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笙登时是欲哭无泪:这人是她邻居的邻居家的园丁,干完主人家的活计后,他也会出门找些兼职。她白天确实是付了他酬金,请他今日闲时为自己修一修院内的植物。
“好,好。”她点点头:“多谢。”
园丁好奇的看了她身旁那道黑影一眼,然后闭了嘴,告辞离去。等他们在路口拐了弯,林笙就听身边这位问道:“那是你家?”
“不是,是我亲戚的家。我有时候过来替他们看一看院子,要不然院子一荒,铺好的草皮就毁了。”
“不用编得这么细。”
她实话实说:“你不信我也没有办法。”
“当然。”
“你到底要带我走到哪里去?
“走完这条街,再拐一个弯。”
“如果拐了弯还是没到,那我可要叫了。”
“我的枪正顶着你。”
“你要是杀了我,那你就更逃不掉了。”
“实在逃不掉,那就逃不掉。”
“这么洒脱?是不是背了一身人命债、想着自己真死了也不冤?”
“对,一身的人命债,所以不差你一个。”
“哦……那恕我多嘴再问一句啊。”
“你还挺客气。”
“作恶也是分行业的,你具体是干哪一行的?绑票?偷盗?杀人越货?”
“你可以当我是名屠夫。”
“杀手?”
“只要付我钱,人,动物,我什么都杀。”
“那你刚才是杀程静农去了?我没看错、那里是程公馆吧?”
“我不关心他是谁。”
说到这里,他忽然攥着她的手臂收住脚步,因为前方的十字路口灯火闪烁,大队巡捕集结在那里,远方还有警笛声响。
除了巡捕之外,看热闹的观众也不少,有人兴许是看得厌倦了,溜达着往外走。林笙瞅准了一位面善的老者,等他走近时问道:“老先生,请问那边是怎么了?那路还让走不让了?”
老者答道:“走是能走——听说那条街上发生了人命案,死了好几个,白天死的,现在刚被人发现了尸首,巡捕要调查死人那家的左邻右舍,这才把街头街尾给拦住了——但你走是能走。”
林笙道了谢。等老者走远了,她就听耳畔又有气流吹拂而过,热烘烘的:“我要到你家住一夜,明天再走。”
“那是我亲戚家——”
腰间随即被枪管顶得一痒又一痛,她听他的声音开始变得不耐烦:“少撒谎,向后转!”
大批巡捕就在前方,而且是荷枪实弹。林笙到了这时,反倒是更不敢闹出大动静来。只能忍气吞声做了个向后转,然后他们像一对比较不知羞耻的情侣一般,连体人似的一路走了回去。
*
*
林笙所租的这座小洋楼,完全是一座空壳子,若说内中值钱的东西,除了洋楼本身之外,就是院子里的草皮和一圈新栽的花草了,任何盗贼来了,都只能空着进来、空着出去。所以林笙敢放心大胆的敞着大门,任由邻家的邻家的园丁随时过来干活。
二人走到院门前,林笙一手拎着东西,一手被那人制了住。而那人一手抓着林笙的胳膊,一手握枪抵着她的腰。
“开门。”他说。
“大门没锁,可你这么抓着我我怎么推门?”
随即就听一声大响,他一脚将大门踹开了。她吓了一跳,咬牙切齿的怒道:“你轻一点!整条街都听见了!”
他侧身一脚将大门又踢了上:“你好像比我还怕见人。”
借着月光,他看着她,皮笑肉不笑:“很怪,是不是?”
不等她回答,他对着楼门一摆头:“继续。”
她走到楼门前,这回俯身放下了手里的包裹盒子,今天没带皮包,她从小口袋里曲曲折折的掏钥匙。他方才那一脚还是过于惊天动地了,外头都有人按了汽车喇叭,这个时候按喇叭,或许是一种警告。
钥匙插进锁孔,她拧开锁推开门。门内墙壁就有电灯开关,她伸手先开了灯,让灯光照亮了那一地机关埋伏似的家具零件,也照亮了她和他。
这也是一种手段。在黑暗中如同虫蛇一般肆意横行的人,往往到了亮处就会下意识的瑟缩。她也要用灯光照他一下,而且也要第一时间确定他的伤情。如果伤得不重,那么这人有枪,自己就还要和他斗智斗勇;如果已经是快要回光返照,那么她就得开始筹划如何处理尸首了。
可在灯光亮起的那一刹那,关闭的院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门外站着整整齐齐的一家人,一家人背后停着一辆大汽车。
来者竟是房东一家!
