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鉴昭行_南月知清【完结+番外】(382)

  夜半三更,王渊皱眉,林知清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他套上衣物,撑伞出了门。

  王淑仪已经先他一步到了府门口。

  王渊刚要教训王淑仪,可眼前的情形却叫他吃了一惊。

  “你,你,你这是作何?”王渊看着披麻戴孝的林知清,语气中有些不知所措。

  林知清手中捧着林从戎的牌位,恭恭敬敬叩首,随后才张口道:

  “王大人,我林家满门忠烈,上对得起皇天后土,下对得起百姓佃农。”

  “如今大梁欺辱至此,若我大盛始终畏畏缩缩,那今日不灭,明日也终会灭。”

  “恳请王大人同我一起去往午门,说服皇上,收回成命。”

  雨水淅淅沥沥打在林知清的脸上,可王渊却清晰地看出了她脸上的坚定。

  王渊还没能反应过来,王淑仪便扑通一声跪在了林知清身旁。

  她们竟如此不管不顾!

  王渊该骂一句放肆,可林知清的话字字泣血。

  最终,他什么都没能说出口。

  第506章 男儿不保家卫国,我们女子上!

  次日,大雨转为小雨,和亲圣旨也已经传遍了整个盛京城。

  众人都等着看和亲仪仗,盛京城万人空巷,全都去了天坛凑热闹。

  天坛之上,铅灰色天幕压着连绵的驼铃,朱红鎏金的和亲车架停在灞桥驿外。

  十二匹白驼分两列跪伏,驼峰上缚着的织金锦袋垂出半角青金石佩,风一吹就蹭着驼毛轻响。

  城楼之上,太子带着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正注视着底下的场景。

  吉时快到了。

  可大梁使臣却迟迟未到场,太子高居上位,神色不显。

  陆淮和林十安看着太子的侧脸,面上毫无表情,想到林知清昨夜说的话,不由得眯了眯眼睛。

  王公公翘首以盼,在看到大梁使臣之车驾时,终于松了一口气,朝着下头摆了摆手。

  很快,锣鼓喧天,气氛热烈。

  大梁使臣却迟迟不下马车。

  一阵冷风吹过,王公公皱眉,朝着身旁的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

  小太监会意,快速移动到大梁的车架旁,他跪倒在地:“使臣大人,吉时已到。”

  话音落下,马车中的人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小太监急了,再次开口,却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周围的人察觉不对,纷纷开始议论了起来。

  可城楼上的文武百官却比想象中的要安静。

  王公公见太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朝着小太监抬了抬手。

  小太监只好起身,拉开了车门。

  可当看到车门里头的场景之时,他身体一颤,不受控制地滚下了马车。

  随着他的动作,“砰”的一声,马车自中间到四周,以极快的速度裂了开来。

  车内只有一个人,大梁使臣!

  但他口不能言,因为他整个人都是被绑着的。

  他的眼神充满惊恐,看向四周的眼神是愤怒,是不解。

  底下的百姓一片哗然。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人将使臣绑了?”

  “绑得好,老子早就看这群大梁人不顺眼了!”

  “你们瞧见方才那太监卑躬屈膝的样子了吗,报纸上说得对,这样下去以后怕是连我们都得对大梁人卑躬屈膝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干得漂亮!”

  随着百姓的声势越来越高涨,太子身旁的王公公眼睛瞪大,实在不知该作何反应。

  可太子却仿佛早有预料一样,盯着门口。

  他在等!

  等谁?

  王公公心神震颤,顺着太子的目光往前看去。

  可这一看,入目皆是一片缟素,为首的人是——林知清!

  “来人,来人!”王公公察觉不对,立刻叫起了人。

  可太子却抬了抬手,阻止了他的动作。

  王公公一时之间愣住了。

  林十安同陆淮对视一眼,对太子的表现也有些意外。

  城楼之下,林知清怀抱林从戎的牌位,遥遥看着城楼之上的太子,毅然决然跪了下去。

  她这一跪,身后跟着的人也全都跪了下去。

  林知清垂首叩地,额头抵着冰凉的砖面,声音却没半分颤意:

  “臣女林知清,携京中三百二十七名女子,跪请殿下收回成命——我们拒不和亲!”

