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学雅却二话没说的点了点头。
同时立即掏了1500块钱作为定金交给了这位吴师傅。
接着叮嘱师傅:
“吴师傅,接下来就辛苦你了。
我们没其他要求,就是装修速度要快些。
而且采购的东西要保质保量。”
吴师傅对这姑娘的爽快有些刮目相看,听到姑娘如此说,连忙一脸郑重的开口表示:
”这你放心,你们既然搬来了我们余家桥,以后就是同村人,我坑谁也不会坑咱们自已村的人,这点你放心。
而且我做装修已经20多年,可是有口皆碑的。
不然村里也不会有事儿都来找我,这你放心,童叟无欺。“
对这位由李大妈介绍过来的泥瓦匠师傅,曹学雅还是比较放心的。
但总归是要提点一番。
接着吴师傅继续开口:
“你家的装修,我估计最快完成也需要一周。
实在装修的项目多。
且东西要采买的也不少。
再快就会影响装修质量。”
母女俩听如此说,也都点了点头,尊重师傅的意见。
忙完后,时间也来到了上午十点。
母女俩看时间还早,留了两块面包给曹德明中午垫吧垫吧肚子。
母女俩又直奔附近的家具城而去。
两人准备在客厅里装一组沙发,现在曹德明每日很少躺在床上。
大多时间都是坐在轮椅上,但轮椅舒适度不够。
坐久了她爸会腰酸背痛。
娘俩商量一番,决定在客厅里装一组软软的海绵沙发。
这样他爸轮椅坐累了就可以斜靠在沙发上看书或者休息会儿,非常方便且舒适。
母女俩坐上公交车,五站路就来到了最近的家具城。
家具城不是很大,里面的家具除了中式的。
也有西式的,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极为昂贵的欧式沙发。
娘俩逛了半晌最终决定买一组价格适中、手工制作、带海绵的沙发。
沙发价格并不贵,800块钱一组。
看起来十分牢固,想来能用许多年。
厂家动作很快,当即就装车,母女俩跟着装沙发的三轮车一道回了家中。
等到几人将沙发安装好后,程丹琴扶着曹德明一道坐入沙发。
程丹琴脸上一直挂着浅浅的微笑。
没想到她这辈子家中竟还能装上沙发这高级的玩意。
果然与硬邦邦的凳子截然不同。
晚上程丹琴已开始在家中开火,用从红山村带过来的煤炉做饭。
顿顿在外吃,既不健康又极为浪费。
这才刚到省城,钱就如流水般的花出去,程丹琴心中还是担忧。
煤炉做饭,到底不太方便。
程丹琴晚上只简单给三人下了青菜面。
又炒了一份辣椒炒豆干,一家人吃的也是香喷喷,舒服极了。
吃完饭后,三人坐在沙发上消消食。
曹学雅看了她妈一眼,张口询问:
“妈,过几日安顿下来后,工作的事你是怎么打算的?”
