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以前都是危房推平了,现在就是平整好的地。”那干事颓然答话。
两个月在平地盖楼这根本不太现实啊,林若妍本来想着聊一聊看能否长租那块教育用地,再投资盖校舍引入托马斯那边国际教育集团的师资,只是没料到人家要求的时间这么紧张。
在场那么多家企业都是做地产的,谁都晓得盖楼不是那么快就能成的,没有校舍,怎么招生?这不是开玩笑的么?
这块地如果搞不成,那就要在别处现有的学校做文章,那种与公立学校协调资源的牵扯其实更麻烦。
所以这位干事愁眉苦脸,便是有人租了这块地,也高兴不起来。何况来参加本次活动的那些大企业的负责人们明显对教育用地毫无兴趣,只能靠别的地卖出的时候强行将这块地给搭着弄。但是那种不情不愿地强塞一块地给人逼着建设的,肯定也快不了。
林若妍记下了这件事,心中模模糊糊有了一个想法,或许能解教育局燃眉之急,同时自己也有了一个可控的花钱管道。
但她不敢当场就打包票揽下这种瓷器活,与教育局这里留了联系方式,她只是和区里委员会那边一个要好的人大略提了一嘴,先做个铺垫。
她打算先问公司里那些专业人士,以及托马斯那边有否兴趣。若是托马斯所属的教育集团愿意一起拼一把,事情才有可能成。
次日,林若妍难得出现在公司,召集公司高层一起开会。
总裁办的除了司机和前台不用参会,其余人都在,各部门总监也是拿好了笔和本一脸严肃等着老板说事。试用期马上就到了,难道老板是打算将不合格的人点出来,清理一下团队了么?
林若妍哪里晓得这些员工惦记着那个事,实际上她压根没打算开人,如今每个月人力成本也是一笔固定支出,开人还要重新算,多麻烦。
她一上来就介绍了cy区那块教育用地以及教育局的难处,提出了想与托马斯的教育集团合作,接下这个项目。
不用设计部说话,工程部总监老焦第一个跳出来,阻拦道:“地这么大,中小学一共三十六个班的规模呢,两个月时间太紧张了,就算马上进场平整土地,盖的都是平房,也没那么快能建成。没校舍应该没法招生吧?”
设计部赵星星也说:“别说是施工了,两个月各种手续开绿灯,那方案和施工图也要画的出来才行。教育集团办学肯定有校舍的标准,不是随便盖平房能敷衍的。”
林若妍知道这事难办,否则她也不用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她问花萌萌:“托马斯那边在京市现在有几处校区了,都多大规模的?”
花萌萌将这个早就调查清楚了,介绍了那所国际学校在京市的情况,目前只在北边靠近机场的郊区大别墅区有一个校区,囊括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阶段,在校生四百多人,校舍最大容量也就是七八百人了。
这与林若妍对那所学校的印象差不多。她镇定说道:“大家别着急,你们先按正常最快的速度,将这块地盖出学校的建设周期和预期成本投入算一下,别的我自有办法解决时间的问题。”
众人一听,时间都能变出来么,老板也太神了吧?
不过大家只用按照正常时间估算,那一切都还是能商讨的,设计施工都有可以压缩时间的办法,几位专业总监立刻开始对着项目用地估算起来。
花萌萌却满心不解,悄悄问老板:“林总,两个月真的能行么?”
