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_大白牙牙牙【完结+番外】(316)

  这自然引起了太后和萧家的不满。

  但小皇帝敢在这个时候发作萧国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太后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再放在朝堂上。

  等到太后病逝以后,没有了太后的压制和周旋,小皇帝彻底得掌大权,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就是自己的舅家。

  萧国英之死,恰恰说明了一件事,小皇帝和萧家的矛盾,已经彻底压制不住了。

  不趁着大穆内乱、自顾不暇的时候发动北伐,一举夺回燕云十六州,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

  丁景焕越是这么盘算,眼睛就越是明亮。

  说白了,他会提议先登基,再出兵收复燕云,是因为他担心北伐失败会有损太后的威望,进而影响到太后的登基。

  毕竟,纸面实力终究是纸面实力。

  只要是打仗,就没有人敢拍着胸口说自己一定能胜利。

  但是,如果不考虑北伐失败的后果,单从现在的局势去分析,现在是发动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好时机吗?

  毫无疑问。

  是的。

  大穆这位康宁帝,年纪虽不大,行事性情却颇有其父之风,甚至可以说,他比其父还要乖戾残暴不少。

  换做一般人亲政以后,就算再不满自己的舅家,都不会立刻对舅家喊打喊杀,可康宁帝偏不,他还没亲政呢,就从不掩饰自己对舅家的不满,等到亲政以后,那就更加不用收敛了。

  临时被叫进皇宫的无锋开口道:“这位康宁帝的行事,初看之下行事疯狂,毫无章法,实则未必。”

  丁景焕露出洗耳恭听之色:“此话何意。”

  无锋看了一眼高台上的霍翎,才道:“我们这边的情况,瞒不住大穆,也瞒不住康宁帝。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我们正在想方设法让圣人突破社会传统、更进一步。这种时候,其实更应该求稳,谁又能想到,圣人会决意发动一场北伐呢。”

  毕竟就连丁景焕这位绝对心腹,在听说霍翎有意发动北伐后,都按捺不住进宫相劝,想请霍翎先登基。

  大穆那边肯定也想不到,大燕居然有意在此时展开北伐。

  如果大燕接下来的精力完全放到太后称帝一事上,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百官上书进劝太后称帝,民间百姓自发联名请求太后称帝。

  等到朝廷和民间的称帝声势都发动起来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幽禁在太和殿多年的天子,要写下禅让诏书,自愿将皇位让给自己的亲生母亲,请太后称帝。

  一场场政治作秀下来,太后才能正式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

  而且女人称帝,礼法要不要变动,规制要不要变动。

  如果要改朝换代的话,季燕宗庙该如何处理,季姓宗室要如何安排。

  还有那些追随在霍翎身后,为她登基出过不少力的功臣要不要进行封赏?

  这里面需要掰扯和博弈的地方不知凡几。

  每一条礼法,每一项规矩,都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次实践后定下来的。

  想要改变礼法,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霍翎最大的敌人是谁?

  已经不是她的亲生孩子了。

  她最大的敌人,是这世间所有反对女人称帝的声音。

  是无数既得利益者搭建起来并运行千年的游戏规则。

  更是这千百年历史留下来的文化惯性 。

  即使她向前迈出了最后一步,真正登上了权力至巅,身后也会有无数双手试图将她重新拽落下来。

  他们在等待她衰老,等待她虚弱,等待着历史,重新回到原本的轨迹上。

  和这样的历史惯性进行较量,那是持续一生也未必能分出胜负的战争。

  甚至有可能她前脚刚驾崩,后来者就会大肆污名化她的存在。

  斗争,斗争。

  权力是永恒的斗争。

  在和这千百年来的历史惯性进行一场彻底的斗争之前,霍翎要先把自己心心念念了几十年的事情做完,再携此不世之功,登基称帝,改朝换代。

  再然后,就是穷尽自己最后的岁月、精力、心血,逆历史之潮流和文化之惯性,重新构建游戏规则。

  ***

  北伐的决议,以最快速度通传下去。

  时隔十数年之久,两国再宣战事,而这一次,是由大燕主动发起。

  “昔前朝昏庸无道,割燕蓟以赂契丹。朕每览舆图,岂忍汉土分裂,遗民泣血。今海清河晏,国富民强,当挥师北狩,横绝大漠,完我金瓯,再勒燕然。”

