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姜欣媛还在北地结交了很多友人,她去了北地的很多地方,见了许多的风景,才真正意识到她从前的生活有多么单调。
京城虽然繁华,但只是广阔天地的小小一角,她开始想要去看更多的风景,去经历更多的事。
姜念遥看到妹妹在信中告诉她,她与阿兄两人想要继续留在北地,等到今年过年后再考虑回京城的事。
她看到妹妹的字迹在写到这里时几乎要飘起来,看起来心情很雀跃,姜念遥也忍不住笑着。
虽说心中免不了担忧,但她支持妹妹的决定。
只是安国公府势必会因着他们二人的决定掀起一番风波。
这次过年,妹妹和阿兄不在家中,父亲母亲恐怕会很失望,父亲说不准还会趁机发怒。姜念遥听说三妹妹和四妹妹仍在家中吵架,父亲正为此头疼不已,想来他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分给姜欣媛、姜知远二人。
姜念遥如今已经不在意这些事。
屋中很暖和,她将信收好,坐在窗边侧头望着外面的风景,期待又欣喜地幻想见到妹妹的那日场景。
只是她没想到在回北地之前还会遇到波折。
在家中养伤的谢湛在临出发那日忽然带着行囊进入车队,乘上了去北地的马车。
谢湛还未痊愈,谢家没人同意他在这种情况下去北地。
当时他急忙赶回京阻止了那场刺杀,意外被人刺伤,伤势不轻。他之所以有这道伤势,除了当时事态紧急难以避免外,还有想要借此打消皇帝疑心的意思。
皇帝果然如谢湛所料,在调查后放过了谢家。
后来皇帝也召谢湛入宫,称等着谢湛养好伤让他再去北地,但谢湛一再推辞,皇帝也只好歇了这个心思,心中对谢家更加放心。毕竟谢家三个带兵的将军如今都在京城,且都没有再回北地带兵的心思。
“你为何还要回北地?”谢久淮知晓谢湛身上的伤势没有看起来那么害怕,也清楚皇帝对谢家的忌惮,这也正是谢久淮不愿在北地久留的原因。
他不明白谢湛现在为何执意回北地,而且在出发这一日才临时告诉他。
难道堂兄还想回北地带兵?
谢湛一看谢久淮的脸色便知道他的想什么,一笑:“你放心,我如今没有军令,也没了带兵的心思。”
“你想去找谁?”谢久淮终于反应过来。
谢湛收起脸上的笑意。
“久淮,不要阻拦我。”他周身仍旧萦绕书卷气,但眼神中多了几分执拗,“就算你这次不带我一起去,我也会自己想办法尽快回北地,只是不知道我若是独自去北地,路上会遇到什么事。”
说最后一句话时,谢湛还笑了笑,目光很平静,表示自己没有丝毫威胁人的意思。
谢久淮声音一顿。
他忽然想起来之前梅不危对自己这位堂兄的评价——“谢湛此人外表像个书生,行事是个将军,内里却是个黑心的狐狸。”
果然还是梅不危了解他。
谢久淮深深望了眼谢湛,终于同意带他去北地,他们这日直接启程。
姜念遥一路与谢久淮同乘一辆马车。
路途遥远,奔波在去北地的路上时,姜念遥望着周围的景色,忽然意识到这条路她已经走了许多次。
三年前走过,三年后也走过。
可这一次的心境不同于以前每一次,这一次,她的家人都平安,路上没有任何意外,谢久淮也在她的身边,只要她想见他,便能随时见到他,与他交谈。
她努力按下心中的期待和紧张,攒足精力,等到了北地,她恐怕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谢久淮也享受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他们没有像之前那样日夜兼程赶路。
十日后,姜念遥终于看到窗外连绵不断的山峦,秋日的山峰被染成了金色,山间落叶纷纷。
他们重回北地。
第99章
◎在北地的生活(一)◎
这月初五,盘竹城内热闹非凡。
明明天气转凉,但今年北地人没像往年那样忙着准备过冬。
好些之前搬离北地的人如今陆续回了北地,他们没想到此生还有再见面的机会,这几日众人走街串巷就没停过。还有些人再见面后聚在一起抱头痛哭,念着离去的亲人,也珍惜北地来之不易的和平。
前段日子,经过百姓提议和县衙同意,这月初五这日大家决定一起上街热热闹闹办一次市集。
其实很多年前,盘竹城早就有每月初五办集会的传统,而每年冬日来到之前的最后一次集会会是一整年盘竹城内最盛大的集会。
只是因着这些年的战乱,以及熟悉这一传统的老人故去,渐渐没有人再有办集会的心思。
如今他们又把这个习俗找回来,就像找回了曾经的北地。
盘竹城的百姓尤其是孩童们终于盼到初五这天来到,没想到这天一大早,临着几个城的百姓也有不少赶过来的。集会还没开始,路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等到姜念遥走上街时,日头已经高高升起挂在天上。
她这次与谢久淮回北地一路顺利,但没想到在到达盘竹城见到妹妹后的第一夜就开始起热。
一直在床上躺了两天,她才勉强恢复力气走出房门,吃下了来到北地后的第一顿饱饭。
因着这事,当姜念遥提出想要去外面看看盘竹城的集会时,谢久淮和姜欣媛立刻劝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