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婚后她惊艳香江[六零]_清清一色【完结】(193)

  “我听说最近有人搞起了花楼卖,大家可以试试。”杨先成提议。

  “花楼?”盛悠然和员工们都好奇:“这是什么?”

  杨先成解释:“就是有人准备修建一栋楼,可以按层或者按间卖,这就叫花楼,也被人叫期房。”

  ‘期房’这两个字一出来,盛悠然就懂了,这就是商品房的雏形嘛。

  她原本还想在港城搞商品房卖,结果有人早就搞出来了。

  真是每个时代都有走在前沿的聪明人,这些聪明人总能看到普通大众看不到的未来。

  有的人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有这种预测眼光的第一人,当属伟人了。

  伟人曾经还预测过百年以后的新中国,和国际形势。

  有著名的科学家,也在八九十年代就提议祖国弯道超车,放弃油能汽车,改方向研究新能源汽车。

  只是当时因为时代的原因,搁浅了这个研究计划!

  “只是现在的花楼不被法律支持,买下来有风险。”杨先成真不愧在港城商圈乘风破浪十几二十年,对港城商人的一些新动作,那是了如指掌的。

  “那俺们可不敢买花楼,没保障,那钱花出去不是打水漂了嘛。”员工们纷纷摇头。

  大家挣的都是辛苦钱,谁都不敢花钱去买没保障的东西。

  五十年代的港城商品房的概念刚萌生,也不像未来那样,好多人都愿意付几成首付,去当月月还房贷的房奴。

  “大家努力工作,多存点钱,以后我们人人都能买得起房。”盛悠然给大家加油打气:“说不定咱们现在花钱买的房,到了几十年后,就价值几百上千万呢。”

  “喔唷,盛总可不敢胡说。几百上千万,谁敢想啊。”

  现在大家的工资也在几百块钱,房子再贵,能值不了这个价钱啊。

  很多人都生活在当下,是想象不到几十年后的社会在飞速发展。

  在他们眼里,现在的港城已经够繁华了。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个观念在内地,到了八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

  他们在港城虽然租房子,有的还住鸽子笼。可是屋里有电灯,楼下有电话亭,花钱就能打电话传消息。

  这样的好日子,过的可真好呀。

  谁敢想自己买的房子,未来价值几百上千万。

  这钱他们几辈子也挣不到,光靠买房就能实现?盛总说笑呢。

  员工里的聪明人也有,至少陈明杰和江海就把盛总的话听进去了。

  以后的房子价值几百上千万,那趁有钱就要多屯房子啊。

  有没读书的工人,也机灵,当即就打算存钱买房了。

  盛悠然没私藏自己赚钱的门路,可奈何她的话太前沿,行走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了。

  好多人听了也当耳旁风和笑话,只有少数的聪明人,才借着盛总这番话。抓住了未来房市的风口,成为了新时代的包租公和包租婆。

  “如果大家有机会,也尽快把家人接到港城来吧。但凡把家人接过来的员工,厂里每个月增加一份租房补助。”盛悠然又说。

  未来那十年的艰苦岁月,一直在挑动盛悠然的神经。

  好在她人在港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内地最近有些地方干旱闹的厉害,大家把家人接来吃口饱饭也行啊。”

  时代的巨轮缓缓碾轧而来,盛悠然人单力薄,帮助不了所有人。

  可是她愿意尽力而为的去帮助自己的员工!

  至于那些因为时代洪流,而源源不断过海来港城讨生活的人和他们的家人。盛悠然实力有限,实在爱莫能助。

  为了动员员工接家里人来港城,盛悠然还专门给大家开了个大会。

  有人心动,有人嫌麻烦,盛悠然只能最大程度的努力去救一些人,让自己不去内疚。

  实在劝不动的人,盛悠然也打算放下自己的助人情节。

  毕竟人要听劝才能吃不饱饭,面对不听劝的人,你就是把舌头说烂也没用。

  人生在世,但求问心无愧。

  这是盛悠然的人生理念。

  盛悠然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的时候,也听电话一直在响。

  她没接,而是让江海去接。

  “hello,哦,你找盛总啊?”江海一边说,一边看着江海。

  这个电话是莱文打的,自从签了合同,爽快的付了定金后,莱文就天天打电话让盛悠然加紧生产。

  还十分热心肠的要给盛悠然介绍生产设备的厂家,说能给盛总打个折。

  盛总没接招。

  如果要在三个月内赶出三百万美金的货,她也要投入一两百万的美金来购买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还要招员工,这花费太大,盛总也承受不住。

