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前夫追悔莫及_屋里的星星【完结】(64)

  她回头看了一眼,后边的队伍依旧排得很长,但她今日的施粥之行已经结束。

  封温玉没再回头,她很清楚,施粥不是长久之计。

  马车回了城,停在福春楼前。

  用膳的时候,她没忍住地问:“皇上打算怎么安置这批难民?”

  守城的官兵不会允许难民进京,便是文元帝也不会允许,但一直让难民停留在城外也不是个事。

  谢祝璟用公筷给她夹了菜,对这个问题,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

  “待边城难情处理妥当,让他们返乡。”

  封温玉皱眉:“可这段时日……”

  谢祝璟摇头,示意她不必担忧:

  “朝廷会处理的,而且,老夫人已经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不是吗?”

  师公乃是首辅,老夫人领头建棚施粥,京城其余官员和富商只会有样学样,在朝廷旨意下来前,这些难民起码会有个挡风之所。

  封温玉终于明白了为何向来久居内宅的祖母会一反常态地派人施粥,还将消息传给她和谢祝璟。

  封温玉也不再纠结,转而不忿道:“说到底,还是边城知县的错,要不是他拖延不报,事态也不会发展到今日这种地步。”

  逃到京城的难民有这么多,倒在路上的又有多少?

  闻言,谢祝璟不着痕迹地眯了眯眼,他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

  “只凭那位知县,做不到满山过海。”

  大雪压倒百姓房屋,遇难的可不是一人十人,岂是当地县令相瞒就瞒的?

  当地百姓遇难不报官,不去找当地知府,反而千里跋涉直奔京城?

  从事发到现在,包括难民前往京城的途中,途中城池和衙门没一个人往上报信,而等到难民一到京城,立刻被人发现,直接在早朝上禀报给圣上知晓。

  太多的不应该凑在一起,就注定了这件事不会是意外和巧合。

  仅凭一个县令做不到这种地步。

  封温玉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愕然地抬眸:“你是说……这里面有人故意为之?”

  后面几个字,封温玉不由得压低了声音。

  主要是这件事过于惊世骇俗,是谁拿这么多百姓的性命谋划?

  谢祝璟摇头,只说:“消息一传上来,圣上就贬了曹知府的官位,如今边城知府一位空缺。”

  他推开了杯盏,手指沾水,在案桌上写了一个“寿”字。

  封温玉看得清楚,忍不住地咽了咽口水。

  谢祝璟这个时候写了一个寿字,能指向谁?

  除了二皇子寿王外,封温玉再想不到其他人选。

  党派之争都是浮尸遍野,遑论是储君之争,恐怕死上再多人,争权者也是在所不惜!

  【作者有话说】

  小谢:有点笨。

  女鹅:???

  【啧,你都快爱死了,好么。】

  第46章

  ◎“小小姐的意愿呢?”◎

  会试和难民一事撞在一起, 难免会引起一片议论,朝臣或许对此事会保持缄口不言,但年少轻狂的人可不少, 有不少学子对此事义愤填膺。

  再一次听见四周的议论声时, 封温玉都不得不说背后之人真是好手段。

  事态闹得这么大,朝廷定然是要给个说法,尤其是天灾这种难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君王德不配位,文人的笔杆子又最是戳人心扉, 仅仅处死一个县令可平复不了这件事背后的声音。

  因为这件事,封温玉甚至都没心思去在意乔安虞去教坊司一事了。

  封温玉肯定是不想让二皇子得意的,封家和二皇子已经存有龃龉, 一旦二皇子上位,于封家可不是一件好事。

  本来密集的聚会现在也停歇下来,各家都很安分,家中的姑娘和公子都被拘在家中, 以防在这个时候惹眼。

  城外的施粥一事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正如谢祝璟所说, 封家起头后,很快京城有名有姓的人家也都开始施粥, 城外的难民勉强安定下来。

  明眼人都看出这件事背后有隐情, 有人冷眼旁观,有人明哲保身, 也有人暗自担心会不会被牵扯。

  直到一封弹劾四皇子的奏折被摆到朝堂上, 众人皆知, 这件事终于拉开了序幕。

  封温玉得知消息时, 忍不住地吃惊:

  “弹劾四皇子?”

  皇子一行人对她来说距离遥远, 而涉及到四皇子, 封温玉难免会想起乔安虞。

  一旦四皇子出事,乔家也难逃牵连。

  周玥瑜拧眉,封家这种环境,她从不瞒着自家儿女这些消息,某种程度上,这本就是出身低微者接触不到的资源,她摇头,颇有些唏嘘:

  “据说,那位宋知府本就是四皇子一党的人。”

  封温玉欲言又止,最终她问:“弹劾四皇子的罪名是?”

