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人送回去再说。”
两人摸着黑将人送到牛棚那边儿。
说是牛棚,这些人并没有真的住在牛棚里,而是在不远处搭的草屋。
快到牛棚附近的时候,就听到说话声。
“月梅,这么傻等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儿,要不我陪你出去找找吧?”
“他偷偷拿了钱,应该是躲到哪儿喝酒去了,估计喝完就回来了。”
“哎!咱们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尚若婷根据原主的记忆得知,王月梅就是赵东升的妻子,跟着他一起送到到这里,听到她说话,连忙喊了一声:
“赵东升同志在这里。”
王月梅和另外一名中年女同志一起迎了过去,见赵东升被人背着回来,眼泪就如决堤的洪水般,再也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她哽咽着跑到谭琛的后面,伸手帮忙拖着赵东升的身体。
“同志,谢谢你了。”
谭琛看了一眼她们住的草棚方向:“不用客气,先把人送到屋里再说。”
几人七手八脚的将赵东升送进屋里,王月梅连忙点燃了油灯,屋子里终于有了一点光亮。
尚若婷四处打量了一番,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
第161章 我想帮帮他们
她一个子,在这草屋里根本直不起腰,屋内没有床,靠着最里面的地上铺着一张草垫子,除此之外,就是一个破旧的木桌,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赵东升被谭琛放在草垫子上,他也多少有了些意识,口中不断的喃喃着:“难道我真的十恶不赦吗?我只是想写封信而已。”
尚若婷听着他的话,难免有些心酸,孝敬父母人之常情,而眼前的赵东升连这样的权利都没有。
王月梅见赵东升说话,哭着拍打他的身体:“赵东升你个混蛋,家里就钱,还被你拿去买酒了,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赵东升浑浑噩噩的,只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哪能听得进去王月梅的话?依旧在那里自言自语。
“我就是想写信报个平安,为什么做不到?”
说着,一个大男人竟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时,其他房间的人也被吵醒过来查看,尚若婷和谭琛见屋子里面挤满了人,默默的退了出去。
刚刚和王月梅说话的女人名叫孙凤琴,她看到二人离开追了出去。
“两位小同志,谢谢你们帮忙把赵东升同志送回来,我们这里简陋,也没什么可以表达谢意的东西。”
她说着,指向牛棚后面的方向:“那里有个浅水坑,黄鳝倒是不少,明天我们抓一些黄鳝,晚些时候你们来取,就算替赵东升和王月梅表达一下谢意了。”
尚若婷明白孙凤琴的意思,这里住的几个人身份敏感,一般村民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所以才让他们晚些过来。
她没有拒绝:“好,明天我晚些过来。”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到凌晨,尚老太太惦记他们,也没有睡着,听到院门响就披着衣服出来了。
“婷婷,谭琛,咋去了这么久?”
尚若婷扶着尚老太太进屋,将派出所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尚老太太听后,面色倒是没什么变化,仿佛那两个被抓去派出所的人真和她一点儿关系没有一样。
“嗯!奶知道了,应该让她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尚若婷本来还想安慰一番奶奶的,见她没什么事儿的样子,也就打消了这个心思,一家人各自去休息。
第二天,全家人的生活依旧按部就班的进行,各忙各的事情。
吃过晚饭后,天彻底黑下来的时候,谭琛见尚若婷没有打算休息的意思,询问道:“你真打算去牛棚那边儿?”
尚若婷点了点头:“那些人挺可怜的,我想帮帮他们。”
谭琛挑眉:“你想怎么帮?”
尚若婷倒是没有具体计划,她能做的就是帮着赵东升去城里送信,另外,还可以资助他们一些吃的。
而且,做这些还要悄悄的做。
“我想先去看看再说。”尚若婷说着,已经站起身准备往外走。
谭琛见状也跟了出去,两人为了不被人发现,没有走村里的大路,而是选择很少有人走的小路。
没想到,孙凤琴正提着一盏油灯等在那里,看到他们过来,连忙迎了上去。
“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今天运气好,抓了一篓子的黄鳝,个头也不小。”
她说着,就热情的在前面指引着两人往前走。
谭琛站在原地没有动:“若婷,我在这里等你,你跟着过去看看吧!”
