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留守妈妈想开了_清越流歌【完结】(187)

  “不嫌弃不嫌弃,快进屋。”柳素琴二哥二嫂何止是不嫌弃,嘴角都要咧到耳后根了,匆匆把东西堆在客厅,两口子亲自领着他们参观家里。

  柳二哥家盖房,没找柳素琴借钱,但柳平主动借了三千,因此经费充裕,弄得相当不错,外面贴了漂亮的瓷砖,内部刷了白墙,一楼地板是流行的水磨石,耐脏耐造,二楼及以上则接受了柳素琴的建议,贴了瓷砖,所以大家在楼梯处换了拖鞋上去。

  二嫂特意给他们准备了新拖鞋,手工钩织的那种,连小芳芳也有一双,是小巧的、钩着绿叶红花的毛线拖鞋,她非常喜欢,穿着新鞋子,追着舅舅家的哥哥姐姐,哒哒哒的跑上二楼。

  第116章 旅游。

  柳二婶骄傲给他们介绍, 家里的新拖鞋都是她娘家妈和姐妹们亲手钩的,一针一线都是对她在镇上盖新房的欢喜和祝福,边说边领着人上了二楼, 又指着光可鉴人的地板笑道,“玉婷这丫头, 自从暑假从你们那回来, 天天把‘我姑姑家如何如何’挂在嘴边, 小嘴巴没个把门,不过好歹也让我们知道了些城里的情况, 原来大城市的人家里都铺地板或者光滑的瓷砖,还别说,这瓷砖虽然光秃秃的、没有水磨石那种漂亮的花纹,可铺在地上,再摆好家具, 整个屋子显得简单大方又明亮,比楼下花里胡哨的都更好看些。”

  “总之我们什么都不懂,凡事多跟你们大城市的人学着总没错。”柳二婶总结完, 又献宝似的对柳素琴说, “我妈和大姐她们闲来无事, 一次性送了十几双拖鞋过来,我们也穿不过来, 特意留了几双颜色花纹最好看的,素琴你们到时候带回深市, 听说你们家经常有朋友去做客?多备点拖鞋正好方便待客。”

  柳素琴参观着二哥家比她记忆中更宽敞漂亮的小楼房, 内心正欣慰着,冷不丁听到二嫂的叮嘱,一下子麻爪了。

  他们每次回来过节, 总要背着大包小包的农家特产回城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连手工织的拖鞋都不放过了吗?

  柳素琴内心是拒绝的,老家的特产也就算了,尤其是腊肉,经过一个冬天的柴火慢熏,那香味和口感,不是在外面靠太阳晒的腊肉可以比拟的。

  所以面对送自家熏腊肉腊肠的亲朋好友们,她一向来者不拒,送多少要多少,家里吃饭的人多,不怕吃不完。

  再说陈大爷李亮等外地朋友,也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爱上了这一口,给朋友们分一分,还有点不够吃呢。

  但拖鞋这种超市随处可见的商品,就没必要千里迢迢从老家带回去了吧?

  柳素琴正犹豫着该怎么拒绝,才能让二嫂在打消这个念头的同时,还不觉得心意被辜负,只是还没组织好语言,钱菊香已经替她拍板决定了,“好啊,自己做的拖鞋又结实又保暖,看着就比外面买的更耐穿,我到时候带几双过去。”

  柳二嫂是真心想送,看婆婆一点不客气直接应下,她只有高兴的份,当下笑道,“行,我到时候帮您一起收拾。”

  柳素琴一看老妈要代劳,不用麻烦自己大包小包,这才心情轻松的接受这份好意。

  众人参观过楼上的客厅和卧室,以及格局和城里精装修差不多的厕所淋浴间后,再次回到一楼,一边烤火一边磕着花生瓜子。

  柳二哥也是才刚刚正式搬到镇上,跟附近街坊领居还在接触磨合中,不像在村里那么如鱼得水,家里要比往年清冷一些,大家烤烤火聊聊天,然后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几个孩子却丝毫不受影响,镇上的同龄孩子比村里多,玩的花样也多,柳强和柳玉婷兄妹带着俩小朋友,迅速跟镇上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就像鱼入大海,一下就跑没影了。

  天刚擦黑,柳二哥家新打的圆形大餐桌已经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孩子们依然不见踪影,柳平跟着二哥去喊人,兄弟俩生生跑了两条街才把人找回来。

  阖家团圆,作为主人的柳二哥亲自点燃了一万响的鞭炮。

  在乡下,这种规格的鞭炮一般用于结婚等大型喜事,过年鞭炮都是五百到一千响的,柳二哥斥巨资买了一条万响鞭,可见他对在新家摆年夜饭的重视之情。

  点燃引线,柳二哥捂着耳朵飞快跑回家关门,和家人们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这条万响鞭持续了几分钟,仿佛打开了什么信号,这里刚停下,四面八方又响起了爆竹声,所以大门始终没打开,室内早早开了灯,一家人坐在宽敞的客厅推杯换盏,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度过了一个热闹和谐的新年。

