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祁遇安罕见的失眠了,辗转反侧一晚上都没睡好,担心明天的见面,害怕舅舅没个正型,摆长辈的架子,也害怕他舅妈会说一些让姜希不开心的话。
虽然杨明理和朱红都是有分寸的人,但是祁遇安关心则乱,第二天顶着两个大黑眼圈,噔噔噔的跑到杨明理的书房,对着杨明理说了一通。
主要内容就是请杨明理今天谨言慎行,不要端长辈的架子,姜希是第一次见家长,她是一个容易害羞的性子,不要吓到她。
杨明理…..如果不是昨天亲眼看到姜希在派出所一手提着流氓,义正言辞,铿锵有力的形象,他就要信了。
祁遇安才不管这些,反正在他的心里姜希就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姑娘,无论是谁都不能伤害她,即使是舅舅也不行。
祁遇安给杨明理做好思想工作,又跑去找朱红,好话说了一箩筐,主要思想也只有一个,希望朱红不要为难他对象。
朱红又气又笑,这孩子把她当什么呢,她是那种胡说八道的人吗
没想到祁遇安谈对象是这样的,这个小心翼翼的劲儿,比当年杨明理强多了,当年杨明理第一次带着朱红见家长的时候,可没有像祁遇安这样这么细心。
朱红想着,杨明理到底不如祁遇安这么会关心人,又瞪了杨明理一眼,刚下楼的杨明理……这是咋了,最近怎么总是冷飕飕的。
做好了舅舅,舅妈的思想工作,祁遇安也不管舅舅是不是无辜躺枪,换了一件外套,就出去接姜希。
姜希已经收拾好了,今天她穿的一件碎花连衣裙,收腰的设计,显得腰盈盈一握,头发披散在肩头,秋水剪瞳,就那样俏生生的站着。
祁遇安的步子不禁加快,也不顾在大街上,轻轻的碰了碰姜希的手,又很快松开:“你今天真好看。”
姜希回他一个微笑:“你昨晚没睡好吗?怎么黑眼圈这么重?”
祁遇安老实道:“的确没睡好,我很紧张。”
姜希意外:“是我要见你的家长,应该我紧张才对,你怎么那么紧张?”
祁遇安可怜巴巴:“我害怕他们惹你不高兴,然后你就不喜欢我了。”
姜希……这还是那个第一次见到的,好像什么都拥有,什么都不在乎的祁遇安嘛
姜希轻咳一声:“我们赶快走吧,我准备了一些东西,你看看这些够吗?”
第一次上门做客,不买点东西空手去,未免失了礼数,所以姜希特意买了几样东西。
祁遇安一看,两包大白兔,一些水果,还有两个罐头,算是现在很好的礼物了。
祁遇安将东西接过,自己提着,这些东西挺重的,他来提:“东西很好了,你比我想的周到,我第一次去你家手忙脚乱的,什么想法都没有。”
姜希笑:“你就会哄我,你第一次去我家的时候,表现的很好,而且带了很多东西,我妈和姥姥都很喜欢你。”
祁遇安笑容灿烂,露出了两排白白的牙齿:“那我以后要更努力,让你家人更喜欢我。”
语罢,祁遇安提着袋子冲着姜希笑道:“走吧,姜同志,今天带你去见见我的家人。”
虽然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姜希心跳加速,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邀约,代表着他们的关系又近了一步,从谈对象,到可以考虑谈婚论嫁。
姜希也回一个灿烂的微笑,她早已不是那个什么都没有的贫穷女孩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她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且每次去学校考试成绩都在进步,以前姜希想着考上一个普通大学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她的成绩足以让她再努力一下,考上重点大学。
她不比任何人差,所以可以手握幸福,就算对象是祁遇安,姜希也有信心,跟祁遇安并肩同行,相互扶持。
杨明理和朱红两人在家准备了一大桌菜,朱红微微皱眉:“菜够不够呀,会不会让姜希觉得我们不重视她呀?”
杨明理数了数:“现在一共有16个菜了,估计外面桌子都摆不满,应该可以了吧。”
朱红白了他一眼:“应该可以了吧,你瞧瞧你说的话,能不能准确点呢。”
杨明理摸摸鼻子,总之他这两天连呼吸都是错的,朱红总会挑他的毛病,都是祁遇安,没事那么会说话干嘛。
朱红感叹道:“哎,咱们遇安呐,可算是找到对象了,他长得那么好看,以后生的孩子该有多好看呢。”
杨明理:“这就操心到孩子上了,你比我大姐更操心。”
朱红道:“那是,我们是一家人,我把遇安当自己的儿子,当然要操心了。”
杨明理顺嘴接话:“少操点心,想多了容易老。”
朱红瞪了杨明理一眼摇头:“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有的时候真想把你的嘴缝上,你要是能学到遇安的一星半点,我也就少生气,青春永驻了。”
杨明理……又怎么了,他说错什么了?
