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败光八个亿_幻如空【完结+番外】(133)

  不过杭城的房价一直没有京市沪市长得凶猛,林若妍此时并没有特别强烈意愿在滨江买地,因此聊天氛围轻松,完全是用朋友的视角给提一些看法建议。

  刘女士就很喜欢这样没有功利心的谈话。她接触过不少本地或者临近市镇的企业,他们与她套近乎,都想着趁区域不成熟,怎么能低价多弄点地皮。地皮拿到了他们可能未必设厂,就倒手卖给其他人。这就背离了区域发展的大规划。

  “该如何引进真正想要设厂的大企业呢?”

  “现在的规划能让我们看看么?”林若妍提了个要求。

  刘女士肯来,就是听说林若妍已经在余杭那边拿地开始做项目了,知道她是京市的开发商,还有产业园的运营经验。所以就随身带着图纸,希望能聊的深入一些。

  林若妍一问,她就将图纸铺开在台面上。

  林若妍带着的那位设计部小姑娘也凑上前仔细看,看了几眼,小姑娘就小声问:“这地块怎么这么大?”

  林若妍仔细一看,就发现被规划道路隔开的各种产业园区用地的确很大,最小的也是四百亩起步,就问:“每一块地是单独出让,还是可以拆开散着卖呢?”

  “四百亩已经不算大了吧,滨江的地便宜,道路也不能修的太密集了,那样修路的钱就高了。四五百亩一块地,建筑面积二三十万平米,这样的工业园区生产规模才能上来。再者我们是想先盖一个示范园区,招商引资。”

  “我有些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讲。”林若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

  刘女士坦诚请教:“林总是行家,有什么话直说。”

  看刘女士一脸诚恳的样子,林若妍才说:“我在大x那个产业基地经营的时候也接触过不少南方的企业,有大有小,他们大企业来看产业基地,就想着只要地皮,自己按照企业需求盖厂房和办公楼。小企业则会掂量着,不会一开始投资那么大都在地皮和房子上,想着租已经装修好的厂房和办公楼。

  你们要搞一个样板的园区这是非常好的事,可以提前调查一下,周边有需求的企业规模,地块要大要小,能不能灵活分割?如果只是为了管理方便,而放弃了企业真正的需求,那就本末倒置了。”

  其实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管理部门也都在转型,力争能做到服务于企业,而不是发布命令让企业遵从。尤其南方,很多地方上的管理部门与企业都是有商量的,一个为了出政绩,一个为了赚钱,大家谁也别难为谁,政策都是聊出来的。

  为了高新区规划漂亮,节省道路基建成本,这个是能理解的,那么地块上再细分出现了新的道路,是不是能让各家分摊道路建设成本?

  很多住宅地块都是这么干,尤其是一线城市后期一大块地没人买得起,那就切小点卖,地块之间的市政道路,买地的两边分摊各自出钱修一半。

  林若妍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提了一句,刘女士本来就分管规划口,一听就明白。是啊,地块和企业需求的匹配程度,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产业有大有小,他们还要发展高新产业,研发手机和软件的那种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厂房,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就想着先找个范本园区效仿一下。

  其实有实力的大企业总来咨询能不能一下子连片拿地建设总部,没实力的小企业一看这么大的地块,算算自己就需要一两栋厂房,几千万的地块哪里吃的下?和别人拼凑一起拿,能谈拢那些,还不如去租或买已经弄好的园区呢。

  林若妍继续说:“高新区的示范产业园区,我们倒是有一些建设经验,我们可以提供代建以及代管招商服务。至于是否设厂,这我要回去问我哥商量。他是做实业的,北方地区我们有一些工厂,南方要不要拓展业务,不是我说了就行的。”

  林若妍虽然会发展医疗器械这一块,可是企业规模一下子是无法扩展那么大的,在大x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就都能搞定了。如果真想往南方发展,那肯定是看林如许那边生意要不要做大。

  刘女士听后频频点头,说道:“示范园区建设招标的事情近期可能会在官方网站上挂出来,贵司如果有兴趣参与,我们肯定欢迎。”

  这就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做工程的企业很多,但是能配套招商运营团队的在这个时代还比较少了。林若妍打算参与这个投标,就需要拿出她的优势来。人家不会仅凭着今天见面就许给什么好处。

  林若妍谈完这些正事之后,就想,如果真要做这边的产业示范园,那肯定要成立一个分公司,到时候找谁来挑大梁呢?

