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希并不会因为这一点困难就退缩,祈遇安笑了笑:“你说的没错,办法总比困难多。”
祈遇安看了一眼前面的刘志强推着自行车:“不如这样吧,我最近要复习不常来县城,要不先把我自行车借给你用吧。”
姜希没想到祈遇安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以前她总是找祈遇安借东西,祈遇安都会都会借给她,但那些东西都是小东西。
自行车却不一样,而且还是祈遇安主动借的,祈遇安外面有点太大方了,但是姜希却不能白白的接受祈遇安的好意。
“自行车太贵重了,我不能借,我害怕给你骑坏了,再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万一你借给我,自己要用的话就没得用了。”
祈遇安眉眼笑开:“没有什么贵不贵重的,自行车就是用来骑的东西,如果不使用就是废品,况且把自行车借给你我很乐意,毕竟以后姜同志可是要发大财的,能为姜同志的发财路添砖加瓦,我很自豪。你就给我这个机会吧。”
姜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祈遇安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十分好的人,即使是替别人帮忙,也不会让人感到有负担。
祈遇安又问:“你看中的铺子在哪里?具体是什么样的?”
姜希回:“我看中的铺子在钢铁厂对面的那条街,还带着是两层楼,一楼做生意,二楼可以住,到时候我可以把我妈接过去,我们就不用在村子里来回跑了,我早就打算多做一些品种,但因为从村里到县城路很不方便,所以就暂时搁置了,如果我们能够搬到县城,就方便很多。”
祈遇安赞同道:“你的想法很不错,而且开铺子更容易创建品牌,有品牌效应的产品会更有竞争力。”
“品牌?”这是姜希第一次听到的词语:“什么是品牌?什么又是品牌效应?”
祈遇安解释:“品牌理解起来很简单,比如人人都做糟卤,大家要买的东西也是糟卤,但是不同人家做的糟卤品质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让自家做的糟卤脱颖而出让人记住呢?”
姜希:“要有一定的优势,才能让人口口相传,比如我家的糟卤味道很好,也很干净卫生,所以别人愿意买我家的糟卤。”
祈遇安循循善诱:“那么别人在推荐你家糟卤的时候,都会怎么推荐呢?”
姜希想了想说:“他们会说在钢铁厂门口那家糟卤不错。”
“如果再具体一点呢?”
“再具体一点?”姜希垂眸思考,突然想到:“他们会说钢铁厂门口的那家小摊的糟卤不错,别人会问具体是哪家小摊,他们就会说,小摊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吴记糟卤,这样别人就能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哪一家。”
祈遇安:“所以答案已经很明白了,在钢铁厂门口的小摊不能称作品牌,因为它不能具有指向性,毕竟什么小摊都能够在钢铁厂门口摆摊,卖糟卤的人有那么多。”
“但是吴记糟卤就不一样了,人们最后能够确认的信息就是吴记糟卤,大家去买糟卤认准的不是钢铁厂门口的小摊,而是吴记糟卤,即使有一天你们不在钢铁厂门口摆摊,别人也会因为你们是吴记糟卤从而去购买你们的产品。”
姜希明白了:“所以你的意思是,其实我现在已经有了品牌,这个品牌就是吴记糟卤。”
第46章
祈遇安点头:“虽然你不知道品牌是什么,但是其实在无形中你已经为自己创建了一个品牌,你的品牌就是吴记糟卤,它代表着你的品质,别人也会因为这个牌子信任你,购买你的产品,即使有一天有人模仿,但是只要你的品牌一直正向发展,并且获得了大家的信任,那些模仿的产品都是赝品,别人会认准你的品牌,因为只有吴记糟卤出品的糟卤才是正品。”
姜希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虽然朦胧中有一些想法,但是被祈遇安如此具体地指出来,姜希顿时茅塞顿开。
“那么所谓的品牌效应,就是当吴记糟卤深入人心,大家都只会买我家的糟卤,是这样吗?”
