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户部的其他人,林知清不可避免想到了朝廷,又想到了皇室。
她知道陆淮先前帮助林家翻案所做的事违背了皇室的初衷。
又想到了当初陆淮同自己所说过的,帮林家是想让一个人看清一些事。
事到如今,她反倒是有些好奇了。
于是她快步追了上去:“如若你没事那便最好,我有一个问题,你当初说想让一些人看清一些事。”
“嗯。”陆淮自然没忘记,他轻轻应了一声。
“如今怎么样?目的达到了吗?”林知清继续追问。
随着时间流逝,月亮已经升了起来。
月光柔柔地洒在她脸上,让她身上平白多了一层光芒。
想到当日同林知清“谈判”的情景,陆淮移开目光,勾唇一笑:“你猜猜。”
他鲜少同林知清开玩笑。
“我猜……达到了,因为来汴梁之前,我去了一趟陆家,拜访了陆伯父。”林知清倒是答得痛快。
陆淮对林知清猜出自己的目的这件事并不意外。
“不错,答对了,你一向很聪明。”他毫不吝啬自己对林知清的夸奖。
后面亦步亦趋跟着的云枫翻了个白眼,不是,他怎么觉得自己有些多余呢?
好在这场谈话并没有持续多久。
林知清一行人到达林家之时,林青山已经回府了。
见到陆淮,他有些意外,甚至还微微皱了眉头。
不过这个动作只出现了一瞬间,林知清只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看见。
听她阐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后,林青山还是好生感谢了陆淮。
当然,他们之间的话题最绕不过去的就是陆淮的父亲陆箴。
在林青山的口中,陆箴是个君子,就连陆淮都只有陆箴的七分风骨。
嗯……林知清想到前几日陆箴吃烤肉的样子,觉得这种说法存疑。
陆淮倒是应对自如,没拆自家父亲的台,但也没有过度夸耀,还对林青山多有关怀。
林青山看上去很喜欢陆淮。
二人寒暄了许久,天色已晚,陆淮也是个懂礼的,很快便告辞了。
眼见陆淮走了,转瞬间,林青山的面色瞬间严肃了起来。
林知清似有所感,方才她便觉得祖父的反应不对,如今林青山的这般表现,倒是验证了她的想法。
察觉出不对劲,她直接开口了:“祖父,你怎么这般表情,是堂姐出事了吗?”
见林泱泱不在,她的猜测不免会顺着这一点延伸,心中有些担忧。
在看到祖父摇了摇头,并表示已经着人通知林泱泱从花府回来以后,这种担忧才逐渐消退,她略微松了一口气。
但下一秒,林青山再次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极力控制的平稳:“清丫头,林家的事,你了解几分。”
“几分?”林知清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林青山面色复杂,似乎是不知道该怎么跟林知清开口一样,沉默了一瞬。
看到他这般反应,林知清的心往下沉了一沉。
不是吧,林家还有事?
在她疑惑的目光中,林青山胸口微微起伏,下意识扶住了桌子,仿佛即将说的话有千斤重。
事实上,也的确如林知清所想,接下来林青山的话,足够炸裂。
他首先问起了户部的事。
在林知清凭着记忆认真回答以后。
林青山终于开口了:
“清丫头,林家一直有个秘密……”
第242章 御赐之物
“秘密?”林知清微微皱眉:“只有祖父你知道的秘密?”
“不。”林青山摇头:“你父亲同你四叔都知道。”
不是,又有四叔的事儿?
林知清垂首:“祖父,此事同户部有关,对吗?”