  杭城是个好地方,高新区里陆续会有很多产业园建起来,工程项目少不了。那些企业大多数都不会有专门的基建工程管理团队,她如果能做成了示范园,往后别家企业做自己的产业园区,那她能接的生意就多了。

  不止是杭城,周边好几个大城市,沪市、苏市都是国内经济极为活跃的地方,大有可为。

  而且这都是技术服务输出,轻资产运营,不占用她过多的投资额,往后持久花钱持久赚钱,达成平衡也是个管道。

  对了,苏市还有高铁新城这种大项目,那时候以杭城为据点,向这周边这些一线准一线城市辐射,她现在布局还不算太晚。

  第186章 杭城分公司

  林若妍想好了这个事情,就让总裁办带着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准备起滨江那边示范园区的投标工作。另外她在地产公司内部发了消息,让大家积极自荐去杭城分公司当总经理。

  消息发了有一阵了,大家的回馈却没有预想中那么积极。书中这个时代的杭城比大家心目中的一线城市还远的很。

  而且去开分公司,那是需要背指标,压力很大的事。大家去年虽然赚钱了,却通过各种培训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能力。大多数人都是只擅长一个门类,对一个公司如何运作、其他部门都了解的很少。另外就是员工之中家在京市的多,京漂的年龄又普遍有点小。

  林若妍找了几位总监分别谈了谈,大家也都回去又找自己觉得看好的人谈了谈,想去的不合适,合适的不想去。

  只有吕干,以前是在杭城做过一段时间销售的,还是很年轻的时候卖旅游产品。他当年并不是什么专业学销售的,而是学旅游和外贸,也不是什么正经一本,只是二本。刚毕业的时候雄心勃勃被大几届创业的师兄拉着一起跑旅游业务,那时候境内游市场还很窄,并不好做,后来有了机会才开始卖外贸产品。

  几经辗转,终于近十年卖房子比较多了,亏本的经验也多了。

  提起杭城的风景,他记忆犹新,他和妻子认识就是在杭城西湖边,妻子老家是那附近亿乌的。那个时候他一穷二白,妻子家里却是做买卖的,比他有钱。妻子大专毕业学贸易的,学历在那个年代已经很高了,没出去找工作,就帮着家里做买卖。

  现在妻子也还是在做买卖,将亿乌老家自家厂子里做的小商品贩卖到京市动批那里,做上游大批发。

  以前吕干郁郁不得志,找不到工作就是帮着妻子做生意,妻子还嫌弃他晦气,怕他经手了生意也赔了,只让他干体力活。如果不是林氏地产要了他,他还真就只能继续给妻子打下手了当苦力了。

  卖豪宅赚了几百万的佣金,抵得上他过去十几年干销售挣的钱了,妻子那边索性连生意都不做了,妻子家里大哥看着厂子,她想提前退休当全职太太,专心教养女儿。

  吕干看林总找了半天没人愿意去杭城,就有点意动,回去和妻子商量。他们来京市打拼了这几年,房子是有了,吕干还给自己和女儿都弄了京市户口,不过妻子户口还在老家。

  吕干父母已经去世,老家没什么亲戚,若是去杭城打拼,也算离亿乌近。在那边工作,就近关照到岳父岳母家里,是个不错的考虑。

  妻子听着也有点动心了,在那边,周末她就可以自己开车回亿乌看父母和哥嫂。不过女儿才上高二,明年高考,妻子全职也是为了让女儿学习有全面后勤保障,每天亲自接送,周末跟着上补习班。女儿是京市学籍,肯定要坚持到高考后才能离京。

  今天,林若妍就与主动找来的吕干关起门来谈了谈。

  吕干小心翼翼问:“林总,您看我去杭城行不行?”

  “当然行了,以前看你没吱声,还以为你喜欢营销部总监的职务。”

  “哪有,蒋芳比我合适。她来了之后,大家伙儿心气更高,她也的确有很多激励办法,比我当初放任自流那种好多了。”吕干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过我见识过的地产项目还是比她多一些,失败的经验也多一些,在杭城和周边几个大城市都卖过货,想着或许能有一定优势。”

  林若妍当然知道吕干的潜力。她当初也琢磨着想说服吕干去开疆拓土,就是怕他以前失败太多没有那个冲劲了。现在他主动请缨,她不会质疑他的能力,就是担心他的家里是不是支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