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配合道:“你想贷多少钱?”
姜希说:“我想贷五万块。”
赵国强也惊讶了:“五万块,你要贷这么多吗,你要开多大的养鸡厂啊”赵国强担心姜希步子迈得太大,一不留神就跌到沟里去。
姜希解释:“虽然前期我不会办特别大的养鸡厂,但是后期我们会一步一步扩张,而且除了养鸡厂以外,我还会开一个糟卤厂。目前吴记糟卤的制作都是在后厨,但是后续随着我们一步一步扩张,我必然会办一个糟卤厂,这两个厂开起来要很多钱,所以我想一次到位。”
赵国强双眼瞪大:“你竟然还要开两个厂?”
姜希说:“想要做大生意,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配备齐全,我不想搞小作坊,吴记糟卤才是我手下最重要的生意,既然都能为了原料开一个养鸡厂,那么为了制作糟卤开一个糟卤厂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
事情倒是说的过去,仔细想一想开糟卤厂也是必然,只不过突然就要搞两个厂子,而且还要贷款五万块,五万块,按赵国强一个月的工资来计算,就算他不吃不喝也要存上十几年。
赵国强罕见的说不出话来,如果是自己背上这么多债务,那哪能睡得着哦。
姜希观察着赵国强的神色谨慎道:“办养鸡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承包土地,我还需要找工人建设厂房,后期办养鸡场也需要招工,就算前期只是小规模的招工,也可以为县里增加工作机会,后期等厂子开起来了,创造的工作岗位也就更多了,而且两个厂子也会为县里创造更多税收,我很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
不得不说,姜希很会说服人,无论是增加工作岗位还是增加税收,这两个饼都画到了赵国强的心坎里。
赵国强不禁低头沉思,现在一部分知青已经陆续返城了,赵国强甚至接到消息,未来知青返城可能会常态化,这么多知青返城,岗位却那么少,赵国强也正在头疼。
第119章
那些知青没有工作,整天在街上晃荡,也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件事情已经有一些人在讨论了。
长丰县虽然不像市里那么繁华,但是因为县里有一个钢铁厂,一直以来都被相关的领导寄予厚望。
长丰县的人口也比其他县的人口要多很多,本来自己县的人的工作都没有解决,如果后续再增加一部分知青竞争工作岗位,那么事情就更难办了。
待业的青年越多,越难管理。
赵国强曾经设想过该如何解决,如果他可以给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自己必然会在长丰县站稳脚跟,甚至还能再前进一步。
赵国强想到这一层,打消了一些犹豫说:“你再去给我写一个详细的报告,包括你刚才说的创造岗位的事,如果有可行性,我会替你跟合作社打招呼,帮你批复下来。”
姜希喜出望外:“谢谢,赵县长,我一定好好写。”
姜希将要办厂的消息带回了吴记糟卤。
谢小菊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欢呼出声:“姜希,你实在是太厉害了,开一个店不算,没想到竟然还要开厂,那可是一个厂啊,姜希你要成厂长了!是一个大官呢。”
已经成为姜希头号支持者的刘红霞更不必说,用崇拜的眼神看向姜希。
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姜希一样呢,会做的事情那么多,而且做什么成什么,现在都要开养鸡厂了,如果自己能跟姜希一样,那么就不会被别人欺负了。
只有吴亚琴忧心忡忡,谢小菊和刘红霞的注意力全在开养鸡厂上,而吴亚琴则是听到姜希要贷款五万块心就突突地跳。
她这辈子就没见过那么多钱,而且还是债务,这让她怎么能够放心。
而且吴亚琴就算是没有贷过款,但是也明白贷款还有利息,几万块钱该有多少利息呀。
吴亚琴将姜希叫到楼上担心的说:“你真的要贷五万块钱?”