祁遇安带着姜希来到杨明理家,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打开了。
朱红一脸惊喜道:“是小姜吧,快进来。”
原来朱红准备好东西,就着急地等待着,一直不停地往窗外看,直到看到了祁遇安和姜希,等不及了直接开门。
姜希看着眼前笑得和蔼的女人,朱红一头短发但是烫了卷,看起来十分时髦,是沪市最近很时兴的发型,她的皮肤白皙,耳朵上带着一副珍珠耳环,稍微有些富态,但是很是和蔼可亲的样子。
姜希笑了笑:“你好,阿姨。”
朱红亲密的揽着姜希的胳膊:“哎哟,你长得真水灵啊,你和遇安在一起真应了那句成语,郎才女貌!”
相对朱红的热情,杨明理表现的要矜持很多,他笑得也很和蔼对着姜希说:“你好小姜,我一直听遇安提起你,今天总算是见到真容了。”
姜希自然的冲杨明理打招呼:“叔叔您好。”
朱红招呼着姜希坐下:“小姜啊,我早就想见你了,又怕你太忙,打扰到你。我听说你现在在做生意,而且店马上要在沪市开了,你可真厉害呀。”
姜希腼腆一笑:“也没有,只是顺势而为,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在沪市日报发表了,我家的东西也被沪市的一些人知道,于是我就想趁着这个东风,在沪市开店。”
那篇文章朱红当然知道,杨明理看过之后告诉了朱红,朱红又跟杨巧丽说了,杨巧丽又和其他亲戚说了。
那段时间,亲戚们有事没事都会讨论那篇文章,毕竟祁遇安找了个对象,对家里人来说是个大新闻,可大家一时又见不到祁遇安的对象,又听说祁遇安的对象写的文章都登上了沪市日报,大家当然忍不住一探究竟,讨论的热火朝天。
朱红也是讨论的对象之一,因为那段时间总是和几个亲戚在一起经常讨论,朱红都快把那篇文章背出来了。
姜希还不知道她那篇文章已经成了杨家的新闻,而且还被大家争相传阅,只是提了一嘴就没再说了。
朱红很有分寸的跟姜希唠家常,说的也是姜希爱吃什么,喜欢什么东西之类的问题。
她早就听了祁遇安的简单介绍,并没有问姜希家里的情况,在她看来家世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她家也没什么门第观念,再说了她到底不是祁遇安的亲妈,杨
巧丽都不在乎姜希的家世,她作为舅妈又有什么好说的。
杨家人的关系之所以会处的比较好,就是大家都有分寸感,需要的时候帮忙,不需要的时候绝不越俎代庖,讨人嫌。
杨明理也开启了话题:“沪市现在大力发展经济,你在沪市开店是很好的。现在很多个体户发展的都不错,只要有能力就能冒尖。”
姜希道:“也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好,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发扬才能。”
杨明理笑道:“你是一个很有觉悟的年轻人,也很有眼光。”杨明理一语双关,不仅是说姜希有做生意的眼光,言外之意是说姜希也有找对象的眼光。
姜希不置可否,杨明理又道:“我听我朋友说,沪市要做一个"信得过摊位"的评选活动。”
这句话引起了姜希的注意,姜希问:“什么"信得过摊位"评选活动?”
杨明理解释:“沪市在大力发展经济,当然也鼓励个体户经营,但是因为现在刚开放不久,市场鱼龙混杂,为了让这些商铺更规范的经营,所以我听我朋友说,他们想挑出一些典型摊位来,作为榜样让那些个体户看看什么样的店铺才是最好的,也让广大的市民放心,虽然发展经济,但是政府还是会坚持品质,让大家买到信得过的产品。”
姜希忍不住激动起来,这是一个好机会,"信得过摊位",这是政府帮忙背书,只要能够选上,吴记糟卤舅不愁在沪市打不开销路,而且现在沪市的经济在全国数一数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如果被选上,说不定吴记糟卤在全国也会拥有姓名。
姜希问:“怎么才能选上"信得过摊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