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家的情况她也清楚,确实没有什么钱了。
她又不想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若婷姐,不瞒你说,我们家的钱都拿去建大棚了,这化肥……”
经杨桃这样一说,尚若婷才彻底明白杨梅到底在纠结什么。
她轻轻一拍脑门儿:“瞧我,都没想那么多,你家暂时没钱没关系,化肥的钱我已经全部交过了,你们尽管用,等秋收了再给我就是。”
不是她尚若婷瞎大方,这也是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杨家姐妹的品性。
虽然姐妹俩的性格不同,可都不是那种喜欢占人家便宜的人。
这样的人,又是她的好朋友,帮一帮又何妨?
杨梅见尚若婷这样说,本想推辞的,她欠好朋友的太多了,总不会一再的索取。
还不等杨梅拒绝,就被杨桃抢了先。
“若婷姐,谢谢你对我家的照顾,我们可以写一份欠条,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定还。”
她也不是不知道自家欠尚若婷的太多,去年就是有了若婷姐的帮助,家里的日子才能好起来。
在她的心中,今年只要跟着若婷姐好好干,肯定会比去年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他们家彻底脱贫的好机会。
虽说又欠了若婷姐一次人情,她年纪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去回报。
杨梅本就纠结,见杨桃说了出来,她想反驳的话直接咽进了肚子里。
“若婷,桃子年纪小不懂事……”
“桃子做的对,这化肥暂时借给你们,又不是送,到了秋收的时候还我也一样的。”尚若婷打断了杨梅后面的话。
杨梅见状,也就没有再多说,平心而论,她也十分想使用尚若婷说的这种化肥。
杨家使用化肥的事情搞定,尚若婷又去了陈四婶子家。
陈四婶子家虽说不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可他们家劳力多,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拿出一些钱来买化肥还是可以的,而且,陈四婶子和杨家姐妹一样,对于尚若婷是无条件的相信。
因此,他们家买化肥的事情答应的很痛快。
尚若婷将化肥分配的事情搞定,才缓缓朝着自家走。
刚刚走到尚家门前的时候,就听到院子里传出一阵吵闹声。
“哎呀……我不活了……没天理了呀……”
“一窝男人都是懒货……人家的地都耕完了,咱家还剩下那么多……”
“尚立春,这日子我一天都不能过了……离婚……”
紧接着,又传出一阵巴掌声:“啪啪啪……”
“臭娘们儿,你就是欠揍,看老子今天不打死你……”
这样的桥段,对于尚家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而那些吃瓜群众的围观兴致始终乐此不疲。
不一会儿的时间,尚家门口就围了不少人。
尚若婷对于他们俩吵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反正,这俩人即便是人脑打成猪脑,也不会离婚的……
她也听说了张兰香承包四亩荒地的事情,毕竟这件事已经成了村里人最热的谈资。
尚若婷只是好奇,那一家子懒货,自家分的那九亩耕地都不知道要如何耕种,为何还会承包荒地?:精华书阁
承包荒地也就算了,他们家还不张罗去开垦,就在那里晾着。
不管尚家承包荒地是什么目的,以目前的状态来看,肯定是赔了……
在谭琛的张罗下,荒地里建的大棚和养殖场全部完工。
尚老太太为了犒劳谭琛,晚上特意包了一顿饺子。
吃饭的时候,尚老太太看着白白的饺子说道:“这细粮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吃。”
这话,引起了尚若婷的注意,同时,她的心中也升起了一个想法。
他们家分得的九亩地,原计划她是打算一部分用来种植时令蔬菜,另一部分和村里人一样种植玉米的。
按着这里的气候来看,完全可以春季种植玉米,到了十月中旬种植一批冬小麦。
这样,一年就可以收获两次粮食。
想到这里,尚若婷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奶、谭琛,咱们明天就开始种玉米,等到玉米收获以后,我打算种植一批冬小麦。”
第274章 播种
尚老太太和谭琛同时震惊了,冬小麦这个名词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陌生,可那毕竟是在偏南一些的地区。
尤其是尚老太太,她现在每天都抱着收音机听新闻,哪个省份冬小麦丰收,还有哪个地方受灾了,即便是她不出门,也了解很多事情。
对于孙女想在她们这个地区种植冬小麦的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婷婷,咱们这里的气候怎么可能种冬小麦?”
