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每户一毛五的赔偿,大队长你先双倍给了俺吧,一共三毛。”
张翠花手一伸,就朝着大队长去了。
装大气的大队长傻眼了,咋还要赔钱?
“钱?”
“咋还要钱啊。”
“别吵!”
张翠花一把拿过郑建军手里的锣鼓,‘锵’的一声震住想说话的人们。
“吵什么?难道你们不该赔?你们知不知道为了这点小苗,俺公公整天吃不好睡不好,脸都黑了身板都不挺了,人早起晚睡的往地里跑,累啊!”
大家随着她的话,朝墙角的郑大明看过去,上下打量。
确实脸黑,确实弓着肩。
天生黑脸,缩着脖子找另一个蚂蚁窝的郑大明,识趣没说话。
“你们以为自己一人拔了一点,可是呢,你们加起来足足1450颗!这是俺老郑家的多少心血,你们不该赔吗!”
人们都沉默了,有的还觉得心虚扭头不敢看张翠花。
“你们敢不赔俺就打到你家去。”
穷图匕见,张翠花直接吆喝人们回家拿钱,“赶紧的,俺就在这等十五分钟,来不了的等着俺上门吧。到时候就不这么好说话了。”
毕竟只是一毛,从牙缝里扣扣总能省下来,没得让这彪悍女人寻了由头,万一天天去家里闹呢。
这么想着,人三三两两的走了,只有大队长还在试图讲价,“三毛太多了吧,两毛?”
“四毛。”
“……还是三毛吧。”
最后收获四块六毛五,张翠花带着小弟们往家走。
结果就这么两步还正好遇到人——骑着破自行车的郑建国和他后座满脸焦急的郑冬梅。
“我回去给嫂子拿板凳,还想叫傻冬梅去看戏,她没应声。原来是去找大哥了。”
郑建军恍然大悟,拎着破锣鼓迎上去,一脸奸笑的扬起手,想在郑冬梅耳边敲。
张翠花去林家没多久,郑冬梅就听到动静去看了,却挤不进去。只能远远的爬上一棵高大的树上,张望。
这一望不得了,新嫂子被人们包围了,势单力孤的,郑建军竟然还不进去帮忙。
她左思右想,觉得爹娘都不靠谱,还是要去找大哥。
于是,郑冬梅一路小跑跑去县城,打听又打听,终于找到国营商店。
之前听大哥说,他要给嫂子卖条裙子。
一把挥开郑建军的手,郑冬梅骂他:“分不分轻重缓急啊!”
跳下自行车,三两步窜到张翠花跟前,“嫂子,你没事吧。”
“我能有什么事。”
张翠花瞅了瞅他们来的方向,“你们这是从县里回来?没买东西?”
郑爱国推着车子,沉默的站在一旁,闻言扬起手里的裙子,“你的裙子。”
买什么裙子,还不如买点肉。
虽然才来几天,可张翠花算是和这具身体彻底融合,比如,觉得大肥肉香过一切。
“行了,回家吧。”
没像郑爱国想的那样高兴的拿过裙子,张翠花只看了一眼,率先迈进家门。
郑爱国以为裙子可以讨老婆欢心,从而让他进屋睡觉,谁知道失策了。看看手里不中用的碎花布裙子,叹了口气。
这一秒他还不知道自己要遭遇什么,只以为这是今天最丧气的时候。
直到十分钟后,堂屋里。
三堂会审,郑爱国坐在被审判的席位,看着桌子,沉默着不说话。
左边的姜韵宜:“翠花和你说话呢。”
右边的郑建军:“就是。”
“退不退?”
张翠花没想到郑爱国这么倔,让他退个货,死活不退,“买点粮食、肉,多好,买这也没啥用啊。”
郑冬梅跟着老爹在厨房忙活生火做饭,闻言悄悄探头看了眼,眼睛盯着桌上放的裙子。
怎么会没用呢,多好看的裙子啊。
“国营商店,不退不换。”
憋了半天,郑爱国憋出这么一句话。
“这么说,你同意退换,只是商店不退?”
张翠花抓住重点,一把收起裙子,“你后天的火车吧?正好明天还自行车,我跟着你去县城。”
退不了还能卖出去,就不信没人买。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起来吃饭,就剩郑爱国在屋里睡觉,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张翠花洗漱完就开始‘哐哐’敲门,“郑爱国你装什么睡,起来吃饭。”
屋里的郑爱国捂着耳朵翻了个身,他就想给自己媳妇买条裙子,咋就这么难呢。
他挑了半天才挑中这条最好看的。
带着点怨气,不吱声,郑爱国直接把门打开,想用平静的怒火吓退张翠花。
“嘶!”