第3章 大恶人与大善人
林笙方才一摁开关,门内过道以及门外檐下悬着的几盏电灯,全亮了。崭崭新的大号电灯泡,夜里一亮、光芒万丈,她和他简直像是舞台上的人、直接站到了聚光灯下。
先进门说话的人是房东太太,房东一家不是一般的阔,在这条街上建造了三幢房屋,一幢空着,两幢租了,而负责房屋出租事宜的房东太太对林笙这位租客很满意:租金预付得很痛快,一切也都肯按照规章办事,该怎样就怎样,不像房东太太印象中的那些外地人、不懂规矩又爱胡搅蛮缠。而且林笙说她家里只有两个人,她从日本先来到上海,她先生暂时停留在北方老家处理些杂务,随后也会来到,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人口,尤其是他们没小孩子,这一点非常好,房东太太就没见过哪个小孩子能忍住不在白墙上乱写乱画。
此刻见了聚光灯下的两个人,房东太太一边寒暄,一边从皮包里拿出了一串小钥匙,是露台玻璃门以及几扇房门的暗锁钥匙,上回交房时忘记了给林笙,这回房东太太特地带来当面给她,同时也有要事要说——房东一家这就要往码头乘夜间出发的邮轮往美国去,探望在那边安家的姑奶奶,一来一回少说也是大几个月的工夫。在这期间,租客必然联系不到房东,若是房屋出了问题,可以看那包钥匙小纸条上的电话号码,打那个电话就可以。
林笙只觉手臂一松,这小子倒是识相,没有对她死抓到底,让她可以若无其事的走过去接钥匙。
而房东太太说完了正事,见这院子已被修整得有模有样,越发感觉自己是遇了好房客,又对着前方点点头,笑问林笙:“林先生到啦?”
林笙扭头也看了他一眼,他一身黑衣,倒是看不出身上有血。
“其实姓林的是我,我娘家姓林。他是——”她欲言又止的笑笑,似乎也有点不好意思:“今天刚到的上海,我们下午出去逛了逛霞飞路。”又看了他一眼,她显出恨铁不成钢的惆怅和惭愧,含羞带笑的:“他比我年纪小一点,什么都不懂,见了人也不会讲话,闷葫芦似的。”
房东太太立刻做出猜测:这林小姐——不,林太太,应该是位家世不错的独生女儿,招赘了个无用的小丈夫,两口子一起吃太太的老本儿。但她无意评价人家的家务事,笑语了几句就要走,要走未走之际,左邻有人出门,正好认识房东一家,见了他们这个整整齐齐的势头,免不了要走来打个招呼,顺便往林笙家中望一望,再向这新搬来的一对小夫妇问候一声。偏巧此时,右舍的人也坐着洋车回了来,并且带着附近杀人案的大新闻。右舍向左邻与房东报告新闻之时,捎带手也把中间这一户夫妇当成了听众,说是“死了一片,满街都是巡捕”。
如此喧嚣一场之后,左邻右舍各自回家,房东一家也挤上汽车绝尘而去。林笙关了院门上了门闩,一边忙一边心想:“完了。”
完了,正经的丈夫还没找到,这个来历不明的亡命徒先在邻居面前亮了相。早知如此,在房东太太刚误会时自己就该否认。
她宁可让人误以为她是背着丈夫在上海轧姘头,反正她又没打算在这条街上立一座贞节牌坊。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风流和可疑是两个性质的词,她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弄些个没名没分的男子回家鬼混,那是她风流或下流;可她今天弄个男人说是丈夫,明天丈夫忽然又换了张新面孔,那就透着她可疑了。
而她现在又是绝对不可以可疑的。在计划完成之前,她必须得是绝对的清白。
“别慌。”她推了推大门,确定大门关严实了,这才转身走向楼门,边走边告诉自己:“情况很糟糕,慌也没有用。”
楼门前空荡荡,那人已经自作主张的先进去了,门口地上的礼物也没了。
她当即也进了门,这回她连楼门也反锁了上,以免再来不速之客。楼内的电灯也全亮了,她闻声走去客厅,正好看见他环顾四周,将那一串精美的大包小裹放到了腿旁的茶几上。
茶几是客厅内唯一的一件家具,蒙着厚厚一层灰尘。
他在客厅里兜了一圈,右手始终握着手枪。虽然他是一身黑衣,可背对着灯光时,能看见他右侧腰间湿漉漉的反光,是鲜血将衣服彻底浸透。而他的步伐牵扯着他的腰伤,疼痛顺着腰侧一路灼烧下去,让他显出了几分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