谭琛也有此疑问,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尚若婷。
其实,北河省到了冬天的气温确实偏低,可尚若婷却不怕这些啊,她空间里面可是存着大量的冬小麦种子。
这种子是她一位同学研制出来的,超级耐寒,非常适合北河省的气候。
虽说后世环境污染严重,受大气压的影响,冬季比现在温度高上一些,可也只是一两度之差,只要提前十天左右播种,问题肯定不大。
尚若婷心中是胸有成竹,可尚老太太的问题还是要回答。
为了不露出马脚,她也只能含糊其辞,到时候用事实说话。
“奶,我也只是想试试,就算不成功,咱们也就是损失一些种子,万一成功了,咱家一年就能收获两季粮食。”
尚老太太也觉得孙女说的有道理,虽然她有些心疼那些买种子的钱,可还是选择尊重孙女的意思。
“既然你打算试试,奶肯定支持你,祈祷今年冬天不会太冷,咱们种植能够成功。”
谭琛还是比较了解自家媳妇儿的,既然她选择含含糊糊和奶奶解释,最大的可能就是打算动用空间里面的东西。
那个空间如此神奇,媳妇儿要在北河省种植冬小麦,想必也不是什么难题。
“若婷说的对,咱们可以试着种植冬小麦,即便失败了,也只是损失一些种子。”
尚老太太见谭琛都这样支持,自然更是无话可说。
种植冬小麦的事情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
不过,现在也只是说说,当务之急是先将春耕的玉米种好。
谭琛第二天就带着一些工具下田,尚若婷和尚老太太将家里收拾妥当,稍晚的时间也赶了过去。
其实,依照尚若婷的意思,她是不打算让尚老太太过去帮忙的,考虑到老人家年纪大,不想让她吃辛苦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她的空间内又一些二十二世纪用的手动农业工具,如果能够拿出来使用的话,播种效率会快上很多。
尚老太太心疼尚若婷和谭琛,总想着自己能帮一些,两个孩子就少一些辛苦。
因此,无论尚若婷如何劝她回去,老人家都不肯。
无奈之下,尚若婷只好使出她嘴馋的杀手锏,点了几个比较复杂的菜式,才将老太太送回家。
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自家田里的活计,而且,他们家的耕地在最边缘,隔壁就是杨梅家的土地,杨梅家挨着他们家地的位置已经播种好。
也就是说,现在拿出那些先进一些的播种工具来,十分安全。
于是,在谭琛的掩护下,尚若婷在空间取出了手动播种器,有了这个东西,播种的速度翻倍的增长。
由于承包了荒地的缘故,原本计划用来建大棚的良田已经取消,大棚全部搭建在荒地那边儿,也方便管理。
因此,两人用了四天的时间,将九亩地全部播种好了玉米。
这边儿的事情忙活好,尚若婷一刻都没有闲下来的打算,自家后院大棚里面育的高产水稻苗也可以进行插秧了。
育苗的数量都是尚若婷提前算计好的,正好够自家和杨梅家这十一亩水田的用量。
二十二世纪,科技已经发达到了一定程度,即便是十一亩地只要有专业农机加入,一人即可完成,可这个时代不行,插秧的活儿,还要人力去完成。
正好最近村民们播种玉米已经基本完毕,谭琛又雇来几个干活稳妥的人来帮忙。
尚若婷是打算将开荒这几亩水田作为试验田的,因此,她也加入其中。
虽说是加入,但谭琛只让她站在那里指挥,原因就是水田里的水太凉,即便穿着水靴也不行。
尚若婷无奈,只好站在田边看着,有不满意的地方及时提出。
第275章 蘑菇菌包
雇来插秧的人多,这六亩地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正好,也到了去化肥厂取化肥的时间。
谭琛和尚若婷在次日一早,就借来了队里的拖拉机,直奔丰县。
取化肥的过程很顺利,徐厂长早就派人将那一千公斤的化肥放在厂子门口。
热心的工人帮忙装上拖拉机,两人直接折回四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