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江心想这能怪谁?他可是刚吃完饭就提醒媳妇早睡早起来着。
虽然有点小情绪,但他更不忍心在媳妇伤口上撒盐,于是什么都没说,一味的抱起扑在被子上无力动弹的人,动作熟练又轻柔搬进被窝里,盖好被子,接着自己也躺了进去,熄灯睡觉。
“老公晚安。”柳素琴只来得说这么一句,就两眼一闭失去意识了。
今年回老家的队伍,少了个林全生,却又多了好几个人,行李也相应增加了,老邓一辆车显然不够,林南江让对方喊了个朋友,两辆车早早等在他家楼下,顺顺当当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检票上车的过程也很顺利,忙而不乱,一行人依旧是夜深时下车、走出车站大厅。
不过这次在旅客匆匆的火车站小广场,仿佛听到有谁在喊他们,林南江最先反应过来,“我好像听见了姐夫的声音?”
柳素琴闻言跟他一起张望起来,不过还是林南江个子高占优势,他很快发现了人群中使劲挥手二姐夫何胜利,快走几步,双方顺利会师,等她带着娘家众人过去,对方已经跟林南江这个舅子简单寒暄完,正解释他深夜出现在车站的原因。
第84章 芳芳小机灵鬼。
何胜利年初跟小舅子林南河结伴来县里学开车, 郎舅俩共同努力、互相鼓励,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里通过所有考试,结束学习, 接着又拉上小舅子一起投奔远房亲戚何大武的车队。
他们家跟大武哥的关系已经出五服了,只能说攀得上一点关系, 但不多。
不过何胜利父亲曾经救过何大武的命, 早些年还是半大小子的他去河里摸鱼, 游到一半不小心腿抽筋,差点就淹死了, 还是何父注意到动静,当机立断跳下水把人捞了上岸。
何大武这人是有点匪气在身上,说好听点是讲江湖义气,否则也不能白手起家组建起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
要知道这年头跑运输还属于高危工作,在省内周边线跑一跑还好, 多少算是同乡,能通融通融,换成长途线, 才不管你是谁, 也半句不听你忽悠, 有些穷疯了的村民光明正大设路障抢劫,报警都没用, 屡教不改,被抓进去大不了蹲两年, 放出来重操旧业, 反正都是没本的买卖,干一票吃两年,不亏。
何大武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混出头, 只能说手段心性样样不缺,有股狠劲,但该大方的也非常大方,像是车队早期就跟着他的那几位司机,都是他过命的好兄弟,这些年纷纷在县里买了车子房子,媳妇孩子统统安顿得很好。
反而是何大武这个当老板,只最开始在城里买了个院子,稍微收拾下把媳妇孩子和父母都接到城里住下,后来赚的钱就都投入到车队里了,家人还住着稍显破旧的院落,父母惦记的老家房子也顾不上修,十几二十万的大卡车却买了一辆又一辆。
直到今年,他发现车队再扩张已经有点管不过来,这才停止了继续买卡车货车的打算,年底算算盈余,发现今年赚的钱,完全可以买个街面上的铺子,让媳妇和爹妈随便做点小生意,给他们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剩下的钱,再买辆二十万的面包车刚刚好。
依着何大武以前的想法,他手头宽裕的第一件事,必然是满足父母的心愿,回老家盖个最豪华漂亮的别墅,好让乡亲们一天三顿的上门来吹捧他爸妈。
但这几个月何胜利不是带着小舅子跑到他收下干活来么。
何大武做人做事讲究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敢拦路抢劫他的路霸,他不怕拼个鱼死网破,但对他有恩的,比如小时候救过他命的何父,他发达后也没有抛之脑后,逢年过节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拎着好酒好烟去找何叔喝两杯。
他也想多报答一些,奈何人家不需要。
何家可是他们村子里的一流人家,何父小时候跟着地主家的少爷读了些书,能写会算,公社时期被推选做了大队会计,后来大队部解散,成立村支部,他也在其中担任了个不大不小的职务,以前领着工资,现在则是退休金养老金,数目不多,也足够农村人家每月的开销了,生活十分滋润。
更何况何胜利还有个在部队里当军官的大哥,娶了领导的女儿,正是意气风发、保卫祖国的时候,短期内基本没有转业回乡的可能,作为长子却常年无法照看父母,何大哥只能一味的给家里打钱作为补偿。
何胜利的妹妹也很出息,念了高中,何大哥先是托关系给她在单位找了个临时工的活儿,后来又把转业回乡的战友介绍给妹子,然后在娘家和婆家的一起努力下,何小姑的临时工顺利转正,端上了何父最期盼的铁饭碗。
