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败光八个亿_幻如空【完结+番外】(40)

  蔬菜、鸡鸭、鱼等各种食材都是农庄内自己养殖的无公害农产品,要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农家乐”。

  林若妍一看来的果然都是老阿姨,就她一个年轻姑娘,她不由自主就代入晚辈心态,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反正这样的社交,她不能给亲哥丢脸拖后腿。

  她把现实中那套打工人的迎合思路搬出来,对谁都笑盈盈,外加此前观摩冯强应酬之时的手段,她有样学样,活泼而不失礼貌,恰当活跃一下气氛,立刻就成了全场团宠。

  向女士一看氛围差不多,就尝试着问出了与大x区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

  这一问,旁人也跟着起哄。每个人都要回答一二,林若妍没想着抢先答,就先听听别人怎么说。等轮到她,正常能说的话题都有人说了,她只好另辟蹊径了。

  林若妍这次来赴宴,的确做了一些功课,毕竟有周薇这样的精明人在,不为了相亲,难道还真是老阿姨们来享受农家乐么?

  从这些太太们的身份判断,以大x区的要人家眷为主,林若妍就想着当初遇到向女士,人家问起的话题。如果她把方玥说过的什么影视基地如何带动房地产的事情再说一遍,就是拾人牙慧了。

  “虽然我开了一家地产公司,不过对于经济发展那些大事实在是不懂。今天每位都必须说,我只能凑个数,说的不好,还请各位前辈多包容。”林若妍先将自己的姿态放低。

  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林家这位真千金当初在南方小县城里的经历,进过厂子打工,也在酒吧里做兼职,回到京市开公司,还是林氏集团并未涉及的类型,不免让人怀疑有人教她做事。她若是自吹自擂,讲这些都是自己的意思,别人也不会真信,顶多是觉得她好面子爱虚荣,不会再深交。

  她这样谦虚,顿时赢得了在场老阿姨们的好感。

  这些人也有一直不工作的家庭妇女,说人家没工作闲散在家享清福?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眼都是各种琐碎事情要处理,不在睡觉的时候基本都是工作时间段了。便是家中有司机有帮佣,也要她各种操心安排,丝毫不比小公司的领导省心。当然还有本身就在重要岗位工作的人,更能体会当领导和负责人的艰辛。

  因此大家好奇,为什么林若妍明明有八个亿嫁妆享清福,完全可以不工作,想谈恋爱找个人嫁了都不难,却偏偏要自己开一个与亲哥业务方向不同的公司。

  望着大家八卦的表情,林若妍定了定神,开讲。

  第55章 来讲讲剧情

  “我曾经觉得能在省城里买一套带电梯的新建商品房,就是一生的奋斗目标了。后来回了京市,我才发现家里有那么大的房子,有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是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我就开始思考怎么能心安理得在这个家里混吃等死,还不被我哥嫌弃。

  这不,就出来开个公司,是我哥以前不了解的行业,这样我若没做好,他也不会苛责,我有公司在经营,他看我这么忙,便也不会嫌弃我不求上进。”

  这都是林若妍的大实话,她这个开场白说的就只是她自己。

  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向女士觉得林若妍这话里有一些别的隐喻。

  放眼京市,大x区远比不得城八区,很像是刚找回家的真千金,经济排在前面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很能干,自己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几样农产品种种地,整个区域内没有什么山水名胜资源,也没有什么汇聚全球的总部,往南接壤更穷的河北,也可以躺平当陪衬。

  偏偏区里这届领导班子心气高,不打算毫无作为。就算排名上不去,别的区都在往前往上走,他们不提升就是落后。所以他们才着急,不晓得除了农业之外,还能搞什么特色,加什么引擎更靠谱一些。

  林若妍想了一下,结合自己知道的地产发展和书中的时代背景,说道:“国家政策提了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我就选这个,南方做地产的很多,我多少知道一些。不过,其实现代制造业也非常有前景,我哥的公司里做实业,已经在研讨这方面的创新了。

  我看大x区面积大,不缺地,道路交通修起来容易,是京市往南的桥头堡,生产制造什么,来料运入、成品送出去都方便。”

