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话放到外面,只会让人觉得将军不知足。”
这就是太后娘娘的高明之处。
分明是在敲打将军,却让人挑不出任何理。
霍世鸣唇角紧抿,即使再不甘心,也不得不认命。
太后心意已决,他又能如何?
霍世鸣只能安慰自己,兵部尚书之位也不差……
留在京师享福,儿孙承欢膝下,其实也挺好的……
就在霍世鸣不断说服自己,试图让自己接受现实时,孔易突然开口:“将军想要重新回到行唐关执掌兵权吗?”
霍世鸣猛地抬头:“你有办法让太后改变心意?”
“有。”
霍世鸣急声追问:“什么办法?”
孔易声音低沉,宛若惊雷,骤然炸响。
“大战一起,临阵换将,实乃大忌。”
霍世鸣眉心一跳:“大战?”
他下意识开始思索,羌戎近期是否有异动,北边的大穆近期是否有异动。
没听说大燕要和周边开战啊。
孔易伸手,按住霍世鸣的肩膀,打断霍世鸣的思索。
“我听将军说过很多回,收复燕云十六州,是霍家祖训,也是将军毕生志向。
“大穆永庆帝日渐年迈,身体大不如前,底下几位成年皇子为储君之位争得头破血流,永庆帝却更属意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
“永庆帝如此偏心,这让几位成年皇子以及他们手底下的人如何能心服?
“大穆乱象已现,我朝却休养生息多年,足有一战之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近在眼前,将军何不进言献策,鼓动群臣,主动对大穆发兵!?”
霍泽满脸震惊。
虽然他爹经常将“收复燕云十六州”挂在嘴边,他听得耳朵都要出茧了,但这是不是太突然了。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聊到挥师北上了!?
霍世鸣亦觉突然,一颗心却在疯狂躁动。
霍家与燕云十六州的纠葛,实在是太深了。
前朝末年,末帝昏聩无能,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其中也包括霍家先祖驻守的城池。
自那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就被写进霍家祖训里,成为每个霍家人都时常挂在嘴边的志向。
本朝高宗皇帝执政时,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曾经挥师三十万北上,由霍世鸣的亲生父亲霍英绍领兵,却接连遭逢大败。
大燕精心培养出来的骑兵,在大战中尽数折损。
霍家被削去侯爵之位,贬到永安县驻守,从此败落。
霍世鸣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想要谋夺这份无上的军功,但父辈的惨痛,从高处跌入谷底的落寞,又让他生出无穷的恐惧。
两种情绪不断拉扯着他,最终,还是野心战胜了恐惧。
如果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他不仅能重新执掌兵权,还能立下旷世伟业。
就算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只要大战一起……
只要大战一起,他成为兵部尚书一事,就会不了了之。
大燕休养生息多年,再怎么样,都不可能输给大穆吧。
他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多打几场胜仗,多立一些战功。
孔易短短几句话,成功将霍世鸣鼓动起来,却又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
“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举国大事,想要说服太后、陛下和朝臣同意发动战争,并非易事。
“只有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发动战争是有利于大燕的,此战有机会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们才会成为主战派,支持将军对大穆动兵。”
听到太后二字,霍世鸣发热的脑子清醒了些:“太后会同意吗?”
孔易道:“将军莫忘了,太后也是霍家人。”
霍世鸣长舒一口气:“你说得对,不管怎么样,她都是霍家人,她只会比我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霍泽完全跟不上霍世鸣和孔易的思路。
但他能从中听出来,他爹对这个提议动心了。
霍泽抿了抿干涩的唇角,开口插话:“爹,我们要不要事先知会娘娘一声,争取娘娘的同意后,再去说服陛下和朝臣?”
霍世鸣有些犹豫。
孔易道:“将军比我更了解太后。以太后的性情,决定好的事情,不会轻易反悔。
“她已经下令任命将军为兵部尚书,如果将军先去征询娘娘的意见,难道娘娘就会改变主意,将出兵大穆一事全权交给将军吗?”