尚若婷和孙凤琴都知道,谭琛留在这里算是把风,有外人过来了好第一时间提醒,这样,也不至于被人误会。
"好,那你就在这里等我。"尚若婷说着,就跟着孙凤琴一起往里面走去。
在她见到黄鳝以后,禁不住咂舌,满满的一篓子,可见这些人抓黄鳝没少花时间。
“孙姨,这也太多了。”
孙凤琴笑着摇摇头:“不瞒小同志你说,幸亏村里人都躲着我们不往这边来,那水坑也没人注意,我们才能抓到这么多黄鳝。”
“你要是不嫌弃这个地方的话,以后可以偷着过来,抓一些黄鳝回去改善一下伙食。”
尚若婷感激的点点头:“好,那就先谢谢孙姨了。”
看了一会儿黄鳝,尚若婷才说出今天过来的真正目的:"孙姨,我昨天晚上听马同志说,想要往家里寄信,如果你们能信得过我的话,我可以帮忙。"
孙凤琴一听这话,眼睛瞪得溜圆:"小同志,你说的是真的吗?"
尚若婷肯定的点点头:"当然是真的,还有,我叫尚若婷,孙姨以后叫我名字就好。"
孙凤琴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激动得都快哭了,他们这七个人,哪个不想寄封家书回去?
第162章 寄信
只不过,他们比赵东升沉得住气,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罢了……
她一把拉住尚若婷的手:"若婷,谢谢你,我代表大家感谢你。"
说着,她还没出息的在尚若婷面前抹了把眼泪。
"若婷,你等一下,我现在就去和大家说。"
尚若婷看着孙凤琴跑远,站在原地等待。
不多时,那天在晒谷场被青年队批评的几个人都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丝难得的笑容,就仿佛尚若婷是他们的救世主一般……
孙凤琴还热情的帮着尚若婷介绍几人:“若婷啊,这位是赵东升,那是王月梅,你要是不嫌弃,叫他们叔叔和婶儿就好。”
“还有,这位是向南、这是冯立志、这是黄宝森、这是单国安,他们也比你年长,叫名字或者同志都行。”
尚若婷在孙凤琴介绍后,仔细打量几人一眼,除了赵东升夫妻俩和孙凤琴,另外四个人看上去都很年轻,也就三十岁出头的样子。
她一一和几人打了招呼才进入正题:“想必刚刚孙姨已经说了,我可以悄悄帮你们送信。”
几人听到尚若婷亲口承诺帮忙送信的事情,看她的眼神儿更加热切了,尤其是赵东升夫妻俩,他已经听说昨天自己是被眼前这个年轻女同志和她的丈夫一起送回来的。
他上前一步,朝着尚若婷深深鞠了一躬:“尚若婷同志,谢谢你们夫妻昨天对我的帮助。”
尚若婷突然被比他大一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表示感谢,还有些不适应,她尴尬的笑了笑:“没关系的赵叔,举手之劳而已。”
赵东升直起身,询问出最关心的问题:“若婷同志,你真的能帮我们送信?”
尚若婷点点头:“你们若是准备好了家书,现在就可以给我,明天我正好打算去县城集市看看,顺便帮你们把信邮寄出去。”精华书阁
几人见她这样说,转身就跑回屋子,连孙月琴都没有例外。
很快,他们就每人拿着写好的家书走出来。
时间有些晚,尚若婷也不打算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接过信和大家打了声招呼就提着一篓子黄鳝离开了。
那些黄鳝还活着,尚若婷和谭琛回到家,立刻倒在一个大盆里,加入能没过黄鳝的水放在阴凉处,估计还能活上几天,这样,他们家最近几天就都有新鲜的荤菜了。
处理好这些,两人才匆匆洗漱回去休息。
谭琛第二天要忙活新房子那边儿的事情,尚若婷做完了豆腐坊和鸡棚的活儿,拜托杨梅帮着尚老太太做午饭,匆匆忙忙去了城里。
今天她运气好,刚走到村口,赵发就开着拖拉机准备去公社办事儿,她正好能搭个便车。
到了镇上,尚若婷又乘坐了一段汽车,快中午11点的时候,她才到达县城。
她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是想去看看自行车,另外再帮赵东升他们寄信。
只是,这个年代买自行车需要票,原主曾经听人闲聊说过,城里有专门倒卖各种票票的人,只是位置说扯不清,有时候混在一些国营商店的门口,有时候在集市上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