吴亚琴根本就不敢想象,欠了五万块钱该怎么还呢?而且欠的还是银行的钱,会不会把他们都抓走,吴亚琴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在她看来银行就像以前放钱的钱庄一样,不仅有巨额的利息,而且还不上还要把人房子都抢走,再还不上就要把人腿脚打断。
到时候就什么都没了,吴亚琴太害怕了。
姜希坚定道:“是的,妈,我要贷五万块,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制定好了计划,按照目前我们每天的收益,这些钱很快就能还上的,而且这次银行有政策,给了低息贷款,利息很低的,只要尽快还上,利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吴亚琴也是因为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所以才没有在听到姜希要带五万块钱之后当场晕倒,只是她还是担心姜希步子迈得太大了,如果走不稳可能会满盘皆输。
现在家里拥有的一切都是姜希辛辛苦苦奋斗来的,吴亚琴实在不忍心看到姜希遭受打击。
吴亚琴欲言又止,姜希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背:“妈,请你相信我,我绝对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也不会拿我们家的幸福开玩笑。”
吴亚琴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改变姜希的想法,姜希长大了,不再是生活在自己羽翼下的小鸡崽,而是变成了一头苍鹰,现在的她并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为姜希指明方向,只能提供几句微不足道的关心,苍鹰注定是要在天空中飞翔的,而她就做一个等到姜希飞翔累了的港湾吧。
回忆起以前小小的姜希抱着自己裤腿撒娇的模样,仿佛母女两个一辈子都不会分开,而现在一转眼姜希就长大了,变得这么优秀独立,吴亚琴又是心酸又是骄傲,她慈爱地看着姜希。
“我相信你,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但是答应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要考虑清楚,哪怕慢一点,也稳妥一些,咱们家现在日子过得不错,不需要你再拼尽全力,所以妈妈希望你不要太累,也不要太着急。”
吴亚琴担心姜希有了点成绩就骄傲了,一骄傲就影响判断。
姜希点头:“你放心吧妈,我想得很清楚。”
姜希将思路整理清楚写成了报告,这份报告比申请书要详细很多。
姜希并没有加上个人感受之类的废话,反而一条一条的将为什么要贷款,贷款后怎么花这笔款子,接下来要怎么做,甚至包括人员安排,对于未来的计划,都一一地列清楚。
写完之后姜希并没有耽误时间,直接去了赵国强的办公室。
姜希笑眯眯的将计划书递给赵国强:“赵县长,这是我写的计划书,您看看。”
赵国强接过计划书翻开仔细阅读,这份计划书写得很详细,而且并没有夸大其词,一条一条的将要做的事情列出来,非常务实,因为这份务实,即使计划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也非常能够说服人。
赵国强当下放了心:“你是一个办实事的,以后继续保持风格,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是有理想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赵国强不忘叮嘱,姜希十分谦虚地接受了:“我明白了,领导,我一定
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绝对不给长丰县丢脸,也绝对不给您丢脸。”
姜希话里话外已经将自己和赵国强列入同一个阵营,赵国强很满意姜希的上道。
姜希是一个靶子,也是赵国强树立的典型,在赵国强的计划里,姜希成功与否是他能在长丰村站稳脚跟的重要一环,他不介意花点时间培养姜希。
赵国强想在长丰县建功立业,能着手的地方十分有限。
长丰县政府里大家的关系盘根错节,赵国强找不到抓手,更别说培养自己的心腹,唯一的钢铁厂是长丰县里最有名的企业,一直都由上面直接管制,长丰县政府根本无法管理钢铁厂的事务。
至于其他的小型单位,赵国强不想管,那些就算管也是白花精力,报上去放在政绩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姜希的出现正好符合赵国强的需求,现在国家政策提倡大力发展经济,一个有野心有前途的企业,主事者还是一个年轻人,如果在赵国强一手的扶持下越办越好,那么这个企业毋庸置疑肯定算是赵国强的业绩,别人想抢也抢不走。
“小姜同志啊,你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办聪明的事,以后有什么需要就来跟我说,不过一定不要好高骛远,你这个报告写得不错行,我去和信用社说一声,给你拨五万块钱的贷款。”
赵国强也对姜希转变了态度,话里话外变得亲切了许多。
姜希眉眼带笑:“谢谢赵县长,以后有什么不懂的,我肯定来问赵县长,赵县长可别嫌我烦啊。”
姜希没有客气,现在赵国强和她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拴在同一根线上的蚂蚱,姜希并不介意赵国强利用她当典型,能被用得上就代表自己有价值有能力。
而她也可以利用赵国强,有了赵国强这层关系,姜希在长丰县里办厂开店都要顺利的多,所以姜希也有意维护和赵国强的关系。
两个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通气氛十分和谐,赵国强摇头失笑:“县里有这么一个有冲劲的小同志真是热闹了很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