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败光八个亿_幻如空【完结+番外】(155)

  “说的太对了。可是沪市交通方便的繁华地段,单间租金很高。哪怕是合租一个大套型,也不是每间都有卫生间。很多人舍不得,就还是只能租地下室住,等攒够了钱再换好的。”

  方玥感叹:“是啊,我去香江看过档房,一个大三居居然能分成十八间档房,不过户内空间再小,也可以洗衣做饭上厕所。”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看到过档房的照片,五平米的室内空间,推门马桶、洗手池和电磁炉,可以塞下洗衣机和小冰箱,在这些东西之上就是爬梯上去的床板。这就是俗称上床下厕。或者有的干脆就是在卫生间里摆了一张床,盖上马桶盖就当床头柜,坐在马桶上,还能对着洗手池子做饭洗衣,省了一张椅子。

  然而这已经是条件不错带卫生间的单间了。大多数底层务工者住的是上中下三层的笼屋,隐私只能依赖布帘子,隔音就别想了。

  那种笼屋一般都是城市的繁华地段,相当于床位的空间,被铁丝网围住,整个屋子里十几个人住,一间大门内好几间这种屋子,住着几十个人,就一个厕所。做饭或许有,几十个人共享的。而笼子里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棺材差不多,东西多了,睡觉就蜷缩着伸不直腿。空调也不用指望,自己床头能通电挂小电扇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么差的居住条件,一个月的租金也很贵,几乎榨干底层劳动者收入的大半,剩下的只能买吃的,谈不上生活,只能是勉强生存而已。

  在沪市,很多上下铺的群租房已经有了,不过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便宜的地下室。可惜再过几年由于各种安全事故,那些地下室经营空间都会被清空,不许再办小旅馆。

  方玥虽然同情这样的人,不过她做生意,总要想自己怎么赚钱。

  她以前一些刚需住房的不可售空间,尤其沿街底商的二层,或者地下室本来那些自行车停车库都已经有人盯上了,就是整租过来,打出隔断分成小格子间当公寓出租,按天或者按周收费,押金不贵。

  很多人租不起更好的房子不止是租金贵,押金也拿不出来。小旅馆不收押金,直接入住,按天结账,还给提供洗漱用品,这就能满足外地务工人员的需求。

  十几年后,大城市漂的新白领,很多也选择经济型酒店包月租,比自己租单间划算。包月租比日租便宜,每天还有人给换床单和毛巾,不用自己操心打扫。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洗衣服做饭。单身基本不做饭,洗衣服找洗衣店,或者气候温暖的地方手洗单薄衣服也都能凑合。他们逐渐抛弃了租传统单间或者是那种一居小户型,那种正规居室的租金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月收入,然而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诉求和审美眼界也一下子降不下来。群租房隔断房,都不是他们能接受的。

  林若妍想起,在南美玻瓦国花萌萌和陈俊也提到了公寓的事情,在海外搞,恐怕不如在早点在国内布局更安稳。

  书中此时还没有长租公寓这个词,就只是相对年租普通住宅不同的,又不像日租酒店那种的产品类型。她要抓紧占领市场份额,推出优质的品牌。

  方玥若是想做,她们两个能不能考虑合股一起来呢?方玥做刚需刚改住宅就是一直在打造品牌,她对质量和成本把控比林若妍更精致。

  方玥也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和林若妍一起开辟那种公寓市场。她的住宅客户群体都比较年轻,当年刚到大城市打拼的时候,租房是第一道坎。从他们步入职场第一步,就被她的品牌洗礼,等这些人出息了,有钱买房了,首选考虑的岂不是她开发的刚需刚改住房么?

  方玥也知道,自己财力不太够,酒店的管理团队也没有。而林若妍恰好与她能互补。

  两人都有想法,一拍即合,说起了在一线大城市选个地方先合作一次试点。林若妍考虑到是把民宿管理团队训练出一批专门搞长租公寓,家具方面针对公寓需求打造一批新型产品。而公寓内其他的东西都方玥搞,差钱了她这边就量力而行给添点,主打轻资产运营。

  方玥当下同意了,安排手下去找合适的项目。林若妍那边也让花萌萌从酒店民宿这个团队中选人。

  另外林若妍还要开发在线管理软件,这个就安排给现任的信息部负责人了。毕竟郝河山已经去挑科技公司大梁了。

  第217章 那一片市场

  郝河山那边的科技公司的业务目前已经大范围与地产公司脱钩,现在忙着开辟网游页游市场。

  面对我国文化辐射圈,各种语言版本的联网的棋牌游戏一经推出,效果火爆。特别是围棋,这个不怎么需要语言交流,跨国对练,签到升级,各种虚拟成就不亚于后世成熟网游的套路,特别上头,客户粘性非常大。

