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拿药当饭吃,也并没有十分见好。
而且曹学雅从老两口口中得知,其实他们在年轻时也有过另外几个孩子。
只是不知为什么,竟没有一个长大成人的。
金白竹是老四。
前面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全都没活过18岁。
而这最小的一个,从小病病歪歪的身体,倒是陪了他们这许多年。
听到老两口的遭遇,曹学雅心中只感觉震撼无比。
没想到俩人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
怕耽误曹学雅,两人没聊多久,老太太就让她先回去。
几人空着手出门,老太太也只拿了一个小小的包袱。
曹学雅知道他们也是极为不便。
没多久就原路返回了金家老两口的住处附近。
此时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大约傍晚五点多钟。
这会儿就去老两口的房间,实是有些不妥。
刚好她忙了一下午,肚子饿的咕咕叫。
她随意的在街旁边找了一家面馆, 看着里面客人络绎不绝,走进去点了一份海鲜面。
海鲜面量很大,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海产品,虾、蟹、鱿鱼、蛏子、蛤蜊等,料很足,而且味道鲜美。
就是价格有些贵,要20块钱一碗。
哪怕是对现在的省城的工资来讲,也绝不便宜。
曹学雅极喜欢吃这海鲜面,但也并不常吃。
只是偶尔嘴馋了,才出来打打牙祭。
吃完面后,曹学雅擦了擦嘴巴,这才慢条斯理的走出了面馆。
这会儿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但为了以防万一,曹学雅吃完饭后并没有立即来到金老头家。
而是来到了离金家老两口附近最近的一家新华书店。
她先是按照她爸给的书单逐一进行购买,有些没有找到的,则是根据她爸列出来的标题,找出相似或内容相仿的书籍,一并购买。
她爸的书籍买完后,她又来到了三楼卖高三毕业班资料的区域。
高三的书籍极多,她记性好,清楚哪些资料是她前几次已经买过的。
挑挑拣拣一番,各科均买了几份。
她爸和她自已的书,加起来可不少。
收银结账时,竟然要四百块钱,吓了她一跳。
最后拎着一个大大的袋子出来。
这时,时间也已来到了晚上快八点钟。
她走到一条漆黑的巷子旁,将手中的大大袋子快速的放入了空间储藏室中。
这才悠哉悠哉的往金家房子走去。
现在九十年代,晚上的夜生活不多。
走在八点的夜晚,路上行人已经不多。
十几分钟后来到金家院子前,站在门前,她犹豫了番,最终还是决定翻墙进入。
进入屋中,她打开了从空间中拿出来的手电筒。
将屋中金老太太已经打包好的各个包裹,一一收入空间储藏室。
在来之前,她已将储藏室的东西做了整理。
留出了很大一块区域放置金家的物品。
房间不大,不一会功夫,曹学雅就将几个房间中的物品全部收入了空间。
房间中空空荡荡,一根毛都没留下来。
再次检查了一遍,曹学雅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的跃上墙头,又无声无息的落地,很快,她的身影就消失在了黑夜中。
周围的邻居连一丝声响都没发现。
走出巷子,来到路口。
此时时间还不到九点。
但公交车已经停运。
无法,曹学雅只能快步跑起来。
好在她现在身体素质极好,倒也不觉得累。
约摸三十分钟不到,就来到了新买的位于丁家湾的房子。
同样的操作,她从墙头跃入院子。
此时,她抬头看了看夜晚的天空,发现天空星星满满,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心中有数。
她将空间中的大件物品,如柜子、座椅、沙发、床等物件各放在两个房间中。
其他杂七杂八零碎的物品,有些放在客厅,有些干脆就放在院子中。
就这么七零八落的随意摆着,也没准备收拾。
看一切差不多了,这才拍了拍手,一溜烟的快跑回到了余家桥的家中。
第124章 参观新房
曹学雅今日来回步行奔波了许久,回到家后累得够呛,简单洗漱后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第二日睡到了日上三竿,这才起床。
这时,她妈早已去上班。
而她爸则拿着昨日晚上曹学雅回来后,从空间取出来在新华书店新买的各类型专业书籍。
她爸手中拿的正是其中一本。
听到有响动,曹德明转过头来看到女儿,睡眼惺忪,头顶上有两撮小呆毛竖起来,十分可爱,他好笑的摇摇头:
“快去洗洗,你妈已经把早饭做好放在锅里温着,洗好后赶紧去吃饭。”
曹学雅点了点头后,就去忙活开了。
曹德明看着女儿那匆忙的背影,也是无奈的笑了笑。
接着又转身看起他手上昨日女儿新买的书。
昨日曹学雅回来的晚,程丹琴开门后,简单说了两句话,就上床去睡了。
早上曹德明起床后,看到客厅那厚厚的堆的高高的一本本新书。
顿时喜上眉梢!
