偏远,但城中守军孤立无援,已经有投降的书文传来,平郭及沓城的守军也很好骗,拿出个公主身份来,就立时献城了。

  三线皆定,玲珑公主带着苏赫骑兵收复辽东的消息第一次传到了魏土。

  魏帝萧宏,收到捷报时正在批阅奏章,喜得一把拍在宝椅扶手上,称赞道:“好!果是吾女,不堕她外祖威风!”

  随后速传群臣奏事,商议如何遣使要回辽东,得找个会砍价的!魏帝可压根没想过自家公主收复的地盘会不给他,至多觉得应该给苏赫部一些好处算军费,也许玲珑做下这样的大事,就是为了回归魏土来,得好好安抚。

  林一不管他将要叫人来放什么屁,襄平世族多,挨个抄家抄得她手软,连最小的世族都家藏诸多金银古物和大量存粮,导致大车都不够拉的。点算世族家财后,林一主持了分地工作。

  自古城池都是靠周遭村落起来的,大量的良田开垦出来,才有粮食供养一座城池。襄平周遭的村落非常多,往往一个村里说话分量最重的乡贤,是和城中世族一个姓的,占地最多的地主,大部分是世族家里不成器的庶支分脉,这些人在族中地位低下,但到了村里庄户人家,那可是足下不染尘的贵人。

  每年他们将粮交到城中世族这里,世族再往主家缴税,有的大世族甚至要经过三五层向上供养。像王澈从前那样,他整个人是不接地气的,认为供养是天经地义的,直到家族落难,才发现人吃不上饭,是会饿死的,多新鲜哪。

  这些地主一般自己也不下地,而是雇人种,叫做佃户,佃户一年到头忙活地里的事,农闲时给主家做工,妻子做婆子,女儿做丫鬟。要是有缘生个周正的孩子,那基本和你没关系了,许你养到五六岁不那么容易哭闹了,就会被主家收走调养,命好的做个书童或通房,命不好的大了些再嫁给佃户或去做佃户。命更不好的就别提了,地主家里可听不得惨事。

  林一才不管什么地契田契,也不管什么佃户地主,她就要把地分到种田的人手里,你能种多少地,只要够分就给你,然后来年你得给鸟大王出点军费。按照辽东的田地来算,算作一成粮,足够鸟大王带着部落吃得饱饱。

  分田地的事显而易见受到了激烈抵抗,克烈人来了都没这样!难道不应该是交了税就行吗?哪有夺了富户家财分给穷鬼佃户的!就不怕天下世族群起而攻之吗?皇帝也不敢如此啊!

  抵抗无用,林一都准备派兵了,还管你这个那个的,城里世族杀了一批后,又在农户来领粮食时不许地主家里领,要让佃户来拿。期间即兴演讲多次,主题就一个:谁种地,谁的粮,鸟大王,帮你忙,盼你明年出点粮。

  别讲佃户了,就是有田的农户都心动啊!这年头人都不懒,只嫌地不够种,如徐三那样的成年男子,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仅有十二亩田,一年到头饿得肚里发慌,恨不得怒种二十亩地!

  分田的这些天,辽东一带大部分的地主家里吃饭都得上地窖躲着人,睡觉都不安稳,总觉得榻上暖床的小丫鬟手里的剪子有点尖。

  第44章

  所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世族取用民脂时锱铢必究,被雪域兵哐哐抄家时,那些珍宝器具被当做泥沙一样成堆往外搬。

  一个大世族,类似于姚家,库房内的藏品多不胜数,有金银美玉堆箱,彩宝饰物不胜数,丝绸绢帛、竹简藏书、华服轻裘,精美的铜器漆器和瓷器古玩,各色香料和炼丹的珍贵矿物。

  林一啥都瞧不上,她对装饰的用具都没什么特殊喜好,扒了几套皮裘对比了一下身量,这不是刚到腿弯嘛,家里几个也就苏赫忽律和乌苏两兄弟够穿,好,带上带上。

  漆器瓷器都太脆,感觉不好拿,铜器可以!那么大个铜鼎可以回去做大锅饭吃,丝绸缎料也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夏天穿穿还可以,带上带上!金银只是一些金属,这时代也造不出飞舟用的合金,不过这个可以换粮食,也带上!

  最珍贵的应该就是竹简藏书一类了,这年头平民不识字,识字的最少也是寒门。寒门可不是指平民,而是像风家兄弟那种被主家分出去的支脉,支脉落魄几代之后,子孙日子穷苦过得和平民无异了,但是还家传有少部分书籍,还有一个尊贵的姓氏。曾有门楣,后来落魄寒微,这才叫寒门哩。

  林一现在已经发现了,识字还愿意干活的人非常少,每次破城想要找人干活都很困难,要把刀架在脖子上才肯做事。这种人做事是不能让她放心的,得让更多愿意干活的人认字,光是认字也不可以,需要学习一些有道理的书,她其实觉得女诫就很有道理,可是苏赫阿那不喜欢。

  世族把藏书看得非常重,哪怕世族之间互通有无,也多是以姻亲形式,姑娘出嫁带多少藏书,公子下聘送多少竹简,都是有门道的。一个落魄的世族想要攀一门贵亲,嫁女时通常是大批藏书往夫家搬,比金银贵重得多。

  现在世族基本都在用竹纸替换竹简,也就是辽东世族偏远,没有造纸的技术也无法大批量购入竹纸抄写藏书。毕竟会写字的人也很少,自家子弟没那么勤勉的话,想把竹简换成竹书也是很费劲的事。这个林一倒是不嫌弃的,竹简虽然重,但在雪域那个环境,纸张显得太脆,也不适合传读。

  总之大车一趟一趟拉,林一准备把辽东的事情赶紧收尾了,出来的时间够久了,快要两个月了,要不是这里离不得人,她早就想飞回去看自家男人了。

  各处留下人数恰当的守军后,林一巡视辽东各城,在一些适合伏击的地点实地考察,指点守城。然后回到安市城接上风家兄弟,在安台城接上王澈,折返辽隧,过程中带上了准备回家的两千青壮骑兵。至于留下的苏赫骑兵们,林一叮嘱他们守住辽东,每日操练,不要活成克烈人那样安逸的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女强文 若然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