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欣龙说:“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视线中的歹徒身影。之后他的出逃路线比较诡异。大家看,这是他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我们视线当中的身影,他去的是闹市方向。”
新的照片替换了上一张照片,不过仍然是摩托车背面照片,看不到人脸。
“歹徒的意图是想把大家引向闹市,如果我们相信了他的意图,我们就完全扑空了。也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闫支根据闹市方向监控,未发现新的歹徒身影,他果断做出判断,认为歹徒是虚晃一枪。事实证明,歹徒确实是迷惑警方,他并没有去往闹市,而是调转车头往南边开,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张路线图。”
没想到邓欣龙把闫岷卿夸了一番,当路线图放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惊讶了一下,这张路线图很明显,就是绕了一个大圈。
犯罪嫌疑人费尽心思,拖延了警方的追捕,的确堪称高明。而闫岷卿作为这次追捕行动的总指挥,在如今受害者已经遇害的情况下,按理说他的指挥是失败的,但现在看来,他曾经却是做了相当正确的决定。
所以李疏梅在路上也收到了多次改变路线的指令,只可惜的是,就差一个红绿灯。
她有些自责,但又不想多想,她担心会把不好的情绪带给祁紫山,在追捕失败以后,从桥洞里走出来,她就明显发现祁紫山脸上出现了愧疚的色彩,虽然并不明显,但她知道,他心里一定很难过。
邓欣龙说完,周宁坐到了会议桌前,演示幻灯片,他说道:“闫支,各位领导同事,时间比较紧,技术报告还需要时间,我这里提出几个关键信息,供大家参考。”
周宁早上带领痕检科同事马不停蹄赶到案发现场,收集完信息回来后,没一个小时就开会,技术报告起码需要半天以上才能赶出来,所以他现在肯定捡重要的信息汇报。
第一张照片显示是闪光灯拍下的画面,画面里的场景肮脏、杂乱,几只空易拉罐横七竖八地摆着,一份没吃完的半碗米粥在照片的中心,米粥也并非全是米粥,而是由米粥、菜叶混合的食物,颜色呈暗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霉斑。
李疏梅有印象,这照片里的场景就来自于案发现场,但当时光线极暗,很多细节她没看清,但里面馊臭的味道挥之不去。
周宁说:“你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来自于案发现场,这半碗已经霉变的食物,说明这里曾经住了一个拾荒者,他常年住在这里,但他突然离开了,霉变的食物我们还在检测,但肉眼看,应该存放了十天半月,这说明拾荒者离开了半月左右,他离开的原因我在这里不做分析。”
周宁提供的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今天李疏梅在洞口就发现了堆积的空瓶和纸板,她也判断这里住着拾荒者,由此她将凶手和拾荒者进行了联系,但这份霉变的食物证明拾荒者早已离开,是什么原因离开?和凶手有关吗?这都是需要考察的,如果和凶手有关,或许是寻找凶手的突破口?
周宁继续说:“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关键信息,请大家看一下。”
随即幻灯片上换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出现了捆绑受害者的灰色麻绳。
周宁介绍说:“这款绳索和上次水泥屋女尸案的绳索很相似,基本可以确认为同一款绳索,和朱丞星家阳台上的绳索样式一致。在桥洞内我们还发现一把木梯,我们初步推测凶手是先将受害者四肢捆绑,然后借用木梯将受害者挂到洞顶,从而吊起受害者。我这边的汇报就到这里。”
周宁汇报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下来,邓欣龙和周宁提供的信息比较密集,而且几乎都是一个晚上发生的事,每个人都在咀嚼这些信息里的关键要素。
不一会,闫岷卿声音低沉,做起总结道:“大家也看到了,又一名受害者,又一名年轻女性遇害了,这已经是我们发现的第三起强.奸杀人案,凶手十分猖狂,而且他作案的时间间隔缩短了……”他有意停顿了片刻。
是啊,凶手大大缩短了作案时间,所有人脸上的神色都凝重了几许,第一起案子发生在去年五月份,第二起发生在今年七月初,两起命案相隔十二个月以上,而第三起,却发生在第二起案子的十天后。
闫岷卿厉声道:“凶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要缩短犯罪时间?他患了疾病,必须要加快速度?还是察觉到警方介入,他要挑衅警方?还是他饥渴难耐,等不及要侵犯下一个受害者?他现在在哪,他是不是已经在寻找新的猎物?”