没想到女儿行动如此迅速,上午说完,下午就买回来了。
他喜不自禁的拿着书,一本一本看过去.
除了一些他点名需要的经典版本的书籍,有些书可能是没有原版,女儿也给买了替代版。
心中喜悦不已。
要知道他有伤在家以来,无所事事,只能用书籍来打发时间。
但自从他将他的专业重新捡起来,发现他之前储备的技术知识,通过反思之前在工作中负责的项目。
这才发现了其中的很多问题。
他这会儿心中极为亢奋,知道虽然他现在腿脚不便,无法行走。
但若能够将他专业吃透,以后哪怕腿仍然不能重新站起来。
但他有信心,一定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重新发光发热。
他越是学习,越是发现现在国内的一些药品配置,存在很多问题。
他希望通过他现在的学习、思考、总结、融会贯通,在后期能够为我国的制药行业的进步,做出自已的贡献。
他有信心,也希望能够打破欧美、西方国家在制药行业的垄断地位。
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他心中甚至有一番更广阔的前景和规划。
但这毕竟是长期目标,当下还是需要将女儿新买过来的书籍吃透。
并将他以往在工作当中发现的问题,与现在国家药品研发的现状结合起来,两两相融。
在现有的制药水平中,做出一定的改善。
他是做技术的,深知一步一个脚印的重要性。
凡事必须做好坚实的基础,打好地基,适当时候才能够一飞冲天。
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而曹学雅这边来到厨房打水洗漱,同时边回想着刚刚她爸的反应,她只觉得她爸拿到书本后的那种眼中放光以及饥渴的状态,实在是令她有些佩服。
她想这才是真正尊重知识、渴望知识的的本来样子。
希望她爸在这些精神粮食的基础上,能够在未来脱胎换骨,取得属于他自已的辉煌成果。
她一直对她爸有信心。
心中微微一笑,望着上午九、十点钟的太阳,不由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未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吃完饭后时间已不早,曹学雅与她爸简单打了声招呼又出门去了。
曹德明这会对女儿也是有些无奈,今日看她起的晚,想来是昨日太累了,以为今日会在家休息一天,没想到这才吃过饭人又跑的没影了。
但女儿大了,很多事情他也管不了太多。
而且也知道女儿行事有分寸,未再多想,很快心思又沉入到手上的书本里。
曹学雅出了家门后直接来到公交车站台,不多久就坐上了前往丁家湾的公交车。
四十分钟后就来到了金家三口入住的招待所。
敲门进入,金家老两口对曹学雅这时候过来心中想法蠢蠢欲动。
看到两位老人家那眼神的探究,想来对昨日的搬家也是十分关心。
她也没有卖关子,很快就将昨日发生的事三言两语讲清楚。
当然她不可能把空间说出来,只说昨日晚上为避免邻居窥探,时间安排在夜里,找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路悄无声息就将家中所有物品搬上了她租来的一辆货车中。
连夜运到了她新买的房子处。
想到这会儿金家老宅所有的物品,已全部于昨日晚间搬到了新房子里。
甚至一件不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