  柳素琴和林南江也带了两箱烟花过来,吃饱喝足,天也完全黑了,一家人正好爬到楼顶平台放烟花。

  站在一望无际的楼顶,仰头看着烟花在夜幕中炸开成一朵朵绚烂花朵,最后化作点点流星划过天际,画面美不胜收。

  家里孩子都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兴奋到忘乎所以,一边使劲仰着脖子看天空,一边尖叫跺脚、欢呼雀跃,激动到不行。

  大人虽然表现得矜持很多,但久久仰头凝视的动作,也将他们的欢喜和激动暴露无遗。

  见气氛正好,林南江开始带头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其他人也早有准备,纷纷开始掏口袋。

  刚玩了灿烂的烟花,马上又一叠厚厚的红包入账,孩子们都快要乐疯了,小芳芳也有样学样,跟着哥哥姐姐嗷嗷叫唤,下楼的时候,小嗓子喊哑了。

  众人在楼顶吹了小半个钟头的冷风,兴奋劲下去,一个个冻得搓手跺脚,忙不迭跑下楼烤火取暖。

  孩子们火力旺,没几分钟身子就重新热乎起来了,他们也坐不住了,开始在各个房间四处乱窜,柳玉婷更是缠着爸妈问,“姑姑家有好看的电视,我们家什么时候买电视呀?”

  大过年的不好骂人,柳二嫂于是亲切的回答,“我看你像个电视!”

  柳二哥则好脾气摸摸闺女的脑袋,“你不是说要听姑姑的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也在大城市生活吗?家里买了电视机,你的心思可就不在学习上,还怎么考大学。爸爸妈妈是为你好,才不买电视的。”

  目前才上小二年级,一个文凭都没拿到的小姑娘成功被忽悠瘸了,就差对天发誓她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爸爸妈妈的苦心。

  当然这个理由也只有小孩子们会信,在场大人都知道,柳二哥家没买电视的理由只有一个——囊中羞涩。

  盖这栋房子不仅掏空了两口子的家底,还欠了不少外债,目测全部还清也得花个三五年,这其中大头来自钱菊香和柳老根,老两口在深市打工,收入比他们还高,目前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可以放着慢慢还。

  不过借大哥小弟、师傅和老丈人的那部分,柳二哥还是想争取一两年内还清,保不准他们什么时候就有要用钱的地方。

  因此他们近两年都没有买电视的计划。

  没有电视,不代表没有消遣,柳二嫂从抽屉里找出几幅崭新的扑克牌招呼大家,大人小孩各开一桌,玩得热火朝天。

  玩到九点多,柳素琴和林南江提出告辞,被众人拉着好好挽留了一番。

  柳二哥他们提前准备了客房,就连柳大哥都同意拖家带口在镇上好好住几天,自然也是真心挽留妹妹一家的。

  只是柳素琴他们开车也方便,从镇上回婆家也才一个多小时,便不想太过打扰,拉扯一番,还是在娘家人整整齐齐的目送下,开车回了林家。

  夜路太黑,为了安全起见,林南江降低了车速,到家已经快十一点了,不过兄弟们都还在林父林母的堂屋里烤火聊天,两口子也抱着熟睡的小芳芳去堂屋打了声招呼,表示先回房安顿好孩子,再过来一起守岁。

  把睡得跟小猪仔一样沉的闺女轻轻放在床上,林南江突然感叹道,“要不是玉婷缠着她爸妈要买电视,我都还没发现老家也没电视,爸妈大过年的只能找人嗑嗑瓜子说说话,多少有点冷清,是不是该给他们买台电视了?”

  柳素琴正轻手轻脚给闺女换睡衣,一边指挥林南江去打热水来洗漱,一边附和,“你都是能开得起小轿车的林老板了,不说给老家修桥修路,连台电视机都舍不得给爹妈买,确实不像话。”

  “那明年过年给爸妈把彩电添上?”林南江摸着下巴想了想,又摇头,“害,明年还不一定回来呢,说不定又去外面过年了,我觉得海岛,港城还有云省的气候,都很适合过年度假。”

  听他提起港岛,柳素琴也蛮期待的。

  他们第一次的港岛之行,手头还是比较拮据,只能抠抠搜搜的花大钱,眼下一年过去,手握大把现金流,不说花钱不眨眼,但至少不会出现毫无节制、差点把卡刷爆的窘境了。

  于是她也重新燃起了去港城购物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这说明他们每一年都在变得更好,这样的日子真有盼头嘛。柳素琴这么想着,就更不会否定林南江的提议了,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我们回不回来不要紧,打钱就好了,到时候直接让爸妈他们自己去挑喜欢的品牌型号,算是咱俩的孝敬和补偿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清越流歌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