  “请殿下收回成命,我们拒不和亲!”

  林知清抬手抹去额角沾的尘土,目光扫过城楼上垂落的旌旗,落在太子身上:

  “昨日接到圣旨以后,臣女翻遍了家中藏的《大盛会要》,从太祖定鼎到先皇在位,上头一共写了十七次和亲。”

  “最短的三年,最长的五年,可从未有一次是同大梁和亲。”

  “因为大梁同我们大盛乃是天生的死敌。”

  “殿下说和亲能换二十年安稳,可二十年之后呢?”

  “再送一批姑娘去填那风沙?臣女今日带她们来,不是要违逆圣意,是想问问城楼上的大人们……”

  她猛地抬头,眼神从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上扫过:

  “当年先父镇守雁门关,箭险些穿了肺也没退一步,当时的他定然想不到,如今我们要将好好的姑娘送给手下败将,维系和平。”

  她身后的女子们身姿笔挺,面色坚决。

  林知清再度开口:

  “大盛的安稳,该是将士们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不是姑娘们用嫁妆和眼泪换的。”

  “若是大盛的将士们不愿冲锋陷阵,我等女子可披麻戴孝,亦可披坚执锐。”

  “那五座城池我们可亲手拿回来!”

  “臣女言尽,只求殿下——让盛京的柳,能好好长在盛京的土里。”

  她的这番话一出口,万籁俱寂。

  但很快,百姓中有女子抹了抹眼泪。

  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身影前赴后继,加入了林知清的队伍。

  “一寸山河一寸血!”

  林知清站立于最前方,声音清冷而坚定:

  “若是你们男儿不敢保家卫国……”

  “我们女子上!”

  其声斩钉截铁,有视死如归之气魄。

  男子不保家卫国?

  女子上?

  城楼之下尽哗然。

  “我愿请战,马革裹尸!”

  “战战战!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我一息尚存,哪轮到女儿挡我身前!”

  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的男性将士们,一个个要么听得义愤填膺,满脸怒气,要么羞愧地低下了头,但都不约而同发出自己的声音。

  百姓们的哭声和高呼呐喊之声更是融为一体,愤怒、悲哀、决绝等不一而足。

  整个场面沸反盈天,如山崩海啸般宏大澎湃。

  在这之中,大梁使臣犹如雨中浮萍,缩在马车上不敢动弹,神色惊惧,显然是被吓得肝胆俱裂。

  一些靠得近的人还能听到“两朝不能打”、“大盛太恐怖了”、“不可能打赢大盛”这样的话语。

  不过这些话语淹没在了民怨沸腾之下,无人在意,也翻不起风浪。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打与不打,不是大梁说了算。

  而在对面,,沛国公胸口不断起伏,第一时间看向太子:

  “反了,反了天了!”

  “太子殿下,林知清居心不良。”

  “绑架大梁使臣,破坏两国邦交,乃是第一罪。”

  “煽动民心,当堂问责,乃是第二罪。”

  “抗旨不遵,目无王法,乃是第三罪!”

  “还请殿下命人将其拿下,以绝后患!”

  “沛国公,你欺人太甚!”陆淮上前一步,开口道:

  “你口口声声说林知清居心不良,可她说的话有哪一句不对!?”

  “反倒是你,我且问问,边境频频异动,镇远侯先前的部下都对你马首是瞻。”

  “沛国公,这是为何?”

  此言一出,周围的大臣脸上尽是震惊。

  沛国公皱眉:“你一无知小儿,何故攀污与我?”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陆淮看向太子:

  “太子殿下,沛国公居心不良,他的话万不可信。”

  “另,和亲之事,万万不可!”

  随着陆淮话音落下,林十安同样上前一步,重复了一遍陆淮的话。

  城楼之上,城楼之下,乌泱泱跪倒一片。

  “让一女子挡在我们前面,我们男儿的脊梁如何能挺直?!”

  “大盛男儿还没死绝!我亦宁死不屈!”

  “若林知清要前去受辱,小女子也愿同往!”

  百姓们的声音虽然嘈杂,但一个个声嘶力竭。

  这时,王渊深吸一口气,看向人群中的王淑仪,以及面色惶恐的沛国公,脚步一动,跪在了陆淮身后。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跪倒在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