闫岷卿以一连串重重的质问声,将寂静的会议室激荡起层层叠叠的惊涛骇浪。
会议室陷入一阵鸦雀无声,李疏梅忽然想起在十字路口,朱丞星回头一瞬间,金色流光在他脸上快速勾勒出一张线条,那是非常奇怪的构图,那到底是什么?她必须要尽快画下来。
在闫岷卿新的一轮悲天悯人、连珠带炮的质问声中,李疏梅紧紧握住笔,在纸上画下了几笔。
-----------------------
作者有话说:感谢大家的灌溉营养液,爱你们!最近身体状态有点差,但一定坚持更新,争取以一个最好的状态完成这个案子!
第104章 京剧脸谱。
李疏梅的印象中,金色流光勾勒到眼眶部位,就停息了,因为那时候朱丞星转过了头。
但她又仿佛觉得,那也是金色流光的极限,因为当时正好有一辆车的灯光在朱丞星脸上一闪而过,那一闪而过应该只照亮了朱丞星的脸庞上半部分,所以这是金色流光的极限,也是人类眼睛的极限。
总而言之,李疏梅认为金色流光不是万能的,它或许就是放大了她的感官能力,绝不可能远远超越她的感官能力。
也正是因为这是她的感官所触及到的,所以那快速闪过的线条,仍旧复刻在头脑里,并没有像高中课本里的文化课知识那样顷刻遗忘,她对画面的敏感度越来越强烈了。
按照印象中的画面,她用圆珠笔画下了一张奇奇怪怪的构图,构图中心是一个玻璃弹珠那般大的圆圈,左右是一对完全对称的平躺下的“S”字符,又从圆圈上下长出两只钩子,或者说鱼钩。
简而言之,一个圆圈的左右上下四个点延伸出四条线。
在这个构图的下面是比较模糊的红色飘带,再往下,就是金色流光并未勾勒出的区域。
当她把这一副构图画下来后,并不确定是什么,她又给旁边的祁紫山看看,祁紫山看了后也直摇头。
这到底是什么?
这时,高谈阔论的闫岷卿似乎注意到她和祁紫山的小动作,他正说到“一定要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在细上,落在小上,落在实上”,话刚说完,他就直接问:“李疏梅,你刚才和紫山说话,是不是有什么要分享的?”
李疏梅愣了一下,这就好像在上课时开小差被老师抓现行,她的确没怎么听闫岷卿讲话,他莫不是要在会上“批斗”她。
祁紫山和她一样尴尬,但好在他没有表露明显,只是朝她递来安慰的眼神。
这时,全会场的人都朝她投过来看戏的目光,唯独费江河、马光平和曲青川的眼神有些微微的担忧。
这个时候还是尽量避其锋芒吧,现在案子这么急,她不想影响大家,于是回道:“我没说什么。”
她向来不笑时语气就有些冷,这番话听起来就像是回怼的语气。
有个人却当即搭了腔,是贾向东,他笑眯眯道:“闫支也不要发火,这一天一夜,大家都没有休息,工作不好干,年轻人开开小差很正常。”
贾向东这老狐狸,一番话说得真是“漂亮”,外表看来是为李疏梅解围,实则就是“落井下石”,李疏梅真想骂一句脏话。
这下,全场的人,几乎就是在等李疏梅遭殃了。
闫岷卿却缓缓别过头,瞟了贾向东一眼,带着几分讥讽的语气道:“老贾,你要觉得累,回去休息吧。”
贾向东顿时脸就垮掉了:“……”
全场的人还没反应他到底是唱的哪出戏,闫岷卿再次望向李疏梅说:“每次在这种案情讨论会上,大家都喜欢畏畏缩缩,我向来鼓励每个人畅所欲言,这才是有劲往一处使。疏梅,有什么想法,分享出来,错了又没关系,年轻人谁不犯错,年轻人要不犯错,那要这些老古董做什么。”
李疏梅越发看不懂了,她认为闫岷卿这是正话反说,等着她犯错往火坑里跳。
全场看不懂的不止是她,但是他们的目光却有所改变,费江河却给了她胆儿:“疏梅,有什么想说的,怕什么,对谁有意见也可以提,我们都在这,你放心大胆说。”
“我们都在这”,这话让李疏梅有些感动,这一路走来,费江河还有二队的同事恰恰就是她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