  现代制造业?向女士也吃了一惊,她还以为林若妍会从大x区已经放出的风声,有关影视文化那方面展开呢,毕竟林若妍也投了影视项目。

  林若妍敢另辟蹊径,是充分利用穿书者的上帝视角,才有的底气。影视基地那些方玥肯定都提了,她自己以前没做过,只说皮毛可能还不如方玥。既然都是皮毛,她还不如说一段书里的剧情,描摹一下大x区的未来图景。

  原书女主李一琪选择医疗器械去创业,那可不是拍脑门来的。

  林氏集团的确在现代制造业方面已经投入了不少功课,李一琪就算没能在集团内担任正式职务,以前听养父母和林如许念叨也有了这方面的见识。知道京市未来会把现代制造业当作一个重点扶植产业,这其中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是重中之重。

  李一琪本科学的是医,有机会至少从概念层面接触国外的先进医疗设备,知道国内目前在这个领域内很落后,她怀着报国之心,迎合京市发展大战略,创办相关科技企业,自然能做的顺风顺水。

  “现代制造业那么多门类,很多还有污染,是不是并不太适合在京市搞?别的区都把工业外迁了。”有一个女士忧虑地问了一嘴。

  这是个行家,林若妍心中不敢懈怠,打起十二分精神,融入了更高层面的精神内核,忽悠道:

  “比如说生物医药类产业,的确有一部分是有毒害的,环评不好过,在京市不能搞。不过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国内需求旺盛,却被国外的产品把持着市场,我们没有自己自研的产品,被迫忍受进口产品的高昂价格,很吃亏。

  那些东西难做么?我过去打工的厂子就做其中一个配件。我的工友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以前也只是拧螺丝踩缝纫机,她们经过一周培训,对着图安装部件,就跟组装玩具没什么两样。那时候厂里的老外技术员说,这东西简单也不需要多少力气,只要坐的住的猴子都能做。国内的女工细心勤劳,成品率极高,工资却比发达国家少许多,也算优势。

  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贴个老外的牌子,产品就能卖几千几万一台,产品售价是成本的三四倍,利润大头都是外国商家和专利持有者拿走了。我们出原材料、出钱出人出地方,劳心费力地工作,做出一件产品,就只挣块八毛的加工费。合理么?”

  “所以我们要发展现代制造业,要有自己自研的产品。那个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确是该国产化,关乎民生医疗健康,不能让外国人卡着脖子。”那个行家感慨,对林若妍微笑颔首。

  向女士也坐的更端正,说那些具体的专业她不太懂,但林若妍谈论现代制造业的出发点是站在更高层面,忧国忧民,这意思她能听得出来。

  基于这样的立场,又结合了林若妍亲身经历的一些感悟,就显得特别真实有信服力。而且一开始林若妍已经点出,林如许正在做现代制造业的前瞻研发,那么就算林若妍自己只是搞地产公司,她会谈论现代制造业,自然是从亲哥那边听来的概念,就一点不突兀了。

  众人哪里知道,林若妍是真不懂别的,大家现在关注的重点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她忽悠着到了现代制造业,开始聚焦医疗这块。

  生老病死,其中就医这件事人人都避不开,就算一辈子身体好,女人们生孩子也要去医院,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病了未必去看,孩子有个头疼脑热,一般母亲都肯定会带娃去看病。

  老阿姨们就算以前不太关注医药,现在提起这个话题,天然地会认真听两句。

  林若妍觉得既然书中的大x区未来有那么著名的生物医药基地,目前肯定不是只有概念,一定是领导们早就开始研究了。将来民间私企能闻到风声动起来,迎合上意,也一定是国家大战略早铺垫好了,放出了风声。

  所以她毫无精神压力地继续顺着剧情中提到的内容说:“既然前面诸位都说了大x区目前发展的一些优势弊端,那我也在诸位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一句,大面积的产业园区应该可以搞起来。比如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之类的名目,这些新兴产业,与京市以往的老牌工业有明显区别,说不定可以推陈出新,形成沃土。”

  第56章 生物医药基地

  这个产业园的概念,是什么都能装的。就像是算命先生的套话,“客人一看就是有烦忧”,那不是废话么?没事的谁去算命呢?

  向女士既然问到这些,林若妍就顺着这套往下展开。影视基地可以往产业园里面装,林若妍刚才提的那些项目也可以,其他的品类更是不限。

  她记得书中描写,大x这个生物医药基地,从千禧年初开始建设,最初只是几栋楼,还要打着已经有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大旗子吸引企业的关注。一开始并不是特别提什么生物医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