刚才林青山听说户部来了以后,他的表现很不对劲。
与陆淮接触久了,林知清对户部还是有些了解的。
总结起来,户部的核心职能一共有四个。
第一,财政管理,包括税务征收,仓储管理以及财政支出调度。
第二,户籍管理,包括统计人口,登记户籍,并以此征收赋税徭役。
第三,资源调配,包括管理土地、水利、屯田等资源。
第四,管理官员俸禄与军费开支。
如今的林家,同这四个都不太沾边,唯一有关的可能就是俸禄了。
可她心里很清楚,林家几个人的俸禄都很低,根本掀不起什么大问题。
包括这次陆淮与户部的行动,她只知道是为了找东西。
但要找什么,为什么要找,这似乎都是户部与花家的事情,同林家并无关系。
“没错,的确与户部有关。”林青山缓缓坐到椅子上:
“要不是户部的人造访汴梁,或许我已经快要忘了这些事了。”
“原本,我不准备将这些徒增烦恼的事告诉你,但如今你做事稳妥,又成了家主。”
“林家的事与你息息相关,若继续瞒着你,难保会有人借题发挥,致使你失了先机。”
这一看就是有故事啊!
林知清紧紧盯着林青山,知道自己不能错过一丝一毫的信息。
林青山说的话何其严重。
林家如今就像是在刀锋上行走一样,一旦行差一步,便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我同你父亲都在军营待过,最是明白打一场胜仗要消耗多少兵士的命。”林青山垂首,语气颇为伤怀:
“打仗靠的不是多利的兵器,也不是多高深的兵法,而是将领与士兵,二者缺一不可。”
“清丫头,你可听过大盛重武轻文的说法?”林青山看向林知清。
林知清微微颔首。
这句话流传甚广,单看现在朝堂的局势也是如此,沛国公、镇远侯、定北伯等人势头正盛。
“呵。”林青山摇了摇头:“这种说法确实无错。”
“但朝廷重的是将领,而非下层兵士。”
“抛开俸禄不谈,每打一次胜仗,赏赐便会如流水一般送到将领的府上。”
“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性命或受伤的士兵们,却只能拿到一点点抚恤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重武轻文只是一个谎言罢了,朝廷真正看重的,是世家而非普通士兵。”
“那些从战场上退下去的伤病残将,只能领到少得可怜的抚恤银,几乎是被断绝了生路。”
这些话相当犀利,若是被传出去的话,对于林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林知清甚至下意识观察了一下四周有没有人在偷听。
这并不是一个能肆无忌惮说真话的世界。
“祖父,我还是不懂你的意思,伤病残将与林家有何关系?”林知清想不出来,只能问。
被她这么一问,林青山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我同你父亲当年带的林家军所向披靡,但退下去的伤病残将及其亲眷十分不易。”
“阵亡士兵每次仅仅能领到一两抚恤银以及一月一斗粮食,可即便这么少的东西,他们也未必能拿到手里。”
“其余兵士皆是如此。”
“我曾经上过折子反映情况,但折子石沉大海,毫无作为。”
林青山痛心疾首,话语中满是无奈。
林知清皱眉:“祖父,你同我父亲做了什么事?接济他们?”
“不错。”林青山提了一口气:“我同你父亲将积蓄拿了一部分出来,但这只是暂时的。”
“伤病残将的数量太过庞大,我和他二人之力实属微薄,但有林家军才有林家,才有长宁侯。”
“万般无奈之下,我二人私底下开始变卖朝廷御赐之物,以谋林家军生路。”
“御赐之物!?”林知清心中一震。
她接手林家以后,曾仔细核对过财产,得到的结论是林家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
那些御赐之物更是只剩下了一些大件,既占地方又要花时间保养,十分麻烦。
只剩下几件东西,这在长宁侯府明显是不合理的。
因为林青山同林从戎打过无数胜仗,除去金银,本就得了许多珠宝、武器、器皿、字画等御赐之物。
这些东西赏的不是实打实的利益,而是荣耀。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剩下几件。
而且,除去金银财宝,其余物件都记录在册,若是变卖、毁坏,一个亵渎皇权罪是跑不了的。
因林知清的父亲林从戎通敌叛国,林家曾经被查封了很多财产。
林知清在被查封的财产单子中倒是看到了一些御赐之物的影子,也就没有往其他方面深想过。
如今她才明白,那些御赐之物竟然不是被查封了,而是被变卖了。
这事儿要是被捅出去,可比林从砚的大不敬之罪要严重多了。
想到林从砚,林知清再次开口:“这与四叔有何关系,为何二爷爷和大伯不知,四叔却知道倒卖御赐之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