  “社仓鼠耗。”

  封温玉一时哑声。

  社仓鼠耗,便是私自昧下地方为荒年或者难情而储备的粮仓,谎报鼠咬、霉烂损耗,或是大斗进小斗出,暗中倒卖储粮,导致灾年无粮赈灾,加剧民困。

  周玥瑜摇头:“下行下效,宋知府讨好四皇子,底下县令讨好知府,那陈县令便是其中一员,粮仓空旷,虚报难情后,又无粮赈灾,导致县城百姓死伤无数,最终活不下去了,才逃到京城来。”

  谢祝璟曾提醒过她这件事和二皇子有关,所以,是谁暗中安排官员弹劾四皇子,不言而喻。

  封温玉皱起一双黛眉。

  四皇子绝对不无辜,若非证据确凿,谁敢在这时弹劾储君的有力竞争人选?而二皇子放任难情发酵,无视一城百姓的生死,只为打击争储对手。

  身为上位者,毫无仁德之心,不论最终这二人谁登上那个位置,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封温玉也说不出自己是什么情绪,在城外看见过的惨烈让她不由自主地拧着眉头,她问:“皇上打算如何处置四皇子?”

  周玥瑜:“圈禁于府内,由三法司着手调查。”

  至于四皇子最终的下场如何,就看三法司调查的结果了。

  封温玉也不再说话,她很清楚,四皇子再差的结果也就是圈禁了,那是圣上唯一的嫡子,难道能处死不成?

  皇宫,御书房内倏然响起一道破碎声。

  气氛凝固,外头守着的宫人都不由得越发低了低头,而殿内伺候的没法躲,瞬间跪了一地。

  顾屿时捧着奏折,被打断话音,也低垂下头。

  谢祝璟也是安静地立在一旁。

  文元帝怒不可遏,他手中的白玉珠串直接砸在了御案上,玉珠不堪重负,直接断了线,溅落一地!

  文元帝仍觉得不痛快,冷笑连连:

  “一个个恨不得让朕立刻处死老四,打量朕看不出他那点心思!”

  他还没死呢!就迫不及待对兄弟赶尽杀绝,他岂敢将这个位置交给他?!

  这一声怒言后,文元帝闭上眼,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顾屿时依旧保持着沉默。

  许久,文元帝睁开眼,他冷声:

  “着令,命雁门总督接手边城,调查粮仓和处理难情一事。”

  顾屿时拿着奏折微微一紧,他眸色终于有了些许波动。

  谢祝璟也不易察觉地抬起了头。

  他对此时的雁门总督汪清辉自然是熟悉,封阁老正式收入门下的弟子有二人,这汪清辉便是封阁老的关门弟子,换而言之,此人正是谢祝璟的三师叔。

  封党二代四人,其中宋作梁和封榕臾身居京城,而封阁老的幼子和汪清辉一直在地方任职,某种程度上这是文元帝对封党一派的制衡。

  稍顿,文元帝又抬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

  “着翰林学士程瑞竹,即可前往边城,协助调查此事,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殿内静了一下,谢祝璟不动声色。

  顾屿时垂眸落在奏折的视线愈发凝实了些。

  二人视线在空中不着痕迹地对视了一眼,又很快错开。

  程瑞竹,此人在翰林院没那么出风头,但谁也不敢轻视他,程家曾也是高党一派,但高党倒之前,程父就快刀斩乱麻地脱离了高党,墙倒众人推的时候,程家也不在此列,反而越发低调下来。

  后来高党一派倒下,空出位置不少,程父也升了一级,如今乃是礼部尚书,年初时入了内阁。

  而程瑞竹便是他的嫡子,也是独子。

  而这程瑞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刚正不阿。

  雁门总督统揽一方军政大权,又属边关,和邻国接壤,这一位置,历来都是非圣上心腹不可为。

  边城属于雁门一带,圣上让汪清辉调查边城一事无可厚非,可偏偏派了程瑞竹协助调查。

  其中深意令人不得不深思。

  顾屿时和谢祝璟一起出了御书房,谢祝璟抬头望了望天,二人属于同僚,甭管私人情感如何,都难免会有所交流。

  顾屿时派系不明,但谢祝璟隐隐能察觉到顾屿时对封党的偏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甜宠文 情有独钟  追妻火葬场  屋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