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若婷回到四合院,将钥匙交给尚立峰,让他这几天找谭琛去看一看,然后重新修整一番再开业。
尚立峰有心想提一提付房租的事情,不过想想还是没有说。
以女儿的个性,恐怕不会收他给的房租,若是轻描淡写的提一句,难免会让婷婷觉得和自己生分。
因此,尚立峰和陈淑蓉都默契的没有提。
这也算是一种亲人间的心照不宣,尚若婷的确不可能收他们的房租。
人家用自己名下的房子,还要给她房租,这绝对说不过去。
送完了钥匙,尚若婷又看了看尚老太太和两个女儿,才回到郊区的村子。
今天是黄宝森来上课的时间,正在实验田前询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
尚若婷来的晚,为了不影响上课,蹑手蹑脚的走到张晓红和徐丽杰的身边。
此时,正有一位同学在回答黄宝森的问题。
“老师,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土地,国家如今缺少粮食,这些地都要种植粮食,至于种植什么,还要看国家最缺什么。”
好几个同学都跟着点头表示赞同其说法。
黄宝森的脸有些黑,真不知道这些学生是怎么考上京大的,一个学农学的学生,竟然能说出如此没有水平的话。
难道是念书念傻了?
几个人的行为并不能代表全部,还是有一些认真做过功课的同学。
“老师,我不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
杨晓娟举手,准备发言。
黄宝森按捺住心中的怒气,说道:“好,那就请这位同学说说,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杨晓娟应该是做足了功课,如今北河省将双季作物种植成功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平时多留意农业新闻的人基本都知道。
“我觉得,黏土种植大豆应该不影响产量,别管是什么作物,如今我们需要的是高产。
还有,黏土地可以种植玉米,我还听说,北河省那边儿的一个县城,这样的土地每年可产两批作物,入春就种植玉米,十月初的时候种植冬小麦。
只有掌握双季种植的技术,才能真正达到粮食高产。”
尚若婷没想到,自己在四合村种植两季作物的事情,外面的人都知道了,想必罗省长在这件事情上没少下功夫。
很快,有人便开始反驳杨晓娟的话。
“你说的倒是轻松,这样的技术你也只是听说,如今并不成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种田就好比做人,踏踏实实的才稳妥。”
“说的对,如今我们并不掌握这样的技术,还是不要好高骛远。”
“我也听说北河省那边儿有人一年种植出两季作物,只是,不知道咱们可不可以。”
见同学们讨论热烈,黄宝森也没有制止,而是看向若有所思的尚若婷。
他来这里以前就听说了,北河省那边第一批成功种植出两季作物的地点就是四合村,黄宝森不自觉的就想到这个大功臣很有可能就是尚若婷和谭琛。
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趁着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黄宝森将尚若婷叫到了一边儿。
“尚若婷,他们说北河省种出来的双季作物,是你和谭琛的功劳吧?”
若是这样的话,他可以不做这什么农学专家,转拜尚若婷做自己的老师都使得。
双季农作物种植原理他不是不懂,然而,那也只是针对南方的地理和气候而言,换做北河省和京城这一代,黄宝森可不敢说自己能种植出双季作物。
尚若婷并没有隐瞒的打算,大方的承认道:“这的确是我们种出来的。”
得到肯定的答案,黄宝森顿时双眼放光,若不是还有一丝理智在,他差点儿立刻拉着尚若婷离开,然后真诚拜师。
即便这样,黄宝森的雀跃已经达到了不予言表的程度。
“尚若婷,你说,咱们的实验田能不能也种植出双季作物?”
其实,就在黄宝森给大家第一次布置作业的时候,尚若婷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同时,也是她今天准备作答的话题。
“黄老师,您也知道,咱们这一带的气候想要种植双季作物比南方困难很多,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第632章 对于麦种的耐寒性会大打折扣
黄宝森听尚若婷说不是做不到的时候,心里已经急的不行,因此,第一次失态的催促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
尚若婷有些好笑,到底谁才是老师?