程丹青听到女儿问她工作的事,连忙坐直了身子。
皱眉思索道:
“我还是想找个服装厂去上班,在家闲着可不行。”
省城消费高,每日哪怕不出门也要有开销。
曹学雅点了点头,也是知道她妈的想法。
但她对她妈的工作,心中早有打算。
沉吟片刻,这才开口说话:
“妈,今天下午我出门闲逛时,发现镇上有不少服装店。
要不你去服装店里给别人卖衣服吧。
你既会做衣服,也会搭配,想来这块难不倒你。”
如此建议曹学雅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她妈在制衣这块还是有些天赋的。
现在正是90年代大发展时期,若让她妈继续去厂里拧螺丝,作为重生回来的她来说,实在是有够浪费。
他们手中有存款,完全可以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此时建议她妈去服装店,也是知道以她妈的性格,只能如此循序渐进。
等她妈知道现在社会的发展风气,想来才能明白现在个体户才是最赚钱的。
但程丹琴听到女儿如此说,有些犹豫。
不知这去服装店里卖衣服能挣多少。
但若进了制衣厂,回到老本行,心中有底,做起活来也能得心应手。
曹学雅看出她妈的犹豫,连忙加紧劝说:
“妈,我和同学去逛过服装店。
那些卖衣服的工作简单又轻松。
最重要的是工作时间自由,这样也方便你照顾爸。
进厂的话,就我了解,附近没有制衣厂。
去更远一些,实在有些不方便。"
听到女儿如此说,程丹琴认同的点了点头。
她现在虽说还是要去上班,但到底以家庭为主。
而且女儿正处高考前的关键期,可不能因小失大。
曹学雅看她妈松动,继续再接再厉:
“妈,要不你先做几个月,等我高考完以后。
到时若觉得不合适,咱们再换。
现在工作机会多,倒不在乎这三五个月。”
程丹琴听女儿如此说,深以为然,连忙点头答应着:
“就这么着,还是听雅雅的。”
他们家现在还是以女儿高考为主,去服装店想来更能照顾到女儿。
最终在女儿的殷切期盼下点头同意了。
曹学雅心中欢喜,知道她妈只要去了,想法迟早会有改变。
程丹琴是个闲不住的人,第三天就去镇上找了份服装店的工作。
当日回来,就仿佛发现新大陆似的回来与爷俩吐槽:
“雅雅,你是不知道,那么小小的一家店,一天的营业额竟然有几千块?”
从她知道后,心中一直在震惊着。
没想到这么小小的一家店,每日竟然有那么多人过去买。
而且每一件卖的都不便宜。
曹学雅捂嘴偷笑,以后还有多她妈震惊的呢。
这几日,她还没去学校报到。
就在余家桥附近闲逛,她手里目前有三十余万的存款。
这时候不买两间商铺收租或者自用,都对不起她一直以来的谋划。
她可是知道的,现在的房价相对后世二十年后,那可相当于白送。
第112章 程丹琴的往事1
就在曹学雅围着余家桥附近每日东奔西走时,这日晚间回家后发现她妈情绪明显不对。
虽然看起来还是言笑晏晏,但她还是在她妈偶尔的愣神及时不时紧抿嘴唇的动作中发现了异常。
俩人也很默契,不想让曹德明担心。
吃完饭后以需要去外面购买东西为由出门去了。
出了后院,母女俩漫步在田野间,漫无目的的边走边聊。
程丹琴知道女儿大了,心思也细腻,很多事情瞒不过她的眼睛。
这次倒也没想过隐瞒,只是发生的太匆忙,她一时还没想好如何对女儿说。
曹学雅看她妈那纠结的表情,知道应不是工作上的事情。
这几日程丹琴在镇上一家服装店上班。
心情也从最开始的震惊到现在的慢慢接受,思想上已开始融入到省城的生活。
程丹琴眉毛轻轻拧着,双手无意识的搅在一起。
良久才有些纠结的开口:
“雅雅,今日我在店门口向外张望时,好似看到了你小舅舅。”
听到程丹琴如此说,曹学雅心中一句果然。
让她妈如此纠结与为难的一定是不是工作上的事。
果然与她外婆家有关。
重生回来后一直没提外婆家,也是因为知道在她很小时问过她妈。
但她妈每次听她提起她妈都难过许久。
后面她慢慢大了,懂事了,也就不再提了。
但上辈子,从她妈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感觉出来,她妈娘家应该就在省城。
只是具体在哪里,做什么,她倒不是很清楚。
这些事需要她妈自已想通,敞开胸怀再告诉她与爸爸。
他们可是一家人。
说完这话后,程丹琴静静的看着女儿,同时好似又想通过女儿回忆那久远的往事。
看着女儿亭亭玉立的站在那里,一转眼已经19岁。
而她也与娘家断绝了往来整整20年。
20年啊,人生有多少个20年呢!
每每夜深人静想起娘家时,她都默默流泪、心绪难平。
特别是前些日子搬到省城后,程丹琴更是频繁想起娘家。
但毕竟这么多年没有来往。
当年又发生了那些事。
她一时也是无从下手,反复纠结。
而且她也不知这么多年她没有再回去,家里人特别是父母,是如何看待她的?
这些事情一直憋在心里,直到今日下午看到一个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