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小小一个也握着拳头:“开养鸡场,开养鸡场喽!”
他还不知道养鸡场是什么样的,但是一个厂应该很大吧,比他们现在还要大的很多很多,小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秀芬送姜希离开的时候给姜希塞了二十个鸡蛋:“这些你拿去,都是自家养的鸡,鸡蛋都很好的。”
姜希:“不用了。”
秀芬一双眼里充满了感激,将鸡蛋塞到姜希手上:“你不知道我有多感激,如果不是你我还不知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你就拿去吧,如果你不把这些鸡蛋收下,我会很不安的。”
姜希安抚地看了秀芬一眼:“那我就收下了,你不需要多想,一切都会好的。”
秀芬点头:“嗯,一切都会好的,我想从这里搬走以后,我们一家子会越过越好。”
姜希提着秀芬给的鸡蛋,这些鸡蛋个头都很大,都是家养的土鸡蛋,倒是好东西。
姜希现在是养鸡场的一个股东,养鸡场以后生产的鸡肉肯定要供应给吴记糟卤,这也是为什么姜希要入股的原因。
做食品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姜希入股养鸡场不仅能够监督,维持养鸡场鸡肉的品质,也能够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养鸡场的规模扩大了,这些土鸡蛋倒也是一笔收入,无论是面向市场,还是由吴记糟卤收购做成茶叶蛋,或者做成糟卤鸡蛋应当也能卖的不错。
姜希满脑子都是生意经,她已经习惯了一天同时处理很多事,离开刘大强家,姜希又去了十全阁。
姜希将新出的糟卤礼盒送到十全阁。
“林姐,这是我们新出的糟卤礼盒,你先看看。”
林秀容微笑调侃道:“姜老板最近的生意很不错呀,我经常听他们提起吴记糟卤。”
林秀容虽然做着大生意,但是却从来不会瞧不起小生意,任何生意都是从小生意开始做起的,况且按照姜希现在的势头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还不一定呢。
姜希打开糟卤礼盒一面替林秀容介绍一面谦虚道:“多亏了林姐的支持,我的生意和你比还差着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姜希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第114章
“这次的糟卤礼盒根据我们最新推出的产品作了调整,名叫六六大顺糟卤礼盒,里面一共有六个品种,荤素做了搭配,而且我们额外提供了两种蘸碟,一种是原味酱香蘸碟,还有一种是辣味蘸碟,顾客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挑选不同的蘸碟。”
林秀容看向姜希手里的糟卤拼盘,相对于以前只是简单的包装,这一次的糟卤拼盘明显做了升级,陈放的盘子有点像过年的果干碟,是红色的磁盘,分为一格一格的。
一份糟卤拼盘有六样东西,里面有陈秀莲做的酸辣萝卜干,还有糟卤毛豆,糟卤花生,还有糟卤鸡肉,糟卤猪肚,糟卤鸡爪。
荤素不同的糟卤放在一个碟子里,每一样虽然不多但是组合起来却足够赏心悦目,看起来又精致又贵气。
林秀容笑着点头:“不错,不过你这种拼盘应该是专供十全阁的吧?”