要是在几天之前,霍世鸣还能肯定地说:太后会将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全权交给他。
但现在,霍世鸣已经不敢肯定了。
霍世鸣觉得,太后顶多会让他留在京师,负责后勤粮草调度,根本不可能让他重新回到边境执掌
兵权。
“周嘉慕在燕北待了很多年,与大穆军队时常有接触。如果娘娘同意发兵攻打大穆,应该更属意让周嘉慕统领全局。”
孔易道:“那就是了。将军才在文盛安的事情上栽了一个大跟头,甘心再一次为他人做嫁衣吗?我记得将军与周将军的关系很是一般,您愿意让他再次压您一头吗?”
“你让我想想……”
霍世鸣深吸一口气,垂在身侧的手紧握成拳:“你让我好好想想。”
第136章 “我就没见过几个比太……
孔易的计策说复杂也不复杂。
霍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将,主要还是因为边境安稳,短时间内没有用到行唐关军队的机会。
新任行唐关主将有充足的时间收拢人心,接掌军队,理清军务。
霍世鸣想要重新执掌军队,只有一个办法——
坚定主战。
太后娘娘并非是一个软弱的人,她已经决定的事情,极少有回旋的余地。
要是霍世鸣先去说服太后,即使成功说动太后,也达不成自己的真正目的。
所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做过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再做第二次。
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去说服朝臣,拉拢盟友,让更多人支持他,让发兵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朝堂上的大势所趋。
再以大势,裹挟君意,让太后和陛下同意发兵。
……
这样的大事,即使霍世鸣十分心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松口答应。
别的不说,他总得先派人去一趟大穆,看看大穆的情况是否如孔易所言。
他再信任孔易,也不可能孔易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孔易知道霍世鸣的顾忌,起身告退:“给将军出谋划策,是我的本分;是否要采纳,全在将军。
“新任行唐关主将的人选还未定下,就算定下了,等他彻底梳理清楚行唐关的军务,也要一两年时间。
“将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考虑。”
孔易一走,霍泽扭头看向霍世鸣,脸色一垮:“爹,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了。”
霍世鸣神情阴晴不定:“你是怎么想的?”
霍泽连忙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股脑道出。
“收复燕云十六州说得轻松,但要是那么容易做到,整整一百年过去,怎么还没有被收复。
“我知道爹你不稀罕当兵部尚书,但娘娘心意已决,我们何必逆着她的心意来呢。
“你已经是一等承恩公,就算真打赢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我们家而言,也不过是更添三分荣耀显赫。风险远大于收益,又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也许是自己比较胸无大志吧,霍泽真的挺满足现状的。
虽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太后过于严苛,但霍泽不愧是方氏的亲生儿子。
再如何不满太后的做法,也顶多是掩起门来悄悄抱怨两句,根本不敢往外说。
霍世鸣狠狠瞪了霍泽一眼:“霍家是武将出身,你小的时候,我一直压着你读兵书、习兵法,这才勉强磨去了你的浮躁。
“原以为你长大以后,再也不需要我时时盯着你上进,这才放心让你一个人留在京中。现在看来,我让你看的那些东西,你都没有好好看过。”
霍泽目光游移,有点心虚,勉强辩解道:“我要去衙门当差,隔三差五还要网罗好东西进宫探望陛下,与陛下联络感情,再分出一些时间陪伴关氏、应酬同僚……”
霍世鸣懒得听霍泽的狡辩,挥手打断。
他看着霍泽,面无表情:“谁告诉你,发兵大穆是风险远大于收益?”
霍泽一愣,连忙坐直,露出洗耳恭听之状。
霍泽这个态度,让霍世鸣心气稍顺。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给霍泽分析利弊。
霍世鸣是常年留守边境的武将,时常与羌戎接触,又志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也会想办法收集大穆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