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败光八个亿_幻如空【完结+番外】(149)

  林若妍这个还没有在当地开办企业的,按道理是没有机会参加这种圈层的聚会,不过既然受邀,她还是认真准备了一番。来的时候她已经带了一沓子特意制作的林氏集团的彩页介绍。包括亲哥那边做实业的体系,以及她这里地产、医疗器械、影视、网络科技等等方面的介绍。

  见面除了发名片就是发介绍彩页,人家若是感兴趣,她就多聊几句。当然她的名片也不光自己的,还有国内几个大板块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别人看她一个小姑娘,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家的助理呢,没想到她买卖这么大,京市五十五个亿销售额的豪宅项目居然是她开发的。

  怪不得今天能受邀来这里和大家聚餐。袁总和刘老板与她也那么熟的样子,是很能经营啊,后生可畏。

  聊了一圈,大国企为主,人家都是带着大任务来的,林若妍这样的私企老板少,其中隐隐是以刘老板为首。刘老板虽然想着早点退休,无奈他来的早,生意做的是大家必不可少的蔬菜食品供应,大使馆都从他这里买菜,威望自然也高。

  林若妍参加完了这次活动,收获了一沓子名片,回去分类整理,有不太懂的就问刘老板请教。

  刘老板就说:“你啊,还是尽快跟着袁总去那个b省看看,那边的项目营地已经建设起来了。”

  “这么快啊?”林若妍上次和袁总聊,感觉他说还在谈大合同,并没有最终确定,没想到此前营地就都建好了。这是袁总表达与当地合作的诚心么?她将来是不是也要提前把公司和人员都安置好,才更容易得到袁总的重视呢?

  第208章 大企业的套路

  刘老板耐心解释道:“我们的大国企来海外,不管合同谈没谈成,一开始的投入都不会少。不舍得下本,大项目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举个例子吧,袁总那边安排的前期项目经理,一开始什么项目都没有,就带了三千万经费来,还是不用发票的那种钱。光杆司令一个,他自己组班子,当地雇佣侨胞保镖兼司机,从国内招了两个小翻译兼助理。这位项目经理自己除了平时西装革履出门跑关系,私下里就是老头背心全能打杂的,买菜做饭租房修电器,样样都拿的起来才行。”

  林若妍对于这样的前期项目经理很敬佩,孤身一个怀揣巨款到不熟悉的国家,从无到有一点点铺好关系,找对门路,这需要抗挫折的能力,以及极强的综合能力。另外她也好奇:“国企财务管理那么严,能有不用发票的钱?”

  “做海外项目,哪能都有正规发票?当地许多小票都可以用,账目写清楚就行。反正不给拓展经费怎么做事呢?私企能容易铺开市场,就是财务管理的不严格。国企要想铺开来,有些在国内的原则就必须突破、变通,适应海外的需求。”刘老板顿了一下,语气放轻松不再提那些敏感的内容,换成了其他的,“你知道这位前期项目经理到了之后,要求第二批来送来的是什么人什么物资么?”

  林若妍皱眉思索:“难道是勘探或者建设方面的专家,要不然就是什么种田大佬?让他们带着一堆国产设备来实地考察?”

  刘老板摇头:“这位前期经理啊,让国内送来的第二批人,是厨子和退伍兵出身会用枪会打乒乓的保安。而货物呢,要的是十人大圆桌,好几个铜质大火锅及配套炊具,以及两个折迭乒乓球台。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去现场见识过。”

  林若妍这是真吃惊:“为啥这样?”

  “你以为来了就能开展正经业务啊?很多项目都是先铺垫半年一年的关系,才有机会。国人最大优势,餐饮和乒乓社交,人家前期经理专业就做这个拓展的。

  当地人不是到点下班周六日休息么?他就专门租了大别墅,请各种朋友来他家,国内一级厨师做的各种精致菜肴,吃过一顿绝对还想来第二次。乒乓球也是,搞搞友谊联赛,周周都能聚一下,一来二去就各种熟络起来。

  他从国内招的翻译小姑娘也特别给力,x语专业的,没毕业就来实习了,当地口音学的特别快,性格开朗活泼,就很受高官太太喜欢。后来那个b省的大项目能拿到,肯定是有这个小姑娘的功劳。”

  “那我其实是来蹭好处呢。”林若妍若有所思,“啥也没干,就得了这么好的机会,我心里越发没底了。”