林秀容说的这个问题,姜希当然考虑到了,虽然东西是一样的,但是卖的形式姜希刻意做了区分。
如果都卖一样的,十全阁就少了稀缺性,说不定会失去这个顾客。而且面向的消费市场也不一样。
这种比较花哨,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更符合十全阁的需求,至于吴记糟卤,考虑的则要更全面一些。
目前为止,姜希对于吴记糟卤的规划还是走大众路线,因此吴记糟卤店里卖的糟卤拼盘比较简单,还是延续电影院的糟卤拼盘。
再说他们走量不可能将拼盘做得那么复杂,毕竟做生意要考虑到各项成本,新推出的糟卤拼盘在包装上都比其他简易的糟卤拼盘要贵上几毛钱,更何况是打包多出来的人力成本呢。
但是对供应十全阁的糟卤拼盘,姜希花费了很多心思,被林秀容问道,是不是独家姜希笑道:“当然,六六大顺糟卤拼盘只供给十全阁,就连吴记糟卤店里都没有卖的。”
林秀容很满意:“这款六六大顺糟卤拼盘每天就先给我送三百份吧,另外老款的拼盘每天暂时送两百份吧。”
姜希:“好的,我们会每天按时送来。”
十全阁的单子可比其他地方的单子要赚钱很多,毕竟包装变好了溢价也就上去了,但是能来十全阁消费的顾客根本不在乎多那点钱。
林秀容也不在乎,只要符合十全阁的格调,她不介意姜希多赚些钱,更何况姜希还救了她的儿子。
想到这里林秀荣说:“我想后续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合作,以后我们按照批发价购买你家的糟卤拼盘吧。”
虽然是批发价购买,但是对于姜希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以前姜希为了拿到十全阁的单子,主动提出了降低十全阁风险的方案,也就是十全阁作为寄卖方,姜希把糟卤拼盘送到十全阁,十全阁卖多少姜希就给多少的提成,这种合作方式是十全阁完全不用担心任何风险,所有的风险都由姜希承担。
现在林秀容提出的按照批发价购买这样的方式和以前的方式相比,姜希最后赚的钱相差不大,但是却减少了风险,姜希不用压货也能快速拿到回款。
姜希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需要的流动资金也越来越多,能够及时拿到回款,对现阶段的姜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姜希知道这是林秀容在为她着想:“谢谢林姐,你放心,我一定会保证品质,即使收了给了货款也会保证售后,如果产品出现问题随时都可以退换。”
姜希做生意讲究共赢,不能把什么便宜都占了,李秀容也因为姜希的态度觉得心下熨帖,她想回报姜希是一回事,但是姜希并没有拿乔,反而拿出更认真的态度进行合作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林秀容可能只和对方做短暂的生意,但是后者李秀容想将对方当成长久的合作者。
姜希将糟卤拼盘重新盖好放在桌上,开启了另外一个话题。
“林姐我想在沪市开店,但是我在沪市人生地不熟,想找一间靠谱的店铺很困难,所以想问问您知道有哪些店铺卖或者是出租吗?”
姜希并不羞耻于向人求助,横竖只是几句话的事,如果林秀容可以在这方面帮到她,那么可以省很多事。
林秀容笑:“我早就知道你会想在沪市开店,但是没有想到你这么快就要在沪市开店了。”
姜希嘴角微微上扬:“我想抓住这个时机。”
现在每天吴记糟卤的营业额都很可观,再加上还有钢铁厂的一万份订单,这些钱足够姜希支撑店铺的运转,并且在沪市开店。
但姜希并不会盲目扩张,她计划,在沪市的店铺并不会开很大,店面大致比长丰县的要大上两倍左右就差不多了,总归她家卖的是糟卤,有很多人都是买了就走,堂食的人比较少。
还有一个想法姜希谁也没说,沪市的交通很方便,姜希想将沪市作为一个支点,她的目标不仅是在沪市开一家店,她还想开到外省,开到全国,甚至将吴记糟卤卖到全世界,让吴记糟卤成为华国的一张名片。
姜希满脸势在必得,既然已经准备好了,她就不想耽误时间,况且沪市日报已经报道过吴记糟卤,如果不乘着现在的东风趁热打铁,下一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林秀容满眼欣赏地看着姜希笑道:“你有没有感觉到命运的推背感?”
姜希疑惑:“命运的推背感?那是什么意思?”
林秀荣解释:“我见过太多白手起家的人,这些人有的一直都在艰苦奋斗,也有的人只是因为一个选择,那个选择对了,他们的人生就从此一帆风顺,获得了难以想象的财富。我和他们聊天,
他们曾经告诉我,当初做选择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选,因为他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就是一定要那么选,有本书里面写这样的感觉,就是命运的推背感,时机成熟,到了那个时刻,你选择的那条路,就会带着你自然而然的成功。”
姜希从不相信命运,如果真的有命运这回事,她上辈子怎么会年纪轻轻就被害死。
姜希的重生就是逆天改命,所以她怎么可能相信命运又怎么可能屈服命运。
“我没有感受到所谓命运的推背感,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导向,我想这么做而且我也相信我这么做是对的,只有我自己才能将自己带领向成功的道路。”
林秀容定定的看了姜希一眼,嘴角弯弯:“是我想岔了,你比我想的更厉害,店铺的事我帮你问问,问到合适的再告诉你。”
姜希连忙点头:“谢谢你,林姐,其实我今天来还有一件事情想问问你。”
林秀容:“什么事?”
姜希指着桌上的六六大顺糟卤礼盒:“我想请问一下我家的糟卤拼盘能不能在您的酒店售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