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婚后拒不复合:前夫儿子悔断肠_梧桐木木【完结】(365)

  模型通体以浅木色为主,屋顶是复刻的江南歇山顶,飞檐微微上翘,像极了水墨画里掠过云端的燕翅。

  茶室四周环绕着一圈半透明的磨砂玻璃屏风,上面用激光雕刻了苏式园林里常见的“冰裂纹”。

  阳光透过时,地面会映出细碎如鳞的光斑。

  最巧的是茶室中央的天井,里面没有种常见的热带植物,而是铺了一层从江南运过来的青石板。

  石板缝隙里嵌着细小的白色鹅卵石,下雨时雨水会顺着飞檐滴落,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颇有种“雨打芭蕉”的东方意境。

  “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静’与‘和’的追求。”

  韩灵粹的声音比之前沉稳了些,目光扫过台下的评委与观众。

  “L国的海是热烈的,而我想在这里造一处能让人慢下来的角落。”

  “飞檐是为了承接海风,冰裂纹屏风是为了柔化阳光,天井的青石板则是想留住一丝故乡的温度。”

  “这些元素,都来自于我生长的土地上,那些流传了千年的建筑智慧。”

  话音刚落,台下忽然响起一道带着质疑的声音,来自评委席右侧的一位金发男人。

  他是知名建筑设计师马西莫,以擅长现代主义建筑闻名,此刻他眉头微蹙,手里转着一支钢笔。

  “韩小姐,你的设计里,‘飞檐’和‘冰裂纹’的元素,我在去年的一场建筑展上见过类似的。”

  “只不过当时展示的是一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你能解释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吗?”

  韩灵粹的心猛地一沉,握着话筒的手微微收紧。

  “马西莫先生,那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我也看过,他的‘飞檐’是用钢结构强行模仿外形,没有考虑东方建筑里‘举折’的比例。”

  “而我的飞檐是按照宋代《营造法式》里的规制设计的,每一处弧度都经过了力学计算,既保留了形态,又适应了海滨的强风环境。”

  “至于冰裂纹,东方的冰裂纹讲究‘碎而不乱’,是自然开裂的肌理。”

  “而那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更像是人工拼接的几何图案,两者的文化内核完全不同。”

  马西莫显然没被说服,挑了挑眉。

  “可在普通观众看来,它们的视觉效果高度相似。”

  “而且据我所知,‘天井’这种设计,在X国的一些古老建筑里也很常见,你怎么证明你的设计不是对这些元素的‘借鉴’?”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更有人小声附和:“说不定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换了个壳,说是自己的文化。”

  “东方建筑不就是些雕梁画栋吗,能有什么独特的?”

  韩灵粹的脸颊瞬间涨红,眼眶也有些发热。

  她想反驳,却因为太过激动,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就在这时,观众席第一排传来一阵轻微的动静。

  沈寒星从座位上站起身,身上那件米白色的真丝衬衫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她没有立刻上台,而是先朝主持人递了个眼神,声音清晰却温和。

  “主持人您好,我是韩灵粹的朋友沈寒星,也是当年L国设计大赛的金奖得主。我想针对刚才的质疑,补充一些专业角度的看法,不知是否可以?”

  第475章 该我星姐打脸了吧

  主持人愣了一下,转头看向组委会主席。

  主席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曾担任过国际建筑协会的理事,他看着沈寒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轻轻点了点头。

  “当然可以,我们欢迎不同的声音,更欢迎有理有据的讨论。”

  沈寒星走上台,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先走到《檐下听涛》的模型旁,指尖轻轻落在飞檐的末端。

  “刚才马西莫先生提到了‘相似’,但建筑设计的核心,从来不是‘看起来像’,而是‘为什么这么做’。”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千两百年前,唐代的建筑师宇文恺设计长安城时,就已经用‘举折之法’来设计屋顶。”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整屋顶的坡度,让雨水快速流下,同时减少风阻。”

  “这种方法,被记载在《考工记》里,比西方同类的建筑力学研究早了六百多年。”

  她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激光笔,在大屏幕上放出两张对比图。

  左边是韩灵粹设计的飞檐剖面图,右边是那位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剖面图。

  “大家可以看,韩灵粹的飞檐,从檐角到屋脊,有五处‘折角’,这是按照‘五举五折’的古法设计的。”