却被一拳砸在鼻子上。
张翠花收回敲门的手,恶人先告状,“你咋忽然出来,也不应声。”
她都想用脚踹门了,幸亏脚没下去,不然他得疼的窜上天。
鼻子发酸,那一拳真是老实在了。
揉着鼻子去洗脸,碰上郑建军,呲牙列嘴的对他笑,“大哥,挨揍了?嘻嘻。嗷!”
“大哥你怎么也打人!”
郑爱国踢了郑建军一脚,觉得心情好多了,由此可见痛苦是可以转移的。
吃完饭,骑车去县城,先还了自行车,然后直奔国营商店。
等到了门口,俩人对视一眼。
“你咋没和我说现在商店开不了门?”
“我也不知道,以前走路来,又没大早上到过。”
为了让他们趁早来县城,姜韵宜做饭做的早,再加上骑车来的,现在才七点多。
给路过的人打听了一声,说是八点半才开门。
“算了,我也不骂你了,你就没办过几件靠谱的事。”
长叹一口气,张翠花把手里的裙子塞郑爱国怀里,“走吧,逛逛县城。”顺便看看黑市在哪呢。
等到越走越偏,郑爱国回过味来。
翠花不会是想找什么见不得人的买卖地址吧?
“能有多见不得人?”
张翠花阴恻恻的声音出现,郑爱国才知道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
第13章
“就是,就是……”
郑爱国心里一堆话,等正经说话,又开始打磕巴,尤其是现在还心虚。
恰巧他们路过一条深长的小巷子,进出的人神色匆匆,多数挎着篮子背着筐,上边还罩着块布料。
有的鼓囊有的篮子空荡荡,脸上大都带着笑。
一看到这,张翠花立马转移了注意力,放了郑爱国一马。
推推他胳膊,“走,进去看看。”
“可这是黑市啊。”
郑爱国不情不愿,把怀里的裙子抱得很紧,“你不会想把裙子在这卖了吧。”
张翠花还真有这个想法,不过看郑爱国脸上的不舍,难得琢磨了一下。“要是一会能弄到布票,就不卖了。”
反正她也不是可惜那两块钱,只是觉得花几尺布票给她买她不想穿的衣服,有点可惜。
走近巷子,看到一个探头探脑的小青年,蹲在巷子口那,仔细观察周围人员。一有生脸孔就盯着打量几眼,确定了什么,才转移视线。
张翠花俩人就被他从头到脚着重观察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红袖章、小本本,这才放过。
郑爱国被他探照灯似的视线看的皱眉,暗想:一看就不像个好人。
莫名被掩在身后,张翠花没注意到郑爱国神情,还和他感慨呢。
“还挺专业,连放哨的都有。”蛮有安全的。
小伙子耳朵灵的不行,听到有人夸,立刻吹嘘起来。
“是吧,全县城,就没比咱这东西更全的。便宜说不上,毕竟黑市就不是买便宜东西的地方。但是咱这有管理,有一说一,肯定没有坑蒙拐骗。”
“你们管理不收钱?我看进进出出的也没人交摊位费。”
不顾郑爱国拉着她往里扯的小动作,张翠花和小伙子蹲一排,偏头唠嗑。
“收了管理费谁还来啊。”
左右看了看,齐江歪着身凑近,小声嘀咕,“我跟你说,这叫发展市场,等大家都认准了,哎,再收也不迟。”
齐江脸上笑的跟偷了油的老鼠似的。
虽然他不知道啥叫发展市场,但老大懂啊。老大跟他们说,发展了市场,以后他们溜达溜达就能赚钱。
还挺有经济头脑,张翠花夸了一句厉害,带着蹲着十分不自在的郑爱国往深里走。
身后齐江还提醒了句,“多往里走,不常见的好货全在里边呢。”
巷子外窄内宽,是个摆摊的好地方。
刚进来两边全的蔬菜、鸡蛋之类的常见产品,往里走点开始有米面之类的粮食。大米基本没饱满白净的,都是泛点黄,掺点米糠、稻壳。
摆的还
挺成规模,卖一个东西的基本都在一块,看得出是费了心思组织的。
卖布的比较靠里。大婶大娘们时刻注意巷子口,防着有红袖章进来。明显来这个黑市不久,不跟老手似的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