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祁墨勋必须要去外面进行实地勘测,所以让她在办公室内主持大局。
她现在也很心慌。
头顶突然传来"咔嗒"脆响。
所有人抬头,只见天花板中央的防火喷淋管道接口处,蛛网状的裂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水滴顺着裂缝砸在大理石地面,在质检报告上晕开大片墨渍
祁墨勋的皮鞋尖碾过那滩水渍。
他西装袖口还沾着昨夜跨洋会议的疲惫,此刻却在看清监测数据的瞬间瞳孔骤缩。
"把所有结构工程师叫到会议室。"他的声音像冻过的钢尺。
会议室的气压低得能拧出水。
首席工程师安德森摔着英文版计算书,金色卷发随动作狂乱飞舞。
"瞧瞧你们华夏人的设计!桩基础承载力计算居然漏掉M国黏土特有的蠕变参数,现在整个结构的频率共振区间和台风周期完全吻合!"
投影屏上,三维模型的桩基部分正以夸张的幅度扭曲,像被无形大手揉捏的橡皮泥。
华夏工程师们噤若寒蝉,只有沈寒星注意到,安德森用来演示的模型里,桩基深度数据被偷偷改短了五米。
"安德森先生,"她突然开口,指甲叩在桌沿发出清脆的响,"
“您的模拟是不是错用了初期勘察报告?”
“最新的地质雷达数据显示,三十米深处存在古河道沉积层,我们的桩基设计是深入到中风化岩层的。"
金发男人的脸涨成猪肝色:"你一个新来的资料员懂什么?这是M国注册工程师的权威结论!"
他转向祁墨勋,"我建议立即停工整改,否则等建设部介入,祁氏集团,甚至整个华夏在亚太区的执照都保不住!"
沈寒星知道这件事很棘手。
而且之前见女王的时候,女王的态度就很不对劲。
现在她终于明白。
原来女王是想要更换祁墨勋。
想要让这个项目重新建造,让傅景珩来负责。
难怪傅景珩会那么自信。
好像是确定她知道真相之后就会去求他一样。
她指尖在桌下掐进掌心,突然站起:"我申请二十四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旁边的工程师声音压得极低,"这是最高规格的商业综合体,容错率为零。"
沈寒星回视他的目光,在对方眼中看到自己倔强的倒影:"如果失败,我承担全部责任。但在此之前,请允许我调取所有原始数据。”
顿了顿。
她看向对面那个金发碧眼的人,“包括被某些人刻意忽略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安德森的椅子在地面拖出刺耳的响:"荒谬!你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不,"沈寒星翻开笔记本,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公式。
“我只是个结构工程师。现在,我需要一台能运行ANSYS的工作站,以及贵公司锁在档案柜最底层的,第三版地质勘察报告。"
安德森愣下。
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她。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
看向祁墨勋。
“祁总,你们的态度,我会如实告诉女王。”
祁墨勋摊手。
“二十四小时而已,怎么,你们等不起?”
安德森:“!!!”
“其实你们M国是害怕吧,怕我们成功之后,你们反而下不来台?”
安德森的脸色更是难看,“祁总,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祁墨勋丝毫不畏惧他威慑力。
反而淡然地点头。
“非常清楚,我也能为我的话负责。”
“好,很好!”安德森气的一拍桌子。
“那就二十四小时,我倒要看看,到时候你们做不到,是怎么灰溜溜滚蛋的!”
