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过去挨着兄长坐下,有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走到她身边唤:“二姐姐!”
许舒窈方才跟着阮氏把这些人都认了一遍,记得眼前的小娘子是沈府年岁最小的五姑娘,便朝她笑道:“你是五妹妹吧?”
那女孩儿点点头,“我叫沈若宁,那二姐姐呢?四姐姐说你之前唤许舒窈,可你来了我们沈家,不如叫沈舒窈吧!”
对面有一个看起来皮肤白皙、身段苗条的妇人走过来嗔道:“你这孩子!太多话了。”
又转头一脸歉意地看着许舒窈道:“侄女儿不要与她一般见识。”
许舒窈认出这妇人是沈府的三夫人卢氏,忙笑道:“不碍事,我倒觉得五妹妹的建议不错。”
父母兄长并未告诉她在沈家的闺名是什么。
可既然回来了,总不能再冠着以前的许姓,她心里虽然有些遗憾,却也不是那种抱残守缺的人。
不过,这五妹妹说的也有道理,只改变姓氏,而保留名字。
那样大家唤她时,就还是窈窈。
因为五妹妹的这句话,众人的视线都朝她望了过来。
阮氏一时有些迟疑,陶陶出生时是有闺名的。
她朝不远处的丈夫望去,便听沈熹年道:“沈舒窈,挺好的名儿!”
只是接着却听他对自己的兄长沈长柏道:“原先静姝记到二房名下也是为了延续与成国公府的亲事,可如今那孩子已经去了皇子府,这亲事一说便不存在了。且兄长膝下空虚,不若趁着陶陶回归,重开族谱之际,让两房的孩子各归各位!”
沈家有规定小孩儿满了六岁才可入族谱,许舒窈走丢时才两岁,并未在族谱上留下只言片语。
阮氏这会正在喝茶,听到丈夫的这番话后差点握不住手中的杯子。
她又悄悄地朝蒋氏看去,见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显然是与自己一样被吓住了。
阮氏心里觉得这事不太好,大房当初送静姝过来看重的是父母嫡出的身份。
若是各归各位,那静姝在身世上只怕被那位石家的正妃压得抬不起头。
只是,阮氏到底不敢顶撞自己的夫君。
除了他们这些局中人,便是三房四房这会也都默不作声地望着沈熹年与沈长柏。
沈长柏原先还打着呵呵,想说一句二弟你别开玩笑。
可望着沈熹年那张没有一丝儿笑意的脸,愣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这时候,门口突然有脚步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便看到一身青布直裰的沈老爷子。
老人家身后跟着的小厮手里还捧着一颗菘菜。
沈太傅转头吩咐那小厮把菜送去厨房,才道:“就按熹年说的办吧!”
老爷子的话一锤定音,沈长柏嘴唇张了又张,最后还是恹恹地应了声是。
许舒窈全程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父亲还是挺不错的。
只是为自己昨儿才认回的这位名义上的母亲感到悲哀。
养着别人的女儿,为了她跑到国公府低三下四,结果那女儿还把自己的嫡子给害了。
这事情怎么看怎么的匪夷所思。
第138章 回国公府
大房与二房之间的事,三房四房也不便掺和。
三老爷沈玉堂倒是认可二哥的做法。
陶陶都回来了,那二房的资源便应该用在自家的儿女身上。
长兄又没有孩儿,把静姝认回去,与亲生女儿正大光明的来往不好吗?
