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弘志高兴的不行,却没有看到宋承序和陆知行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又很快移开。
让陆知行回去准备明日上门提亲,宋弘志等他走后,才想起来这件事情还没有告诉老夫人。
他立刻去了长春堂,把此事说了。
老夫人一听这话,顿时就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悦地说道:“你怎能如此草率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咱们家的五个丫头可个个都是要高嫁的。
你现在竟然让玉婉嫁给一个举子,这不是白白浪费了她的美貌和才华吗?”
宋弘志却并不以为然,他轻轻拍了拍老夫人的手,安慰道:“娘,您先别着急。
既然是高嫁,那也没说是现在嫁得高,或者以后夫婿位置高啊。
而且,陆知行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我觉得他以后肯定不会是个简单的人物。
让玉婉嫁给他,也算是我们宋家的前期投资。”
老夫人却依然觉得不妥,刚想再劝两句,宋弘志就打断了她的话头:“这次我能够顺利升官,也全靠他帮我出谋划策。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个女婿我是认定了,娘,左右不过是一个女儿罢了,舍出去也就舍出去了。
如果能够笼络到这样一个有大前途的人,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况且我还有其他的女儿们,虽然她们年纪尚小,但以后谁又能说得准呢?”
看宋弘志执意如此,老夫人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就跟宋弘志说的一样,左右不过是舍出去一个庶女而已。
看老夫人松口同意了,宋弘志又道:“陆知行家里贫寒,玉婉的嫁妆要跟姐姐们一样,不过私下里还要补贴她一些田地和铺子。
这也算是一些投资,让陆知行成婚之后,好好的在家里读书写字,备考,看看秋闱,能不能考上状元。”
老夫人惊讶:“难道要她们在秋闱之前就成婚吗?
从现在到秋闱,差不多还有四五个月,这么着急成婚,是不是有些不妥?”
“是啊,时间确实有些紧张,但我也是考虑到玉婉的年纪不小了,而且这门婚事难得合适。”宋弘志解释道。
“而且,万一陆知行要是考中了状元,咱们可是武将之家,可没办法跟那些文官们抢女婿。”
走科举之路的,最好还是要娶个文官的女儿,如此才能对自己的仕途有所帮助。
宋家的几个儿子虽然都走的科举路,但的的确确是武将出身,对于陆知行的未来,怕是没什么大的帮助。
不过陆知行之所以想要娶宋玉婉,看重的则是宋家的姻亲,五皇子和平远候府。
老夫人沉默了下来,思考着宋弘志的话。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开口:“也罢,那就听你的吧。
希望陆知行能不负众望,早日考取功名。”
宋弘志见老夫人终于松口,心中大喜,连忙说道:“母亲放心,陆知行聪明好学,必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随你吧。”老夫人有些心累的挥了挥手,不想再见儿子。
宋弘志笑着退出房门,回去找徐氏商量明日陆知行来上门提亲的事情。
这种事情还是要当家主母出面来应对的,宋弘志虽然混不吝了一些,但是该懂的礼仪规矩,他可都是不缺的。
第43章 定婚期
陆知行来提亲的事情,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宋府。宋玉宁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坐在窗前刺绣,听闻此事后,不禁挑起了眉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陆举人的确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六姐姐也算是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好出路。”宋玉宁轻声说道。
卢三公子如今的年岁已然不小,但他的婚事却一直未能敲定。
寻常小门小户的嫡女,卢老夫人看不上,觉得她们根本配不上自家。然而,那些高门大户的嫡女们又对卢家不屑一顾。
卢老夫人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庶女作为目标。
但普通的庶女又怎能入得了她的法眼?只有像宋府这样的人家,将庶女当作嫡女教养,才勉强符合她的标准。
原本,卢老夫人曾有意让宋玉妍成为她的孙媳,但没想到宋玉妍最终竟成为了皇子侧妃。
如今,她旧事重提,想要为孙子定下宋玉婉。可就在这时,陆知行突然杀了出来,打乱了卢老夫人的计划。