  秉承以前的广告传统,充钱成为会员就给去广告,免费用的游客就时不时插播广告,反正有钱没钱都能玩,广告的收入和会员费也与日俱增。

  营销部那边不得不在郝河山这里长期驻扎两个人,专门负责接广告,不只是国内的,国外很多广告商也找来了。

  书中时代,岛国、南棒和湾湾的电子产品质量好,传统媒介投广告费用高,客户针对性不强,他们就逐渐转战网络媒体。大的门户网站,以及这种日活高能上网的客户才能用的免费软件,就成了他们投广告的重点阵地。

  反正,科技公司成立的第三个月,月盈利就已经达到了三百万。而且这都是稳定的收入,会员和广告商都是包年包月续费。而且广告费是大头,甚至竞价续费,出价高的得到好位置,盈利只会每月递增水涨船高。

  科技公司算上郝河山此时只有二十五个员工。这相当于人均月产值十二万,年人均产值轻松达到一百多万,人均年收入预期比地产公司的可能都高,毕竟他们这里的成本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和电费,办公室租金以及经营税款都是因为政策扶植获得补贴,头两年几乎没有。

  其实像之前郝河山开发出来的比较赚钱的工程造价软件、招标采购平台排位费广告费收益的都留在了地产公司信息部。科技公司新开发的业务,一年四千万的收益预期大家都觉得相当震撼了,只有林若妍认为还不够。

  扣除房租,还有公司日常运营成本,后续研发的成本,林若妍希望科技公司以后每年纯利润至少一个亿。

  倘若页游能做起来,氪金逻辑设计好,这个目标轻松就可以达到。尤其海外市场,石油国家那些土豪,千万不能小看他们的消费能力。

  在国内小克抽箱子月消费一两百,在国外那就必须是月消费一两千起步上不封顶才能配得上土豪的身份。毕竟人家随便买个代步车都要几百万起步的,太廉价的东西人家看不上。

  国内许多不能有的不可描述情节,在国外只要擦着过审的边缘就行,该有的不能少,过关救美女之后的那种颜色动画,要参考某些风俗业发达的国家,做的有情趣一些,透而不露欲拒还迎,总之精心设计。

  林若妍随便一点,郝河山立刻会意。郝河山这种单身男青年以及手下那票宅男程序猿,最是懂得其中妙处了。

  林若妍电话里和郝河山交代完,飞回京市就没在公司露面,一直窝在家里。

  此时又进入03年盛夏了,林梦溪也放假了。每天早晚被陆薇盯着练功,中间热的时候在房里看书,林若妍就担心他会有近视的倾向。

  那个时代,大家普遍认为爱看书爱玩电子产品的小孩就容易近视,还有的说是灯的问题,日光灯有频闪,在学校读书天天用那种灯,近视率就高。

  林若妍不知道其中原理,不过督促林梦溪每天能坚持两个小时户外运动,自家院子里多晒太阳,肯定就比总在屋子里更好一些。

  那边她也问了李一琪,近视治疗仪的研发进度。

  李一琪说已经有了试验机型,不过距离可以在临床验证的阶段,还需要一大堆审批手续。关于临床,尤其针对人的验证机制,每个国家都不同,都是会着重考虑人的安全问题。尤其国内,许多审批非常谨慎。

  不过在海外一些国家,比如天竺那种种姓制几千年根深蒂固,人不当人的地方,这种试验就特别容易开展。以至于那边也成为了许多新药生产必须要去的地方。

  林若妍和李一琪提了提。李一琪就有点心动了。

  其实,在y国和欧美发达国家,许多类似的试验都是转移到天竺去做的,便宜廉价审批简单,当地低种姓的人穷困潦倒,做工一辈子还不起父辈欠的钱,参加试验之后能获得更多收入,有的时候还幸运地治愈疾病。

  于是李一琪启动了在天竺临床测试的这个计划,着手开始准备。

  人家一听这个产品是y国某高校高材生研发,其导师在相关领域赫赫有名,仪器研发技术源自y国,被y国殖民那么久官方都说y语的天竺人自然是信服而崇敬的。

  李一琪又请收购的那家工厂的老技术员出马,到天竺撑场面主持临床测试。天竺人见到纯正的伦敦腔y国人,奴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真的是看肤色看身份,什么事情都莫名享受到了特权,往后推进业务效率就很高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