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辟珠记_饭卡【完结+番外】(261)

  就这样,宝珠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地从观中走出来。门外,于夫人带着两名内侍和一乘小舆静候多时。见她露面,于凝华立刻捧起一顶从头遮到脚的幂篱,走过来为她戴上。

  宝珠乘上小舆,隔着纱帘询问乳母:“怎么知道我宿在大角观的?”

  于夫人取出一方巾帕,里面裹着四五件簪钗,“公主昨夜乘风而去,沿途遗落不少首饰,我猜是往东北方向去了。刚刚见您睡得沉,就没有声张。”

  宝珠脸上有些发烫,问道:“今早罢朝,怎么跟群臣解释的?”

  于夫人温言道:“公主放心,郎君去上朝了。”

  宝珠先是松了口气,之后反应过来,怒道:“他这不是能爬起来吗?!上次见面还同我讨论他过世后皇陵选址和预算,害我难过得要命,诡计多端的狐狸。”

  于凝华只得无奈微笑。这兄妹俩虽生了嫌隙,毕竟血浓于水,暗中仍在关心对方。

  “着礼部与工部准备三件东西,紫金钵盂、锦襕袈裟、金银双轮九环锡杖。袈裟的尺寸不要造得太大,跟我差不多高的人穿。”

  公主随口吩咐,于凝华一一记在心间,暗想:看来那小沙弥有下落了。

  因厌恶先皇豢养的方士,宝珠近几年没怎么来过大明宫东北角。天亮之后观察地势,发现位置很不错。周边道观林立,旁边是玄元皇帝庙,祭祀李唐先祖老子。大角观距离宫墙很近,就算把树都砍了,小贼从墙外翻进来,也能很容易找到她。

  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玄武门更近,方便掌控局势。百尺楼阁,登高能随时观察东北两个方向的禁军动向。

  宝珠觉得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完美住所。改名为“上仙观”如何呢……

  散养就散养吧,狸奴已经识字了。她要写一张正式的聘猫书,派人送到翠微寺,钉在廊柱上,不怕他看不见。就算他假装看不见,十三郎就在附近万年县活动,已经找到了小的下落,何愁抓不到大的。

  宝珠把玩着手里的革带,缠在手心里,猛地一拽。

  甩掉尾随的霍七,韦训偷了一匹马,慌不择路逃出长安城。

  他不知为什么要逃,也不知要逃往哪里。左肩布料上晕出一点血痕,他夜里求宝珠也在自己身上留一个洗不掉的印记。翻来复去恳求,她只在他肩上轻轻咬了一下。伤口已经愈合,有般若忏加持,疤痕说不定撑不到十天就消失了。

  下次求她咬得更重些吧……

  下次?!此念一起,韦训被自己吓到了。

  勒马止步,回望长安,但见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大明宫浮在城北高地上,百官上朝时点燃的灯火宛如一道星河,通往九天仙宫。

  不知怎的,他忽然感觉到脖颈一紧,仿佛有一道无影无形的绳索,远远地把他拴住了。

  作者有话说: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于/厉二位的职位已从郡夫人升为国夫人(正一品),但口头称呼依然是夫人武元衡遇刺案后,此后历代宰相府邸形成惯例,不再种植高大树木,以防刺客潜藏,这种做法也逐渐影响到皇宫。

  在前期遭遇霍七屡次撕伞后,韦训建言把树砍了,导致她潜入皇宫会难度增,不愧是残阳院同门情。

  顺便想到一个笑话,兄妹俩还真是一对“卧龙凤雏”(字面意义)

  ————

  正文从结构上就此结束,后面还有一章对贯穿全文的两个案件进行最后揭秘。

  第233章

  长公主圣驾突然降临宝台寺,没有给寺内僧人接驾的敕令,便带着浩浩荡荡的随员直奔而来。

  骑兵开道,幡幢猎猎,鼓乐齐鸣,六驾金根车一路直抵山门。内侍省宦官持拂尘、捧香炉,女官手托佛经、香烛、供器,数百人鱼贯而入。掌管佛门僧尼事务的祠部司官员,以及公主府属官紧随其后。

  宝台寺住持怀谦长老惊得手足无措,莫说提前扫洒布置,他连换身像样袈裟的功夫都没有,急急忙忙带着寺中有头脸的僧人,一路小跑迎驾。

  望着这宏大阵仗,老和尚汗流浃背,心中七上八下,不知这位至尊至贵的天人公主屈尊驾临,所为何事。她既是摄政监国公主,又是道门领袖,更有死而复生、羽化登仙等等不可思议的神通,简直是活神仙在世。