第98章 时间怎么变
林若妍笑着解释道:“刚才大家说的都是客观事实,两个月的确盖不出校舍。但是谁说没有校舍不能招生了?cy区教育局就只要在校人数满足,托马斯那边若能答应合作,这事还是可以有操作空间的。关键是看我们拼力投入获利是否划算,值不值得是我们自己算清楚才行。”
在场的几位总监都是专业人士,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就预估出林若妍要的数据,若是本月能确定开始做方案,校舍不建地下室,地上六层以内,那么整个土建工程能赶在上冻前完活,并通上暖气。
有暖气烤着,北方漫长的冬天,室内装修工程是可以做的,装修完甚至还有一两个月时间散味。虽然施工中肯定都采用环保材料,不过对于真正使用校舍的那些国际学校的学生而言,刚装修好的校舍他们还是会有所顾忌。
该新校舍合理地开学使用最好是在明年春节过后,其中若是抓紧一些,上层楼盖着,下层楼就开始内部装修,图纸也是三边工程那种,或者方案设计图纸能有现成的,可以八九月就开工,赶在圣诞节过后开学也不是不可能。
林若妍知道,国企大院有的是现成的学校设计方案,根据用地稍微做一下变化,外立面上有所创新,想要八月就有图能先开始施工是完全可以的。手续方面,cy区相关部门能开绿灯,赶在圣诞节之后,外国那种学期节奏,还真是可行的。
她让总裁办这里按照各部门提交的专业意见汇总完一份图文并茂的计划书,今天就打印装订出来,她要拿着这个东西才好与托马斯那些人谈。
当托马斯一行人进入到林氏地产所在的高端写字楼时,已经对这家公司的实力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并且下定决心今后要更深入合作。毕竟林氏这边在京市的影响力比南方的方玥强太多了,而且林氏卖的是豪宅啊。
豪宅客户的子弟更倾向于上国际学校,这就是十分对口的生源。
他们被邀请来以为只是参观公司,具体签订一下合作协议,没想到林若妍拿出了新项目的企划书。
上次林若妍只是随口一提自己有区里的关系路子,这才一天时间,竟然真让她能找到这么大一块地?
这地的位置非常好,在大企业云集的cbd东扩范围内,将来那些跨国企业的负责人的孩子们,他们住可能全国各地,上学大约会随着父母来到京市,未来也可能出国去。那么就近在父母上班的cbd读他们的小学中学,岂不是更方便。
林若妍不止是给介绍了地块,还提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赶在圣诞节后正式启用新校区开学。
据说现在这里只是一块平地,盖校舍是要用时间的,托马斯他们也见识过正经施工建设一所学校的时间,尤其国外,盖一栋四五层的几百平米小楼那也要一年以上,更别说现在这么大规模的校舍了。林总不是开玩笑吧?
林若妍笑道:“国内施工的速度与境外不同,工人们很勤奋,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技术经验,盖楼效率极高。另外cy区那边也是有求于咱们,审批手续上给绿色通道,未来教育局那里也一定有人能说上话。这种合作共赢的局面很难得,诸位需要克服的只是以新校区名义提前招生,生源放在cy区这里,以及招生后头两三个月如何消化安置这些生源的问题。”
托马斯比其他几位校董头脑更灵活,几人低头交换了意见,那几人里其实有能讲国语的,不过最终还是由托马斯为代表说了他们的意见。
“我们在京市已经有一处校区,不过在郊区,临近国际机场那边。那里目前尚能临时安排三百多名学生,新校区这边若真能赶在圣诞节之后就顺利启用,招生和临时安置都不成问题。我们手头的生源其实还是很充裕的,以前没有都招上来,也是没想好能否在京市继续长久发展。现在能与贵司深度合作,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国际教育大品牌在南方经济活跃的地方更吃得开,京市是首都,公办教育资源相当丰富,教育局那边他们也没有什么人脉,贸然扩展都心里没底,当年甚至不敢想短期内能再开个校区的事情。
现在林若妍不仅能拿到合适的用地,位置还这么好,又有专业队伍能实施一整套建设计划,区里还能给开绿灯,这都是她的合作资本。或许她不如那些大国企,可是那些大国企要的太多,轻易不会与外资合作。
托马斯最先想通了此节,代表其他人力推一起合作这个新校区的项目。达成共识之后,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出资和占股比例上再继续详谈就有了基础。
林若妍提出,租地盖楼的资金她都能负担,若是托马斯他们一开始不想投入太多,只负责师资、生源。但是托马斯他们肯定要保留对国际学校的控股比例。
林若妍笑道:“这容易,新校区股权你们占比百分之五十一,我占百分之四十九,不过因为前期投入我出的多,同股不同权怎么样?你们专心搞教育,我盖楼赚点钱。另外还有一些小要求,你们看着能不能满足一下。”
这个概念一提出来,双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约定前十年,分红模式是二八开,林氏地产占收益的八成,十年后再按照股比来分配利润。林若妍也保证不会对学校的事指手画脚,只担任荣誉校董,求一个该学校毕业的证书,成为名正言顺的校友。
反正她拿了证书也不可能真去国外留学,就是一张好看的纸,用这样一份荣誉换来林氏地产让渡股权,这几位校董怎么能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