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过后,大家全部羡慕的看着尚若婷。
尚若婷就知道,同学们知道这饭店是自己老爸开的,肯定会这个样子。
既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对于大家那艳羡的目光,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眼看着一道道菜被摆上桌,尚若婷招呼着大家开动。
“大家都别愣着了,快尝尝这些菜。”
黄宝森毕竟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心情最先平静下来。
“对,大家一定多吃些,别辜负了若婷的美意。”
同学们早就看着这些美味流口水了,见有人张罗动筷,也都不再含蓄。
秉着吃一口也是吃,吃饱了也是吃的理念,开始大快朵颐。
偌大的包房内没有了交谈声,只剩下二十一个人的咀嚼声,简直太好吃了,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多多光顾。
一番风卷残云,尚若婷提前订好的二十道菜被一扫而空。
黄宝森和同学们一个个没出息的揉着差点儿被撑破的肚皮,对尚若婷一番感激以后,才各自离开。
尚若婷则留在店里帮忙,晚一些跟着老爸和少平一起回去。
翌日,尚若婷刚刚哄睡了四个小家伙,电话铃就响了。
她以为是谭琛,没想到竟然是罗省长。
在电话交谈中得知,被他的软磨硬泡之下,吕部长拗不过他,终于答应第一批高产麦种分给北河省一部分进行种植。
另外,他十分重视尚若婷提出饲养鸵鸟的事情,经过一番商谈,大家都觉得此事可行。
罗省长不但定下了北河省百姓养殖鸵鸟示意,还派人将养殖数量做了初步统计。
起初,百姓们听说省长发动大家搞养殖致富的时候,一个个表现得都很积极,然而,在听说养殖对象是鸵鸟的时候,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
虽然一部分人对于鸵鸟并不算陌生,可也只是在书上或者动物园里面见过,还从没听过说个人家里养殖的。
况且他们也不清楚鸵鸟蛋或者鸵鸟肉的未来市场行情,万一卖不出去,岂不是赔了?
这样的话,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抓一只猪羔子在家里养,到了年底的时候,起码能看到一些收益。
罗省长听说大家的态度后,并没有继续游说,只是心里暗骂:
连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都没有,活该你们受穷。
虽然这样,可还是有少部分人愿意养殖的,统计好数量后,目前需要106只鸵鸟幼苗。
就在罗省长准备将推广鸵鸟养殖工作进行收尾的时候,丰县的县长带着崔主任找到了他。
谭琛前几天给崔主任打电话,请他帮忙再找一些工人去鹏城。
那时候崔主任正因为上级说养殖鸵鸟的事情发愁,想着谭琛见多识广,顺便询问了他的意见。
谭琛虽然没在家,可每周都会往家里打电话与媳妇儿交流一番,两人周围发生的事情也会时不时拿出来分享,因此,谭琛早就听说尚若婷建议北河省百姓养殖鸵鸟的事情。
先不说这件事是谁提议的,媳妇儿空间里有那么多鸵鸟,单单卖给平安饭店,其中的利润就十分可观。
因此,在崔书记询问他意见的时候,他也像尚若婷那般,将养殖鸵鸟的各种好处以及利润仔细给崔主任讲了一番。
崔主任对于尚若婷和谭琛夫妻是无条件的信服,听谭琛都这样说了,他就可以断定,养殖鸵鸟的利润一定很可观。
第693章 再次给大家一个惊喜
有这样的好事儿,他一定得替管辖内的百姓争取。
以崔主任目前的级别,想见到省城的大官是相当的困难,于是,他才拉着丰县的一把手一起,这样,见到大官的机会才会更大。
有县里一把手跟着一起,崔主任果然很幸运的见到了罗省长,了解到他的来意后,后者简直大喜过望。
推广这么久,都没碰到几个识货的,眼前这个小小的镇干部却有着别人没有的眼光和胆识。
就凭崔主任这份胆识,他必须支持。
得到了罗省长的首肯,崔主任立刻赶回了镇上,亲自带着人去各个村子做工作。
很多村子的乡亲和省内其他地方同样,对于养殖鸵鸟本身就抱有一种抵触感,因此,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就在崔主任有些失望的时候,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曾经六合公社的几个村子。
一合村的杨副队长对于养殖尤为热衷,尤其是听说这点子是尚若婷出的,她彻底下定了养殖鸵鸟的决心。
村民们见养殖能手杨副队长都想养的鸵鸟,想必这东西真的会有崔主任说的那么高利润,因此,很多胆子大的人纷纷站出来报名,打算做国内第一批养殖鸵鸟的人。