祈遇安眼眸微弯:“你说的不错,所谓的品牌效应,就是一个品牌做得好了产生的利益,比如就像京市的全满德烤鸭店,华国有那么多家做烤鸭的店,但是很多人都默认,只有全满德烤鸭店才是最正宗的烤鸭店,有人想吃烤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全满德烤鸭店,那些对烤鸭感兴趣的人也会因为全满德在京市,慕名而来,专门去那儿吃烤鸭。”
姜希有些向往:“全满德烤鸭店好厉害呀,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因为做得好也会吸引大家千里迢迢的去尝试,想到烤鸭就会想到全满德。”
姜希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是超越一个店铺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大家想吃糟卤就会想到吴记糟卤,那该有多好啊。
这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她可以实现吗?这是一个和平常别无二致的一天,姜希这个念头在心里萌芽。
“如果你盘一下那间店铺,是不是就要搬到县城里来了?”祈遇安突然问道。
姜希抬眸:“是的,我家的房子已经很破了,也没有再修的必要,如果有更好的房子,又能方便做生意,我肯定是要搬到县城里来的。”
祈遇安眉心微动,声音有些失落:“那以后我们就不能常见面了。”
姜希也隐隐有些失落,她的声音闷闷的:“本来你考上大学之后我们可能就没机会见了。”
气氛一时有些僵滞,过了好一会儿,祈遇安定定的看着姜希,直到姜希的视线和自己对上,祈遇安才慎重开口:“那也不一定,事在人为。”
姜希啊了一声,祈遇安却没有立刻为她答疑解惑,而是走到前面让刘志强停下来。
刘志强:“都快到了你让我停下来干嘛?”
祈遇安低声:“我取个东西。”
刘志强……什么东西,让你等不及回知青院就要取出来。
祈遇安将车上的包裹搬下来,打开后在里面翻翻找找,翻到了一个东西,祈遇安拿了出来,姜希一看是一个喇叭。
姜希疑惑:“祈同志你不是已经有一个喇叭了吗?怎么还买了一个喇叭?”
祈遇安将喇叭递给姜希:“这个喇叭是给你的,你摆摊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不停的和别人说话?有好几次我都发现你这嗓子都说哑了,这样下去怎么受得了?嗓子会很难受的。”
祈遇安将喇叭侧着扬了扬:“你可以把你想说的话输入进喇叭里,比如糟卤的价格,糟卤的味道,循环播放,比你自己的声音大,而且不用费嗓子。”
姜希没有想到祈遇安竟然特地帮她买了一个喇叭,踌躇着没有接。
祈遇安直接将喇叭塞到姜希手上:“姜同志你就收下吧,这个喇叭对我来说没什么,我也是心血来潮想到了就让家人帮我买了,你不要有心理负担,还是那句话,能为姜同志的事业添砖加瓦,我很荣幸也很开心。”
祈遇安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姜希只能收下:“谢谢你了,祈同志。”祈同志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
见她收下,祈遇安眉眼间染了笑意,祈遇安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喇叭,他和姜希第一次接触就是因为那个喇叭。
祈遇安本来想把那个喇叭直接送给姜希,但是转念一想,喇叭里面还录着姜希的名言,乍一听很生猛但是仔细听听,却又很可爱,他舍不得把那个录有姜希声音的喇叭送给姜希,那对他有特殊的意义,是某一种开始,所以祈遇安特意让家里重新寄了一个喇叭。
姜希珍惜的摸了摸手上的喇叭,祈遇安对她太好了,好到如果祈遇安离开,她肯定会舍不得。
姜希垂眸掩饰眼底的失落,摸着喇叭鼓励自己振奋起精神,她还有生意要做,还有很多事情要计划,不能被这些情绪所左右,毕竟,现在什么事情都比不上赚钱。
姜希的思绪飘远,要扩大生意规模,现在一个摊位还是太少了,但是要想多几个摊位,她就要从现在的摊位上撤下来,才有经历去安排其他,所以,目前首先要说服吴有力单独摆摊。
姜希将刚才想好的计划告诉祈遇安:“以后如果我开了店,也不会放弃摆摊,但我不会自己摆摊,而是会找人帮我摆摊。”
祈遇安问:“你让他们帮你摆摊会采取哪一种合作方式呢?”
姜希反问:“具体我还没有详细的思路,你有什么建议吗?”
祈遇安说:“按照你目前的情况,如果拉人入伙做生意有两种方式可以参考,第一个你当批发商把所有的糟卤批发给他们,按量赚钱,其他的都不用管。第二种就是你雇他们给你打工,你规定糟卤的价钱,他们不管卖多少你每天都会给他们工钱,两种方法都有利有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姜希想了想:“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两种我都有考量,到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这些方式也要根据我的本钱来选择,如果我的本钱够多雇别人给我打工,我
肯定能赚到更多的钱,但在我本钱有限的情况下,我会选择更加稳妥的方式,虽然赚的少,但是不会有亏本的风险,毕竟我的货已经批发卖出去了,就已经完成了这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