虽然心中腹诽,可尚若婷对此并没有隐瞒的打算,毕竟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她会义无反顾的做到无私。
“黄老师,种植双季作物,选种很关键,而且养分也要跟上,否则,这样的气候根本无法成功种植双季作物。”
至于麦种,尚若婷这次并没有打算使用空间产物,而是她发现,空间的稻种虽然高产,可并不适合在这里种植。
若想让产量更上一层楼,最好是有更适合的麦种问世,这就需要她们这些专业人才去研究。
当然,这也是尚若婷来到京大农学系之后最坚定的信念。
上天能够让她死而复生到这个时代,她也打算顺应天意,将自己掌握的农业知识以最让人信服的方式成功在全国普及。
黄宝森听了尚若婷的回答,愈发觉得对方掌握的农业知识比自己广泛,于是,继续问道:“请你具体说一说,如何选种又如何施肥。”
能够被京大农学系请来当老师,黄宝森并不是那种肚子里没有墨水的。
至于为什么要问尚若婷,首先是黄宝森在四合村被下放那几年,迟迟没有等到返城的机会,导致他对于很多东西都看得不那么重要了,再者就是那么多年没有对农学进行钻研,也使他的思想落伍很多。
总之,黄宝森如今虽然做了农学老师,可他依旧处在取长补短的学习当中。
尚若婷将自己的想法简单说了一下。
“京城这一带的气候,想要种植冬小麦,就必须研究出耐寒性极高的麦种,肥料也是关键,要看土地的适应性以及其中所缺少的矿物质。
只要选择合适当地土质的化肥,并且施肥得当的话,就可以促使麦子在种植后的前一个月内迅速生长,这样,就可以给后面寒冷天气时候做出了提前量。
这也是冬小麦能够不耽误春耕时间收获的关键。”
至于她在四合村种出来的冬小麦,为了成功,前期尚若婷使用了一些灵泉水,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然后,若是那些冬小麦收做稻种的话,估计有个三年左右的时间,灵泉水的作用力越来越小,想要再次用那麦种种植冬小麦的话,成功的概率会很低。
因此,以最快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再次研究出既抗寒又高产的麦种迫在眉睫。
黄宝森越听越觉得有道理,而且,他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尚若婷,我觉得咱们这实验田可以从双季种植开始。”
尚若婷能够看得出,黄宝森是打算春耕的时候种植玉米或者大豆一类的作物,秋收以后种植她原本使用的冬小麦。
说了这么多,尚若婷就是想真真正正的重新在这里研究出适合种植的麦种,不可能赞成黄宝森的提议。
可又不好说出真正原因,尚若婷只能隐晦的说了一下。
“黄老师,我觉得四合村种植的冬小麦并不适合这里。”jj.br>
黄宝森并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什么不妥。
“为什么不适合这里?”
尚若婷继续解释。
“四合村那里的土地基本都是黏土,而且,土壤里面的高岭石含量极高,而咱们的实验田则不然,虽说有很大一片可以称作黏土地,那天我观察的时候发现,里面的高岭石含量减半,而且碳酸盐含量极高,这样的话,对于麦种的耐寒性会大打折扣。”
黄宝森蹙眉,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尚若婷一个刚刚上了半年农学系的人,竟然比他这个研究了半辈子农业的人懂得还多。
同时,他也对尚若婷分析的情况感到挠头。
原计划,他来这里是打算带着大家一起搞双季作物研究的,并且相信经过大家一起努力和探讨,肯定会将这项技术在京城试点成功。
尚若婷的话,就好比当头一棒,让黄宝森有些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开展教学。
“尚若婷,照你这样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黄宝森如今已经将尚若婷当成了主心骨,虚心的询问。
第633章 组队
尚若婷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现在刚刚到春耕时节,咱们可以先将春耕做好,然后大家一起研究适合这里土质的冬小麦种子。”
黄宝森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都怪他的知识量掌握的不够好,若不是遇到尚若婷,恐怕他会带着二十几个同学走上农业的弯路,不过幸好的是,他能听进去话,有道理的必须采纳,丝毫不会觉得自己不如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