  因为莱文上一个百万美金的尾款,还有90万美金没收到了。

  盛悠然不想接莱文的电话,可是莱文正天找她。

  盛悠然晾够了莱文后,这才慢悠悠的接起来话:“莱文啊,不是我不想生产,是你的定金被管控了,我这边一直没收到啊。”

  盛悠然一脸为难的说:“合同里说了,定金到账,才算合约生效。定金不到账,我也不敢贸然生产啊。我这个小公司,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订单量。”

  莱文也没办法,大量资金涌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时候,都是要被当地政府管控的。

  定金不到账,盛悠然不生产,他给盛悠然挖的坑,怎么生效?

  莱文这边也是着急的很。

  “不如你想办法,另外打笔定金过来,说不定我就能收到。”盛悠然好心提议:“到时候定金一到账,我立马生产。”

  只要莱文催促,盛悠然就想各种办法要定金。

  莱文没办法,又给盛悠然打了十万定金,结果还是被管控了。

  莱文火冒三丈的找到杜明宇想办法,杜明宇也很无奈:“财政司不知道搞什么鬼?最近进入港城的资金都在审查管控。”

  “实在不行,我以美英集团分公司的名义,给盛悠然十万现金?”杜明宇脑瓜子一动,想了个办法。

  “不行,这样一来,盛悠然就知道我们联手了。”莱文摇头。

  “这好办,我把钱以私人的名义给你,你再给盛悠然啊。”杜明宇说:“给现金,港城银行取钱,取出来就给盛悠然。”

  躲在门外偷听的杜弘文都惊呆了,三十万美金给现金?盛老板真是赚大发了……

  【作者有话说】

  香港商品房1953年就有雏形,那时候叫卖花楼和期房,到了1956年政府才以法律形式,对商品房进行管控。

  为了符合剧情需要,文里会对一些现实背景,做出相应的时间线修改。

  而且,钱学森钱老在1992年就写信建议我国跳过燃油车,直接研发新能源了。

  这些能预见未来的能人,真是好厉害呀~

  第120章 日子也是好起来了

  ◎三更送上◎

  三十万美金, 要从银行里取出来,需要提前预约。

  作为助手的杜若兰知道杜明宇要取三十万美金给莱文的时候,她是阻止的:“不行, 如果动用了这三十万美金, 公司账户上就没有流动资金了。而且我们明天就要给原材料商结款,这笔钱不能动……啪……”

  响亮的巴掌声,打断了杜若兰的话。

  脸颊上火辣辣的剧痛,也让杜若兰心里有种毁掉一切的冲动。

  “你还敢瞪我……啪……”杜明宇又扇了杜若兰一巴掌, 他一脸猖狂的指着杜若兰的鼻子说:“我才是公司的话事人,你只是个助理,别忘记你自己的身份。”

  杜明宇眼神不屑:“真是一条狗都想爬上桌吃饭了。”

  站在一旁的杜弘文低着头, 心里挺鄙视杜明宇的,动不动就打女人,算什么男人?

  不过这杜若兰也不是个好东西,私生活混乱就行了, 暗地里手上也沾着血。

  或许盛总说的对, 他应该找个机会溜了。

  杜弘文正在心里琢磨着跑路呢, 就听杜明宇指着他说:“喂,给你个好东西。”

  杜明宇递了杯酒给杜弘文, 杜弘文嘴角抽了抽, 因为他看到杜明宇在酒里放了不该放的东西。

  自从知道杜明宇嗑药后,杜弘文就一直很小心, 生怕自己吃错什么东西?

  所以这杯酒递过来的时候, 杜弘文看似狗腿的接过, 嘴上却诚惶诚恐的说:“我何德何能, 能喝杜少给的酒。”

  他拿着, 就是不喝。

  杜明宇却威胁道:“让你喝就喝, 你跟我这么久了,也该让你爽一下。”他说完,又指着站在旁边的杜若兰说:“你和她一起喝,你们挺般配的。”

  狗东西,真该死。

  咋说杜若兰也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啊,就这么糟践自己妹妹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爽文 女配文 清清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