  而宝台寺只是长安城中一座普普通通的庙,既无佛门至宝,亦无知名景观。平日里莫说接待皇室,连为她执伞的太监都是自己这辈子见不到的大人物。

  前导金吾卫骑兵并未特意清道,任由百姓驻足围观。普通香客与寺中僧人挤作一团,目瞪口呆望着这声势浩大的仙人仪仗。

  公主光艳照人,头戴莲花宝冠,身着赭黄法衣——黄色法衣是道门最高等级的服饰,身着帝王专用颜色,喻示她不仅是宗教领袖,更手握人间至高权柄。

  见此威仪,怀谦等和尚早把“只跪佛祖不跪人”的规矩抛诸脑后,摆上蒲团,纳头便拜。

  公主相当客气,抬手虚扶,左右两名内侍立刻上前搀扶怀谦,同时奉上金字佛经、龙涎香、鎏金法器等供佛厚礼。

  老和尚喜不自胜,待看到公主身后的宦官捧着紫金钵盂、锦襕袈裟、金银德杖等佛门重宝时,简直欣喜欲狂,激动得以为自己在做梦。

  然而公主并没把这些圣物赐予他。她站在庭院当中四下张望,片刻后锁定了目标,朝角落里招招手。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从鼓楼后探出头,小心翼翼观察她的脸色。宝珠面无表情,再次招手示意。

  小沙弥挤过人群,垂头来到她跟前,含羞带愧地小声喊了一句:“九娘。”

  宝珠见他身高已超过了自己,身上仍穿着去年在洛阳置办的僧衣,如今已破旧不堪,裤脚吊起,露出半截小腿。

  围观人群心中纳罕,不知这衣着寒酸的小沙弥究竟是何等身份,值得公主特意召见。

  四下无声,宝珠沉默不语瞪了他半晌,随后从女官托盘里抄起一根敲磬的铜制犍稚,撸起宽大衣袖,恶狠狠往他的秃脑门上敲了三下。

  只听得“铛、铛、铛”三声清越脆响,那犍稚仿佛敲在金属上,发出铜铁之声。众人皆尽愕然,纳闷这小沙弥的头是什么材质的,这么狠敲三下,他眼皮不眨,脑门上连个印子都没留下。

  十三郎自知犯错,一动不敢动,低头任由她敲打。

  敲完三记出了气,宝珠冷哼一声,扔下犍稚,从托盘上拿起华丽的锦襕袈裟,抖开了披在他身上。又将紫金钵盂、九环锡杖塞进他手里,揶揄道:“这根棍子可够长够直了吧。”

  十三郎得偿所愿,登时满脸放光,要不是一圈圈的人围着,恨不能蹦上天去。

  住持怀谦张口结舌。他依稀记得寺中挂籍的僧众中,有这么一个法号善缘的小沙弥,但寺中没有他的职位,也不供给吃喝,他一向在外面流浪化缘,万没想到公主这三件佛门重宝,竟是为他准备的。

  “功高莫过于救驾,这小沙弥曾救过我的性命。”

  宝珠转过身,挑眉看向怀谦,意味深长地道:“长老是善缘的授业恩师,功德兼隆,往后宝台寺成了皇家寺院,您将大有作为呀。”

  怀谦年逾七十,是老成人精的和尚,岂会听不出公主弦外之音?略一提点就明白了。她不知为什么要提拔这小孩儿,自己平白得了为天家抬轿的机会,好处不可估量。宝台寺时来运转,说不定佛祖跟三清打招呼了。

  他忙堆出满脸笑意,连声道:“贫僧愚钝,蒙公主青眼,惶恐之至。善缘沙弥慧根深种,前途无量,贫僧自当尽心教导,广结善缘,以报天恩。”

  大家都明白了,这名尚未受过具足戒的小沙弥,已是内定的宝台寺二当家,只等他成年,就是皇家大寺的住持了。众僧既羡且妒,不知这流浪儿哪里来的造化,讨饭的破碗转眼就换成了金钵。

  为抬举十三郎精心筹备了这趟行程,回程路上,宝珠怡然自得,嘴角扬起。她也很挂念十三郎,原想将他接入宫中。转念一想,他们师兄弟自由自在惯了,恐怕受不了宫规约束,遂又改了主意。

  回到内廷,她打算顺路去清思殿瞧一眼李元瑛,再前往上仙观监督改建搬迁进度。远远望去,只见清思殿前的毬场上站着三十多名宫女,一排排整齐列队,人人挎着包袱,一名女官正在训话。

  宝珠向于夫人问:“这是在做什么?”

  于凝华一眼望去,解释道:“二圣开恩放出去的宫人,是分批离宫的。为防她们泄露禁中秘事,离宫之前都要训导一番。”

  宝珠点点头,并没多想。走到近前时,前排有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眉眼轮廓似曾相识,她不禁多瞧了两眼。

  女官与宫女们见公主仪仗逼近,纷纷低头屈膝行礼。那小丫头蹲下身,却频频抬眼偷瞄,宝珠也在聚精会神打量她,二人眼神对上,她慌不择路掉头就跑。这突兀举动极为扎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饭卡 古言 欢喜冤家  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