何家怕给在部队的老大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一家子都很低调,住着青砖瓦房,一点也不羡慕某些大户人家的二层小洋楼。
不过再怎么低调,真正亲近的人家也多少清楚他们的底细,像是何大武,便一直都知道何叔并不缺他钱财物质方面的报答。
他这些年不仅没能真正报恩,反而还欠下更多的人情,有时候生意上遇到麻烦,跑断腿都解决不了,也只能求到何叔跟前,而何叔只要打一个电话,不论找大儿子和还是小女婿,最后轻松摆平对他来说像是天大的麻烦。
何大武对此心情复杂,半无奈半庆幸吧,最后本着债多了不愁的心理,养成了一回村就带着好酒去陪何叔喝两杯的习惯。
老爷子也就好这口了。
至于报恩什么的,慢慢来吧,总会有机会的。
如今这机会还真给他等到了。
说实话,比何大武预料的要快一些,但并不意外。
站在旁观者清的角度,他对何家的情况,看得要比何父更清楚一些。
他们家三个儿女,长子是公认的有出息,上过战场立过军功,是一条响当当的英雄汉子;小女儿也在城里端上了铁饭碗,嫁的老公大小是个单位的二把手,也脱离了平民老百姓的范畴;唯独他家老二从始至终窝在村里种田,连带着媳妇儿子也只能当泥腿子,村里人当面夸何父有个孝顺的儿子,背地里没少嫌弃何胜利,认为他就是没出息,比不上大哥小妹,干脆赖在父母身边啃老。
但何大武知道何胜利不是这种人,这些年他每每上门找何叔喝酒,何胜利都有陪同,三个人一起打开话匣子,聊起外面的形势以及生意上一些不必保密的事,何胜利也总能跟上他的话题,何大武就知道,他比村里很多人都更有想法,也有能力,在老家种地,靠着自己琢磨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和简单的维修,再有何叔以前的香火情,顺利接管了村里的拖拉机,给自己找了份外快。
他一直留在村里,说到底是何父要求的。
放寄予厚望的长子去部队打拼,把乖巧贴心的小女儿弄进城里端铁饭碗,听话孝顺的二儿子留在身边尽孝,这大概是属于他们老一辈独有的生存智慧,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点小心思,何叔不必明说,只看他们给何胜利找了个同样为人厚道又孝顺、而不是那种掐尖要强的媳妇,何大武就看得真真切切,何叔对二儿子是真没别的期望,只希望他踏踏实实在身边,尽孝的同时,也让大哥小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为人民服务。
反正他们家又不缺钱,以后老大老幺事业发展得好,也不会让他白白牺牲的。
何大武能理解这种想法,但不赞同。
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在村子里待了一辈子,残忍一点来说,他的思想和眼光都落伍了,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向钱看齐,用一句话形容当前社会的风气,那就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所以说,何大哥何小妹在自己的单位混得再好、再受人尊敬,又跟在老家种地的何胜利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是会那种以权谋私、大肆为自己人敛财,还是能把自己的工资福利分出来补偿人家?
都不能的,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何胜利夫妻的牺牲,对他们自己毫无益处,甚至还可能耽误孩子的教育发展。
再说句难听的,什么时候何叔两口子没了,何胜利跟端铁饭碗的大哥小妹家怕也只剩下面子情,都已经不是一个阶级的人,又能与多少感情呢?
何大武看得出来,何叔对长子充满自豪,但更亲近满意的其实是何胜利这个次子,毕竟是唯一在身边照顾老人的儿子,老爷子也是真心希望老二家过得好,对老二的独子更是满心满眼的疼爱,可能老旧的观念加上一点点私心作祟,让他始终把老二拘在身边不放。
同样的,何大武也不希望自己尊敬感恩的老爷子临到老了这个后悔,看出何胜利对他的工作感兴趣后,他每次都会多提提自己工作上的事,争取就算说服不了固执的老爷子,也要对何胜利潜移默化,让他自己下决心迈出这一步。
不过在何大武的计划里,这一天大概要好些年后才会实现,何胜利有点聪明,可惜太过孝顺,甚至有些愚孝了,让他忤逆老爷子的心意,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