“与卢三公子相比,陆举人确实要好得多。”一旁的月见点头赞同道。
凝霜听了这话也点头,这倒是真的。
宋玉宁也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对于陆知行这个人,她并没有太多了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显然是个不错的人选。
而且,以陆知行举人的身份,再加上他出众的才华和相貌,日后必定会飞黄腾达,宋玉婉也算是为自己挑选了一个潜力股。
“看来六姐姐也要成亲了,得好好想想,给她添什么妆好。”宋玉宁低声呢喃道。
她仔细思考着各种礼物,但最终还是觉得银子最为实用。毕竟,银子可以让宋玉婉自由地购买她喜欢的东西,而且以她们姐妹之间的关系,送银子也不会显得过于功利。
况且,宋玉婉可能更需要实际的钱财支持。
于是,宋玉宁决定包一个八十八两的红封作为添妆礼。这和当初给五姐宋玉瑶准备的添妆价值相近,所以她觉得这个金额应该合适。
定下添妆之后,宋玉宁还告诉凝霜和月见:“以后都按照这个价格准备添妆吧。”
想到这里,宋玉宁感到一丝庆幸,因为她出嫁前只需要再准备一份添妆礼,等宋玉柔出嫁后,她就能开始收取姐妹们的添妆了。
否则她光是送礼,就能把自己给送成穷光蛋,要知道,她下面可是还有四个妹妹呢。
不过还好,十三,十四和十五她们的年纪还小,等她们成亲,估计还要个十年左右。
而宋玉瑶的年龄比她小,因此她成亲的时候,宋玉宁已经嫁入夫家,可以使用夫家的财产去给妹妹们添妆。
宋玉婉的婚事进展迅速,很快就确定下来。
而且,老夫人将婚期定在六月二十八日。她认为早点成婚能让陆知行有更多时间学习。这样一来,结婚后的一个多月里,陆知行仍有足够的时间继续读书习字,以便更好地应对八月份的秋闱考试。
宋玉婉的嫁妆,跟她的两个姐姐一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是否有额外的补贴,这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外人无从得知。
不仅如此,宋宏志还特意送了一座位于帽儿胡同的两进宅子作为宋玉婉的嫁妆。众人皆知,陆知行家境贫寒,除了几亩薄田外别无他物。
因此,宋宏志赠送这座宅子,实际上是希望陆知行和他母亲能一同搬来居住,这也证明了,宋宏志是真的很看重陆知行,连宅子的事情,都为他们家想好了。
宋府正热闹非凡地筹备着宋玉婉的婚事,而在平远侯府,宋玉晴的情况却日益恶化。
近来,宋玉晴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每天几乎有十个时辰都处于昏睡状态。
世子梁泊言对宋玉晴仍怀有深厚的感情,似乎知道宋玉晴的时日无多了,因此,每天都会来看看宋玉晴。
两人年少时结为夫妻,曾有过两年恩爱的时光,梁泊言尤其喜爱曾经那个性格张扬、明艳动人的宋玉晴。
似乎是察觉到了梁泊言的到来,一直昏睡着的宋玉晴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迷茫的眼神四处看了一下,然后才看到了站在床边的梁泊言,她努力扯出一抹笑容:“世子,你来了。”声音微弱得仿佛下一秒就会消失。
梁泊言心疼地看着宋玉晴苍白的脸和消瘦的身躯,伸手温柔地摸了摸她的脸颊,轻声问道:“还好吗?”
宋玉晴微微点了点头,露出一个勉强的微笑,说:“嗯,好多了。”其实她心里清楚,自己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但她不想让梁泊言担心。
梁泊言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瓷瓶,对宋玉晴说:“这是宫里的太医送来的新的药丸,里面都是上好的,补身子的好药材,等你吃了这个药,肯定会好起来的。
皓哥儿也一直在等你康复,还想等你好了以后,亲自带你去爬山呢。”
宋玉晴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温柔,轻轻地摇摇头,说:“我知道皓哥儿很乖,但是……”她顿了顿,继续说,“我的身体状况,我自己知道,我怕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
梁泊言听后脸色一沉,连忙打断宋玉晴的话:“别乱说!你一定会没事的!”他紧紧握着宋玉晴的手。
宋玉晴感受到了梁泊言的关心,微微一笑,安慰道:“我知道你很担心我,但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不能强求太多。
而且,我已经很满足了,能与你相识、相知、相爱,还有皓哥儿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已经没有遗憾了。
只是,我希望能够多陪陪皓哥儿,看着他长大成人,所以我会努力坚持下去,至少要撑到他过完三岁生辰再离开。”说完,宋玉晴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