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韵有些奇怪地看到卢息抢走她手中的书。
她不解地看了眼身旁的姜念遥,见阿嫂默认此事,她便任由卢息拿走那本书。
为何卢伯伯见到此书会如此欣喜?难道他这么喜欢念书?可是卢傲梅跟她说过这是一本启蒙书,没想到卢伯伯对如此简单的书都要兴致盎然地阅读,她要向他学习。
谢清韵立刻佩服地望了眼卢息,礼貌开口:“卢伯伯,那我们去找傲梅啦。”
“去吧去吧。”卢息看起来毫不在意。
他走进屋里,屏退屋中的仆从,开始快速翻起书页,一目十行看下去,心跳如擂。
等看完这本书,卢息陷入了沉默。
他怎么什么都没找到?
卢息思索片刻,眼眸一闪,开始在书页和书缝中寻找间隙,仔细摸每一页纸的厚度,仔细找是否其中有一页纸藏着夹缝。
定远侯府密信一定就藏在这里!
第62章
◎他要去夕月市镇◎
卢息在屋中急忙寻找并不存在的密信的时候,姜念遥和谢清韵已经到了卢傲梅所住的院子。
谢清韵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走起来轻车熟路。她与卢傲梅两人是在宴会中认识的,她们虽然性子迥异,但意外投缘,谢清韵来找卢傲梅借过几次书,每次都及时归还。
谢清韵带着姜念遥到了卢傲梅的书房门前,仆从前去通报,又快步走回来,引谢清韵和姜念遥走进去。
姜念遥走进书房,静静看着书房的装饰。
从迈入卢府之后,姜念遥就已经感受到卢家人治家严谨,颇为重视学问。尤其是进了卢傲梅的书房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满架子的书籍,整洁有序,整间屋子弥漫着浓墨的气味。
屋中站着两人,很是安静。站在左边的便是卢傲梅,因为身量太小,她正站在矮凳上,板板正正在书桌边写字。她的一旁站着一个精瘦的老者,背着手,正仔细看卢傲梅写字,面容不苟言笑,带着威严。
这老者正是卢太傅。
谢清韵一见他也在这里,步子顿了下,小声与卢太傅问好,又向卢太傅介绍自己的嫂嫂姜念遥。
姜念遥也笑着与卢太傅问好。
她曾见过卢太傅,十五岁那年,她一首咏春诗名动京城,卢太傅也曾当众称赞她写的诗句。
姜念遥虽然未与卢太傅见过太多次面,但她熟读卢太傅的文章和诗集,知晓此人的性情。他性格正直,但并非不懂变通之人,他为官三十余载,经历了三个帝王,极能揣度君王的心思。
姜念遥今日陪着谢清韵一起来卢家,正是为了找卢太傅。
只不过当下这屋里还有两个孩子,也不知卢太傅对卢颖悟一事的打算,姜念遥没有贸然开口。
谢清韵说完话,随即轻轻走到卢傲梅的另一边,当着卢太傅的面没敢再多说话,踮着脚静静看她写字。
“清韵这几日也开始在家学念书了吧,”卢太傅见到她这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倒是慈祥地笑了,“要不要来和傲梅一起习字?”
谢清韵立刻惊惧地摇头:“不用啦,卢爷爷,我今日来就是好久没见傲梅,想她了,和她多说几句话。”
听到她的这句话,卢傲梅这才顿住笔,侧头有些疑惑地看向她。
她看到谢清韵手中没拿之前她借给她的那本书,直接问道:“那本书你看得如何?可否看懂?”
“自然看懂了。”谢清韵把空空如也的手摊开给卢傲梅看,“刚刚遇到了卢伯伯,他说他会把那本书给你,我便将书交给了他。”
她顿了顿,说出自己心中的猜测:“我想,许是卢伯伯也想看那本书。”
卢傲梅疑惑地听完这话,又仰头看看祖父,见祖父的神情如常,心中安定下来,看来父亲将那本书要去,并非是又一次不满她念书。
把书还回来便好,卢傲梅没有继续纠结这件事。
谢清韵很爱惜书籍,看书时总会小心翼翼,连书页也舍不得翻,每次翻页如临大敌,生怕折损。
这也是卢傲梅愿意借书给她的原因。
卢傲梅很快就练完这页字,卢太傅虽然平日里严厉,但在有人找卢傲梅来玩时也通情达理,没再让她写别的,允她去陪着谢清韵一起看昨日她在院中发现的一只兔子。
卢傲梅点头,慢慢走下矮凳,看向谢清韵:“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兔子?”
“当然啦!”谢清韵高高兴兴地跟着她一起去看兔子。
两个孩子走出这屋,屋中只剩下卢太傅和姜念遥两人。
卢太傅没有看她,走到桌前拿起笔批注卢傲梅今日所写的字,他书法极为出色。卢傲梅启蒙后一直跟他习字,虽说因为年纪小,还未学到风骨,但已经大致有了那副样子。
等改完卢傲梅今日的习字,卢太傅这才放下笔,开口:“你来这里,是为了找我?”
“正是,我今日来找太傅,是为了卢颖悟的事。”姜念遥开门见山,不愿再兜圈子耽误时间。
卢太傅并不惊讶,但还是感叹一句:“这种时候找上门来,倒是少见。”他也知晓旁人此刻对卢家避之不及,怎么会主动掺和这件事。
他又问:“是你父亲的意思?还是定远侯府的意思?”
“是我自己的意思。”姜念遥看着他,目光平静,“武延是被北狄人所杀,若是平白无故将这罪名推到夏国人身上,再起战事,这对夏国的百姓是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