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员上任不合规一事,调查至今,久久 没有得到结果,臣觉得,应该任命专属官员负责此事,该罚的罚,该整改的整改,事情有了结论,晋国重现修订律法才能尽快提上日程,每日只能在殿上乌糟糟的讲到底有多少官员不合规又有何用!”
皇帝摸了摸胡子,“魏卿所言即是,只是事关重大,任命何人才能稳固大局?”
魏察开口道:“此事事关我晋国选拔栋梁,意义重大,必须由一位不畏强权,不惧高官,心中有万民之人才担任。”
皇帝点点头,“皇后的意思呢?”
皇后开口道:“魏卿言之有理,不知我朝中有没有官员毛遂自荐来担此大任!”
朝中官员面面相觑。
此事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便是因为朝中官员都知道此事牵连甚广,谁若是接手此事,得罪的那简直就是不知凡几。
这时,太子上期开口道:“父皇,母后,此事至关重大,朝中官员多有顾忌,儿臣身为一国储君,自当为国解忧,儿臣愿担此重任。”
“不可!”
魏察上前一步,“陛下,娘娘,不可!”
太子有些疑惑的看向魏察,“魏大人此话何意,为何不可?”
魏察开口道:“回太子殿下,老夫性子直,就不拐弯抹角了,此事唯一不可的便是由皇子插手,科举,意味着晋国的文运重新兴起,此事若是由皇子插手,拉拢人心,安插门生都是人之常情,尤其还是太子殿下您,更应该避嫌。”
太子轻笑,“魏大人此言差矣,我乃一国储君,当朝太子,晋国的文运孤自是比旁人更加关心,此事还有谁比孤更加合适?”
“臣,有事启奏。”
朗清风从人群中走出,“陛下,娘娘,臣,想举荐一人。”
太子在看到朗清风的一瞬间,目光看向了秦金枝。
“臣想举荐千鸟司指挥使,秦指挥使担此重任。”
朝中官员的目光看向秦金枝。
别说,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整个晋国,没有秦金枝不敢得罪的人。
朗清风缓缓开口道:“秦指挥使不畏强权的名声我等举国皆知,她文武双全,能力不凡,且她并非皇室子弟,但身份尊贵,正是担此重任的人选。”
太子轻笑,“郎大人,我知你与秦指挥使交往甚密,但此事乃是国事,至关重要,不可儿戏。”
朗清风看着太子威胁的眼神倒是毫不畏惧,
“回太子殿下,朗某心无阴私,坦荡可查。
殿下也说了此事乃是国事,不知太子殿下为何将此事扯到我跟秦指挥使交涉之事上。
举贤不避亲,亲人在国家大事面前也无需避讳,更何况秦指挥使是对晋国有大功之人.
陛下,娘娘,臣此言一心只为国事,天地可鉴!”
太子脸上的笑意慢慢收拢。
这时,身后一官员开口道:“陛下,娘娘,臣觉得此事不妥,此事事关科举,秦指挥使虽少年英才,但并不适合担此重任。”
皇帝看向那官员,“依你所言,何人才是最佳人选?”
那官员开口道:“必定是德高望重,能担起晋国文运之人。”
“陛下,娘娘,臣有话说!”
只见吏部尚书乌文光从一旁走出。
乌文光轻咳了一声,朗声开口:
“龙庭阴霾蔽日光,奸佞弄权乱朝纲。
结党营私贪社稷,忠良饮恨血满裳。”
“诸位在朝中为官多年,自是才华卓然,乌某不才,想请教请教各位大人,对这首诗有何感想?”
第420章 女子科举
秦金枝一身虎血坐棺台,百鬼夜行吟诵一首忠良恨的事在京中无人不知。
没有一个人敢私下议论。
但这首忠良恨,广为传之。
乌文光今日在大殿之上堂而皇之的将此诗念了出来。
大殿上寂静无声。
太子看向乌文光,“乌大人此言何意?难不成谁不赞同金枝担任此事,谁便是奸佞?”
乌文光看着太子深吸一口气,“回太子殿下,您误解微臣的意思了,刚才这位大人说,要一位能担当得起晋国文运之人,所以我想请各位解析一下秦指挥使的这首诗,能不能撑的起大晋的文人风骨?”