  燕北边境,主将周嘉慕单膝跪地,听着从朝廷派来的钦差宣读太后的旨意。

  “末将领旨。”

  周嘉慕双手高举过头顶,从钦差手中,接过这道宣战的诏书。

  他捧着圣旨,站起身来,回身望着自己身后的一众亲信将领。

  “自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出去后,这百年来,我燕北将士忍辱负重,厉兵秣马,从未有一刻懈怠,只为有朝一日能一雪前耻,光复河山。”

  周嘉慕振臂一呼,语气铿锵激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将,随我出征,北狩大穆!”

  一众亲信将领跟着振臂高呼:“出征!北狩!出征!北狩!”

  与此同时,同样的圣旨,也送到了燕西行唐关,送到了更远的羌州。

  先帝一朝,大燕和大穆的综合国力其实相差无几,也许大燕的经济实力更强,百姓更富庶,但边境线上没有天险可守,这让大燕在面对大穆铁骑时,总显得底气不足。

  等到霍翎成为太后,执掌朝中大权后,这种情况才慢慢有所改变。

  而在大燕顺利吞并羌戎后,大燕的综合国力已经高出大穆一截。

  等到大燕集结好军队,准备从燕北、燕西、羌州三路发兵时,大穆中京才收到消息。

  无锋没有猜错,从康宁帝再到他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认为大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多生事端。

  在他们看来,虽然女人称帝是十分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大燕这位摄政太后,距离称帝确实是只剩最后一步了。

  此时的她,难道不应该将所有精力放到镇压国内的反对派系,然后为自己的登基大典做准备上吗?

  正是因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康宁帝才会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舅家下手,甚至是下旨逼死了萧国英这位在军中具有极高威望的齐王。

  如今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燕军,再看着中京这一团乱麻的局势,就算康宁帝行事再不计后果,也知道形势对大穆来说十分不利。

  三路兵马,共计二十万精锐开赴燕云,气势如虹,万众一心。

  大穆在燕云十六州驻扎的兵马只有十万,面对来势汹汹的三路燕军,穆军难免顾此失彼。

  不过穆军的反应也不算慢,在最初的仓惶过后,也很快据城而守,组织反抗,试图阻拦燕军。

  但与二十万精锐,三路齐出的大燕相比,大穆的十万守军实在有些不够看,很快就左支右绌起来。

  西京大同府被围困。

  大同府去信中京,请求派兵增援。

  然而,康宁帝握着求援信,也觉头疼。

  这些年里,大穆统治下的各族,一直在频频暴动反叛,多亏了萧国英四处奔波救火,才勉强稳住局面。

  萧国英在世时,可是杀得各族人头滚滚,令各族对他闻风丧胆,最严重的时候,单是看到萧国英麾下那面迎风招展的军旗,各族就忍不住两股战战。

  如果萧国英还活着,有他的威名在,即使抽调其它地方的军队前去增援燕云,短时间内也不用担心各族会生乱。

  但萧国英死了。

  这位杀神,被康宁帝亲自下旨逼死了。

  各地的驻军不能调动,那能够调动的,就只有拱卫中京的驻军了。

  可是康宁帝敢对萧家下手,底气正是来源于中京的驻军。

  如若将中京的驻军调走,谁来拱卫他的安危?

  各地驻军不能动,中京驻军不能动,于是西京大同府就被围得动也不能动,终至陷落。

  围绕着大同府兴建的关隘、堡垒,全部都被燕军扫荡占领。

  原本与自己互为犄角的西京沦陷,只剩燕京苦苦支撑。

  比起西京,燕京这边的守军更为强大精锐,而且康宁帝也是勉强抽调了一些军队过来增援燕京。

  西京已失,燕京就决计不能有失了。

  两国精锐在战场上来回厮杀,互有伤亡,但随着大燕三路兵马陆续抵达燕京城外,将燕京围困,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穆军大势已去。

  僵持数月,燕军将燕京城外修筑的所有堡垒据点悉数扫荡占据,只余燕京一座孤城独木难支。

  天狩二十四年三月,燕京城破,燕军正式进驻燕京。

  这意味着,被前朝割让出去整整一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在天狩二十四年三月,成功光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大白牙牙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