四合村的人更加积极,尤其是他们很多人都跟着谭琛去城里做工,家里的余钱也多,想着是尚若婷提出的养殖建议,大家对她信服是一方面,主要也是考虑自己手中有余钱,先少养上几只,即便是赔了也就是百八十块钱以内的事情。
崔主任万万没想到,来了四合村一趟,不说家家都打算跟着养殖鸵鸟吧,也混了个八九不离十。
尤其以杨梅、陈四婶子和两位队长家,毫不犹豫的决定养殖鸵鸟,说白了,他们对于尚若婷夫妻俩的信服度那是相当的高。
四合村这一趟,崔主任查看了一下大家报名饲养的数字,竟然达到了四百只之多。
再加上六合公社其他几个村子的报数,一个镇上竟然达到了一千只。
据他所知,整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罗长官派人在整个北河省宣传的力度。
第二天,崔主任就带着统计好的养殖数据去了省里,罗省长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竟然有这么多人愿意养殖鸵鸟。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的眼光放得长远,还有一位真心诚意为民着想的好主任。
他心中默默记下了崔主任这次的功劳,准备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这个人真有才干的话,自己一定给他升职。
尚若婷在电话中承诺罗省长,鸵鸟幼苗一个月以后,会陆续准备好,他只管负责运输即可。
尚若婷之所以说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也是有原因的。
她曾经和罗省长说过,鸵鸟幼苗需要谭琛通过关系弄过来,如今谭琛没在京城,若是交货的时间太短,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另外,虽然鸵鸟有灵泉水的加持,繁殖的速度会很快,可以前多只幼苗,也需要忙活一些时间,她需要找个安静的时候进入空间进行操作。
对于一个月的交货时间,罗省长很满意,毕竟鸵鸟可是稀缺的东西,为了赚钱,等一个月根本不算什么。
挂断了对方的电话,尚若婷刚准备去看看小家伙们,电话铃就再次响了起来。
电话是谭琛打来的。
尚若婷正好将带着北河省养殖鸵鸟的事情告诉谭琛。
谭琛对于媳妇儿的决定向来支持,并且答应她半个月以后回来京城,做好他的背锅侠工作。
养殖鸵鸟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尚若婷继续忙活着春耕。
就在同学们琢磨着播种什么作物的时候,黄宝森再次给大家一个惊喜。
那就是他研制出来了高产玉米种子。
黄宝森在来实验田这边做导师以前,就一直埋头研究高产玉米种。
只是,研究了一年多的时间,并没有成功,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的元素,却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
就在培育冬小麦种的时候,无意中与尚若婷闲聊,说起了他研究高产玉米种的事情。
尚若婷听说后,便询问了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关键提示。
听了尚若婷的提示,黄宝森茅塞顿开,一直没琢磨明白的地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第694章 大栅栏
于是,在去年秋收过后,他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终于将高产玉米种研制成功,并且在尚若婷的建议下,将实验室调到适宜的温度,进行种植实验。
就在昨天,他的高产玉米已经成功收获,虽然种子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种植整片实验田完全够用了。
同学们听说有高产的玉米种,毫不犹豫的选择种植。
因此,所有的实验田,除了尚若婷那里,全部种满了高产玉米。
尚若婷之所以没有选择种植玉米,是因为她打算在自己分得的那一片地里多种几种作物,观察一下那些作物在这种温度环境下,能够长到什么样的程度,以便未来研制出更多的高产粮食。
忙碌中的日子过得飞快,眨眼间就过了半个月。
将鹏城那边的工程事宜暂时交给高明和陈向阳帮忙打理,谭琛赶回了京城。
和家人团聚一番后,便和媳妇儿一起进入空间。
一番温存过后,谭琛主动承担了孵化小鸵鸟的工作。
忙活了三个晚上,供给北河省的一千多只小鸵鸟终于孵化完毕。
此时距离交货时间还有几天,为了不让那些小鸵鸟生长过快,尚若婷只喂了它们一点点灵泉水,只要保证其身体健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