不过,四老爷沈存中却是以为兄长操之过急了。
如今储君未定。
之前拿侄女儿作亲生女儿来养,又是贴嫁妆又是给银子。
就这么金尊玉贵地娇养大,突然在这节骨眼上撂挑子,着实有些不划算。
虽然他心里也觉得二皇子并非好的储君人选。
朱睿景的贤德流于表面,暗地里结党篡权,并无一国之君的大气。
可大皇子看起来也不合适。
朱晏清性柔手软,即便皇上递了他一把如萧墨那样的好刀,也还是在储君的人选上举棋不定。
只是,眼下既然是父亲的决定,沈存中又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别的考量。
沈府众人每至休沐日便会到颐园看望沈太傅,之后会一道用完午膳再离开。
今日自是也不例外。
总体来说,这一顿午膳用得较为压抑。
约莫是因为方才的事,大房两夫妇几乎是全程一声不吭地扒完了碗里的饭菜便起身告辞。
许舒窈用午膳的时候,偶尔与男子那桌的兄长视线对上,见他满面喜色,似乎是等这个结果很久了。
只有她的母亲阮氏低着头,似是一副做错事的样子。
许舒窈不再看她。
等用完午膳,便先回了自己的明秀院。
想到父亲稍后会带她回国公府,又换了一身衣裳,重梳了发髻。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便有人来唤她过去。
许舒窈到二门的时候,见自己的父母与兄长都穿戴一新地等在那儿,在他们的身后,正排列着三辆马车。
她与阮氏坐了一辆,父亲与兄长坐了另一辆。
前头那辆,阮氏没有说,许舒窈猜应该是给国公府众人备的礼品。
许是父亲说了什么,眼前的母亲这会倒是面上好看了一些,可到底眉间轻蹙着,似有化不开的愁绪。
许舒窈想到那日的寺院里、几乎奄奄一息的兄长,忍了忍还是问:“母亲是有什么烦心事么?”
阮氏面上一滞,有些嗑巴地道:“没……没有,你别担心。”
“母亲是觉得愧对大姐姐?”
阮氏抬起头,看着她,脸色有些苍白,“也没有。只是觉得大家之前都好好儿的,突然就……就这样了。”
“大约只有母亲一人觉得好好儿的,在清宁寺里,兄长差点被害死,母亲要听听我的丫鬟说说救人的过程么?”许舒窈话说得很直接,声气却又不紧不慢。
“我以为静姝不会那么做……我……”阮氏摇着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母亲!”许舒窈打断她,认真地道:“在兄长与沈静姝之间,您只能选择一个。”
她说这句话后,阮氏倒是突然安静下来了。
在她的心里,到底还是儿子与夫君更重一些。
只是当日见长子平安回来后,她一方面对静姝能做出那样的事感到怀疑,认为其中或许有些误会。
毕竟之前在家里,长子就不待见这位妹妹。
另一方面,阮氏是有些鸵鸟心态地不敢去追究那个真相。
之后的马车里,母女二人都再未出声。
可时间过得很快,许舒窈不过是打个盹,他们就到了成国公府,那看门的管事见到沈家齐齐整整的一行人,也有些发愣。
府里都在传表姑娘找回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他起先还不敢信,这会却是眼见为实了。
两家原本就很熟,又有许舒窈在场,倒是不用费心等里头的主母出来迎接。
许舒窈直接把人往松鹤堂领。
萧老夫人这会才歇完晌,就听说沈府来了人。
忙让身边的仆妇去春晖堂请长媳过来。
只是想了想,又对外面的人吩咐道:“顺便让二夫人也过来!”
毕竟是她是窈窈的姨母。
沈熹年已经很多年没有来拜会过这位国公府的老太君了。
只今日到了后却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三个大礼,之后才一脸恭敬地道:“熹年多谢府上这三年来对我们陶陶的照顾,也多谢老太君把这孩子带在身边教养。熹年心里感激不尽!今日备了些薄礼,望老太君笑纳!”
接着便有跟过来的仆妇把礼品一件一件地往里头搬。
国公府原已经足够富贵显荣,可沈熹年带来的不是寻常的金银器物,珠宝玉石,而是难得一见的书画孤本,价值连城的前朝遗作。
这就有些珍贵了。
萧老夫人笑道:“我与这孩子有缘,加上她人乖巧聪慧,老婆子我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当不得你这大礼。能认回亲人我也替窈窈高兴,这孩子不容易,懂事得让人心疼。老婆子只说一句,望沈家日后能好好地待她。”
许舒窈站在旁边,看着这位老人,忍不住红了眼眶。
想到自己当日接近萧老夫人的初衷,像她这样洞悉世事的人,又怎么会看不出一个小娘子的讨好包藏着目的呢?
可对方还是心怀善意地接纳了她,又马上给了她想要的。
那样的恰到好处。
许舒窈走过去郑重的磕了头才道:“老夫人!窈窈对不起您,没有把自己的身世向您和盘托出,我……”
萧老夫人搀起她:“不用说,我都知道,你也别觉得愧疚,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你这孩子为了阿弟吃了不少苦,眼下是苦尽甘来了,只是……即便你的亲生父母在场,我也还是与你透个底。日后若你有什么困难,一样可以来松鹤堂,来国公府,这儿便是你的第二个家。”萧老夫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