  “每一处折角的角度都是15度,刚好能让L国的东南季风顺着檐角绕过建筑。”

  “而右边的作品,只有一处折角,更像是为了美观而做的装饰,遇到强风时,很容易在檐角形成涡流。”

  “这就是‘形似’与‘神似’的区别,也是东方建筑‘实用与美观合一’的精髓。”

  台下的马西莫皱了皱眉,刚想开口,沈寒星又转向了冰裂纹屏风。

  “至于冰裂纹,我这里有一份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资料。”

  “早在宋代,东方工匠就开始用冰裂纹来装饰门窗,当时的工匠会将木头切成不规则的小块,再通过榫卯结构拼接,不用一根钉子,却能让整个屏风稳固如山。”

  “这种工艺,叫做‘攒插’,需要工匠记住上百种拼接方式。”

  她一边说,一边放出一段视频。

  那是韩灵粹在工作室制作模型时的片段。

  视频里,韩灵粹正用小刀切割细小的木片,每一片的形状都不一样,却能精准地拼在一起。

  “韩灵粹为了做出最正宗的冰裂纹,特意去苏州向老工匠学习了三个月的攒插工艺。”

  “她的屏风上,每一块玻璃的雕刻图案,都是根据真实的木作攒插结构复刻的,而那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是用计算机随机生成的几何图案,两者的工艺逻辑完全不同。”

  这时,台下一位戴着眼镜的女观众举手提问。

  “沈小姐,那天井呢?你怎么证明这不是文化挪用?”

  沈寒星笑了笑,语气依旧温和。

  “这位女士,我想先区分两个概念:‘文化交流’和‘文化挪用’。”

  “文化交流是互相尊重,取其精华;而文化挪用,是无视文化根源,将别人的文化符号当作自己的‘装饰’。”

  “东方的天井,最早是为了适应北方的干旱气候,让建筑内部通风采光,后来传到南方,又加入了‘四水归堂’的寓意。”

  “雨水顺着屋顶流进天井,象征着‘聚财’,这是和东方人的生活哲学紧密相连的。”

  她指向模型里的天井。

  “大家可以看,韩灵粹的天井里,青石板是倾斜的,雨水会流进中央的小水池,水池下面装了过滤系统,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浇灌周围的植物。”

  “而f国的天井,大多是平坦的,主要作用是收集雨水饮用,两者的功能设计和文化寓意,完全不同。”

  “如果因为‘都有一个露天的院子’,就说这是挪用,那是不是所有带窗户的建筑,都是在抄袭古罗马的窗式?”

  这话一出,台下响起一阵轻笑,刚才的凝重氛围缓和了不少。

  沈寒星没有停下,继续说道。

  “我知道,现在国际设计界,总有一种声音,觉得东方建筑‘不够现代’‘不够国际化’。”

  “甚至有人觉得,东方设计师用自己的文化元素,就是‘落后’。”

  “但我想说,真正的国际化,不是让所有设计都长成一个样子,而是让不同的文化,都能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她转头看向评委席,目光落在主席身上。

  “当年我参加比赛时,我的作品里也用了东方的苏绣元素,当时也有人质疑我‘不够现代’。”

  “但您当时告诉我们,设计的价值,在于‘讲好自己的故事’。”

  “韩灵粹的设计,讲的就是一个‘东方人在海滨造一处故乡’的故事。”

  “她的飞檐里,有江南的风;她的冰裂纹里,有老工匠的手。”

  “她的天井里,有中国人对‘家’的理解。这些,不是‘偷’来的,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文化记忆。”

  主席轻轻点了点头,眼里的赞许更浓了。

  这时,苏蔓忽然站起身,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作为这次比赛的特邀嘉宾,我这里有一份数据。”

  “刚才提到的那位f国设计师,他的作品在去年展出后,曾被几位东方建筑学者指出‘对东方元素的误读’。”

  “而韩灵粹的设计,在提交给组委会的资料里,详细说明了每一个元素的文化来源和设计逻辑,甚至附上了她向老工匠学习的证明。这些,都是组委会在初审时就已经核实过的。”

  马西莫的脸色有些难看,却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豪门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