大殿上的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心。
若只按这诗的来说,并没不能称的上绝句。
可这诗的寓意冲天。
谁敢在大殿之上对这首诗评头论足。
太子简直要被气笑了。
此时,若是谁敢对秦金枝这首忠良恨评头论足。
那跟当众大喊我不想活了有什么区别。
乌文光四处看了看,“既然各位都不出声,那乌某便说说心中所想。”
他正了正衣襟,“秦指挥使,肃清积弊,政治朝堂,不惧风险,雷霆手段,我晋国能有如此英才,实乃我晋国之福!”
乌文光一边说着一边向太子踱步。
等说完的时候,已经离太子的距离非常近了。
在他清楚的看到太子对着他瞪眼的时候。
乌文光再次开口,“臣上任吏部以来,长官官员调动任免,深知,一位好官对于百姓的重要,所以,此事必须由一位刚正不阿,不会被任何人裹挟之人担任,而秦指挥使便是这样的人,所以,臣附议,举荐秦指挥使接手此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后退去。
皇帝皇后听到乌文光的话都有些心虚。
秦金枝摸了摸鼻子。
这些夸人的话,乌文光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
另一边的冷文栋瞪大眼睛,本来以为他的马屁之功已经登峰造极!
这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冷文栋连忙上前,“臣附议!秦指挥使少年英才,正是给天下学子做出了榜样,若是晋国都是如今风华正茂的少年,晋国何愁不强!”
太子看着秦金枝在朝堂上羽翼已经丰满成这样,心中杀意横生。
他转变脸色笑着说道:“几位大人言之有理,孤也是十分赞赏几分大人的话,可接手此事,便意味着要接手两年后的科举,秦指挥使自是我晋国的栋梁,孤也与有荣焉,可秦指挥使年纪尚小,资历尚浅。且还是女子之身,接手此事多有不便,此事,还需另选他人。”
太子的话,让众人心中一阵警觉。
这些日子,秦金枝的所作所为。
都让朝中人忽视了她女子的身份。
而是真真正正将她当做一个上位者。
魏察却再次上前开口道:“太子此话,老臣感触颇深,陛下,娘娘,既然太子殿下说到这,那臣还有一事请奏!”
皇后开口道:“魏卿请讲。”
魏察上前一步,双手握礼。
“启禀陛下,娘娘,科举制度,是为选取才华出众者,为晋国选拔栋梁人才,可这天下栋梁,并非只有男子。”
殿上众人哗然。
就听到魏察掷地有声的说道:“臣,请奏,科举制度同样对女子开放!”
“这不是胡闹么!”
“魏大人是失心疯了吗?”
“女子参加科考,闻所未闻!”
魏察走到大殿最前方立定。
将袖子向上推了推,随后转身看向众人。
“女子为何不能参加科举?我晋国乃泱泱大国,有容乃大,不拘泥于那些古制糟粕的繁礼。女子才华出众者比比皆是,可到底是哪一条铁律规定了,女子不能参加科举?”
“魏大人,京中女子才华出众者是甚多,可这怎么能跟科举相提并论呢?”
魏察看向他,“怎么?这四书五经还不是一个人写的?男子跟女子看的不是同一本书?”
“魏大人,这怎么有扯到四书五经上了,本朝女子能读书识字者多是大家闺秀,这读书识字更多是为将来婚嫁教养子嗣,就算读的是同一本书,怎么能跟男子相比。”
“荒谬!”
众人被这忽然一声高喊惊的回头。
就见冷文栋因为喊的太大声咳了两声。
随后立马说道:“女子读书识字,才不只是为了教养子嗣!她们读书识字,明辨是非,关心天下大事,与男子并没有任何区别,若这世道一早便肯让女子参加科举,她们的文学修养怎么可能只用来教养子嗣!”
听到魏察所说科举要对女子开放那一刻。
冷文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不是紧张,是激动!
“臣,附议!”
众人向另一方看去,这声音竟然还不是魏察。
赵无极上前一步,“女子同男子一样,立于天地,我晋国强盛之国,女子早已不是只能被困在四方宅院之中的囚鸟,女子也可大有作为,这大殿之上,不就有众多优秀的女子!”
众人看向高位。
左边的皇后,帝后身边的秦金枝跟崔莹。
下方的八名千鸟卫。
还有朝官之中站在大殿上唯一的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