第278章 寒星就是专门来打脸的
凌晨三点。
沈寒星的白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她盯着屏幕上重新建模的桩基群,瞳孔突然剧烈收缩。
在考虑古河道沉积层的黏滞阻尼效应后,桩基的频率响应曲线出现了诡异的双峰现象。
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台风荷载下反复拨动结构的"琴弦。
"不是共振,是参数振动。"
她突然笑了,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当台风脉动荷载的频率接近桩基自振频率的一半时,会引发参数共振,就像荡秋千时周期性调整重心……"
晨光中,祁墨勋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冷掉的黑咖啡。他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时程分析曲线。
突然注意到沈寒星用来标注数据的红色笔,在图纸边缘画满了微型的抗震阻尼器。
"你想用调谐质量阻尼器?"他皱眉,"但这是地基基础,不是顶层……"
"常规阻尼器当然没用。"沈寒星转过椅子,眼睛亮得像中午的太阳。
"但如果在桩基承台之间设置黏滞阻尼连接体,利用土层-结构相互作用原理,就能把参数共振转化为阻尼耗散……"
她突然抓起马克笔,在玻璃白板上画出桩基群的俯视结构。
"看,十二组桩基形成的矩阵,就像一个巨大的琴弦阵列,阻尼连接体就是给每根琴弦加装的消音器。"
祁墨勋的呼吸顿了顿。那些复杂的力学公式在他眼前自动转化为立体模型。
当沈寒星提到"基于ABAQUS的土-结构动力耦合分析"时,他眼底的欣赏已经遮掩不住。
“寒星,你的确是我的福星。”
之前一直没想到的问题,现在轻而易举被解决了。
当然,那些工程师其实也有点灯下黑。
反而不如沈寒星这个旁观者了。
他伸手,轻轻按住了沈寒星的肩膀。
“要不,先休息一下,我让人给你准备早餐?”
“不用。”
沈寒星的笔尖在"安德森"的名字上敲了敲。
“因为有人故意用错误的土层参数,把水搅浑。他们大概没想到。”
她扯出抽屉里的原始勘察报告,首页的签署日期正是项目开工前三天,"我们必须坚持要求第三次地质详勘。"
晨光中,祁墨勋看着她眼下的青黑,心底酸酸的。
忍不住伸手,轻轻将她搂入怀。
声音低沉。
“多谢。”
沈寒星靠在他怀里,居然没躲开。
她其实是真的很累很累。
可莫名的。
靠在男人身上的时候,身上的疲惫感像是能被清空一样。
"我需要调用公司的超算中心。"
"还要联系国内的抗震实验室,做1:50的桩基群动力试验。另外……"
她忽然伸手推开了男人,"能不能给安德森先生发份邀请函?我想请他观摩我们的模拟推演。"
祁墨勋挑眉:"你打算当面打脸?"
"不。"沈寒星将揉皱的质检报告展平,上面的红色预警数字正在新模型中逐渐回落,"我只是想让所有人知道,我们的工程师的计算书里,没有'差不多'三个字。"
……
这件事,所有人都觉得华夏的人只能认输。
可……
当安德森带着两个澳洲标准局的官员冲进临时实验室时,沈寒星正在调整振动台的激振参数。
透明水箱里,十二根微型桩基随着正弦波荷载微微颤动,承台间的银色阻尼器像串在蛛网上的露珠,将每一丝振动都转化为细密的涟漪。
"看,当激振频率达到1.2Hz时……"她按下启动键,水箱里的"土层"突然开始浑浊。
而桩基的振幅却神奇地稳定在安全阈值内,"阻尼连接体消耗了83%的共振能量,这是传统设计根本无法达到的效果。"
M国的官员凑到数据屏前,突然惊呼出声。
那些曾让他们头疼的红色预警曲线,此刻正乖乖地躺在绿色安全区,像被驯服的烈马。
安德森的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
沈寒星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她连夜翻译的专利文件:"这种承台间阻尼连接技术,已在国内的大桥岛隧工程中应用。如果贵方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技术交底......"
晨光之中,祁墨勋正与她并肩而立,两人的影子在试验台上拉得很长,像两根深深扎进土地的桩基,稳稳托住了这份建筑,也托住了工程师的骨头。
阳光正透过实验室的落地窗,在她发间镀上一层金边。
祁墨勋看着她眼底闪动着的光,忽然就明白,沈寒星从来都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而是能在暴风雨中站稳脚跟的桩基,越是艰难的土壤,越能深扎出令人惊叹的稳固。
"寒星,"他忽然伸手,指尖掠过她肩上阳光的投影。
"你今天,很耀眼!"
沈寒星愣住,耳尖渐渐发烫。
可在她意识到自己在胡思乱想什么的时候,心中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