  刘老板很喜欢林若妍这样谦虚的态度,不像有些做大买卖的后辈年少轻狂,他就多说两句:“袁总那边大合同只是草签框架,他愿意带你来,就是希望能借力,把大项目全拿下。你讲的理念打动了他,同样也能打动当地管理层。为民谋福利是好事,看你到时候怎么说,能让双方都更感兴趣。”

  忽悠概念,林若妍最擅长了,何况原书情节里大略都提到了。

  玻瓦国是个需要选票的国家,总统虽然很受爱戴,不过任期也是要按照宪法规定的来,到了年限必须再次选举。反对党那边为了上台,自然是要利用好每次大选的机会。

  所以目前执政党会做一些务实的事情,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得到好处。当地人缺什么呢?住房和工作岗位,这两样很刚需。而平地造新城,同样的配套基建也必须能跟上。

  国内去的大企业基本上是围绕上述题材发展的。修桥铺路开荒种田,接下来就是搞房建。

  林若妍这些时日在当地亲眼看了不少住宅项目,老旧小区都是发达国家给造的,大多数是商品房,给老外或者是当地有钱人住的,这样的楼也有一些烂尾情况,规模总体都不大。

  其他一些国家受邀在当地建设的小区,以多层或者低层住宅为主,比如e国就去造了几个苏式花园小区。仿佛我国五六十年代常见的专家住宅款,一点没有进步。那种房子更适合寒带气候,并不太适合当地赤道雨林气候,又是以砖砌为主,建造速度慢,还略显笨重,并不太受欢迎。

  所以林若妍要在当地做房建,必须多快好省,适应当地居住者真正的需求。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当地人工成本高,效率低。

  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是截然分开的,体力工作者基本上是周发薪酬,也有工会的存在,定期组织活动和企业谈判涨薪。周发薪酬的特点就是周五下午发钱的时候,人的出勤率最高,领完工资当天下午的活没干完人就基本都不见了。

  所以说是一周工作五天,实际上一周也就是四天半能出勤。工作效率啥的就更不用说了,当地体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技术能力很有限,也并没有国内农民工的刻苦钻研精神。

  当地做工程项目,按照当地用工法律规定,用1个国外劳工就要对应10个本国劳动岗位。然而这10个人能干的活和效率基本约等于一两个国内工人。所以每次签订工程合同,谈判用工比例的时候是重头戏,国内大企业一般会为了多用国内劳工而努力。

  林若妍要搞房建项目,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岗位这些用工比例细节一定要提前测算好,否则项目就会很慢。

  她见过当地机场旁边一栋楼,看起来结构已经封顶了,里面也有人在施工,一问才晓得,那栋看着不到六层的小型办公楼居然盖了五年都没有完工。这种规模的建筑就算内部全豪华装修,从开始挖坑到装修交钥匙,给国内工人一年左右怎么也都做完了,南方地区七八个月也是能抢出来的。

  当地气候这么好,完全没有什么冬季施工烦恼,怎么能一栋小楼盖五年?不过当地工人效率就是这样,全用当地人盖楼就不能着急。

  建设要快的关键点在于用工,那么好和省,当地是怎样的标准呢?

  第209章 考察后的感悟

  林若妍对比了一下当地气候,觉得国内南方地区那种高层住宅可能更适合当地。

  国内从南到北气候差异很大。在南方湿热地区,造住宅并不在乎朝向,却很注重通风。天井大塔楼,房间内可以不是太阳光直射,却一定要能开窗后达成自然通风的效果。

  那样的大塔楼设计,正是千禧年前后国内比较流行的款。北方是尽量减少外墙,做成方方正正南北通透的。南方则是造型更夸张奔放一些,注重通风和遮阳。尤其在粤省那边,有很多高层住宅是借鉴了香江和狮城的做法,小巧精致,人为关怀浓郁。

  这样的楼通常一层六到八户,每家三四个卧室,有不封闭的晒台,各种自然通风。窗户是很注意遮阳防雨的,留了带排水和洗手池的大阳台。公共走廊可以不封闭不安装窗子,楼道宽阔一些,多几部个头大的电梯,这就很适合当地人的家庭居住需求。

  当地经常是一个妇女带好几个孩子申请政府发放的这类免费社会住房。这些孩子们的父亲很可能都不是一位,也并不与母子住在一起。没办法,当地开放的很,未婚先孕和离婚率都居高不下,生育率比发达国家高多了,为了照顾这些多子女单亲家庭,政策会有一定的倾斜,让人口多的家庭更容易申请社会住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