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素琴心想她不过是占了重生的优势,室内家装目前尚在起步阶段,可往后推几十年,这行已经快玩出花了,开始往那什么智能科技方向发展,各种风格的装修案例更是网上一搜一大把,她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的,某音某手某书都玩得很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不,根据上网以及自身经验,随便一出手就把专业设计师给镇住了。
她自己也很满意这个实际效果,可林南江吹成这样,柳素琴多少还是有点心虚,赶紧转移了话题,“老公,时间不早了,你先骑车去饭店定午饭吧,我们要的量大,错开午饭高峰期,也不至于等半天。”
林南江一看手表,确实十点多了,要点一二十道菜呢,哪怕厨师很专业,至少也要一个多小时吧,打包回来装盘上桌,差不多也十二点了,正好开饭,他赶紧点头应了,又跟客人们打了招呼,便匆匆带上钱包和钥匙出了门。
至于菜单,这些天已经商量出二三十道,具体要看饭店的食材储备进行调整。不过准备充分就是让人底气十足,林南江一点也不担心凑不齐一桌丰盛又美味的午餐。
男主人临时离开,林全生便挺身而出帮忙洗切水果、招待客人,还带着朋友们去看了他以后住的房间,得到所有人羡慕嫉妒恨的打趣,他表示一本满足,过了半个多小时又去找柳素琴,“家里还有什么事吗?没有的话,我去饭店看看,南江一个人也没法拎那么多菜上楼。”
“去吧,我跟张大妈在呢。”柳素琴说完,看到被朋友们轮流抱着逗弄的闺女怀里还搂着奶瓶、翘着小脚一脸惬意的样子,又一拍脑门补充道,“对了全生哥,你们看着买点酒水饮料回来,家里什么都没准备呢。”
林全生已经走到门口,头也不抬应了一声,便咚咚咚下楼了。
柳素琴这里确实不缺人手,现成的馒头开火蒸上就行了,李红和陈大妈她们还非要挤进厨房帮忙,她都有点无奈了,“厨房没多少活,真不用你们,去客厅吃点水果零食吧。”
可陈大妈非是不听,抢着去洗水槽清洗她刚从橱柜里翻出来的碗筷杯碟,张大妈现学现卖的教道,“水龙头开关拧左边,等一会就有热水出来了。”
陈大妈笑眯眯,“这个我知道,阿明那也有热水器,洗碗洗澡都是现成的热水,可方便了。”
大妈们见怪不怪,反而是李红这个年轻人倍感大开眼界,更舍不得走了,殷切的在厨房里帮忙递个碗、送个抹布的,一边忙活一边念念叨叨,“哎呀,有钱真好,衣服不用自己洗,热水也不需要烧,我今天可算是见世面了……”
陈大妈则是一边洗碗,一边跟柳素琴和张大妈感叹,“你们住城里了,以后我没人陪我一起做饭,都有点不习惯呢。”
柳素琴笑道:“来都来了,要不您跟陈大爷也多住几天?咱们也好多聚聚。”
“是打算住几天,应该能赶上你们的饭店开业。”
“不是饭店,就一间小面馆喔。”柳素琴笑着纠正了一句,又说了开业时间,“太好了,都要来捧场啊,到时候给你们免单。”
陈大爷刚从卫生间出来,路过厨房门口听到这话,停下来认真提醒道,“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但是免单可不行,小柳,你们做生意开张一定要收钱的,以后才能财源滚滚。”
柳素琴虚心受教,“好,我知道了。”
心想陈大爷说的很有道理,做生意还是要图个彩头,免单打折都不可取,他们本身就是小本买卖,开业活动可以想想别的方案,比如赠送饮料小菜什么的?柳素琴暂且把这点记在心里,等有空再跟林南江和林全生商量。
林全生推荐的饭店果然不错,厨师就是老板自己,带着两个徒弟把后厨打理得井井有条,菜烧得又快又好,两人把饭菜拎回家,又重新装盘摆满一大桌时,时间也才堪堪十一点半。
不过也可以开饭了。
这一上午还是挺折腾的,大家伙都饥肠辘辘了,哪怕家里凳子不够,好多人是端着碗筷站在桌子旁干饭,依然不影响他们吃得喷香。
饭后,柳素琴又和陈大妈把小汤圆煮出来,每人碗里分上几个,算是饭后小甜点,搬家的第一顿饭就圆满收尾了。
这一桌子都是硬菜,鸡鸭鱼肉海鲜应有尽有,照顾了所有人的喜好,每个人也都吃得满嘴流油。吃饱喝足,除了陈家明下午还要上班,打了招呼提前离开,其他人包括陈大爷两口子都懒得动弹,三三俩俩聊着天。
唯一可惜的是今天太忙,没工夫给电视装上天线,不然开着电视侃大山,气氛还要更热烈几分。
不过客厅茶几堆满了水果饮料零食,大家嗑嗑瓜子闲聊,也是很惬意的。
柳素琴也很惬意,现成的饭菜,不需要她埋头在厨房忙活大半天,吃完饭还有人抢着收拾餐桌厨房,她擦擦嘴,就抱着孩子去卧室喂奶哄睡,顺便跟小姐妹们聊聊八卦。
以前住在村里,她们常常放假跑来找她玩,柳素琴也不觉得多无聊,但搬到城里就没那么方便了。
他们都没边防证,今天能理直气壮的进城,是因为从始至终跟着他们活动,又一路坐着车,被抽查的概率不大,即便真查到他们头上,林南江也有办法搪塞,一行人有一个人带齐了证件就行,好声好气解释一番,再塞包烟什么的,基本都能混过去。
可要是李红他们单独来城里找她,在路上被查的概率就很大了,而且一抓一个准,百口莫辩的那种。柳素琴还不至于让人家冒这么大的风险来找她聚会,可让她亲自去关外接送小姐妹,她也没那么闲。
总之往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柳素琴多少有些遗憾的。
小姐妹们倒是没想这么多,还在感慨她从此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还是深市这样的大城市,繁华又热闹,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那叫一个便利,真真是令人羡慕。
柳素琴闻言心里一动,开口提醒,“城里不仅便利,工资也高,这几个月南江和全生负责装修房子,因此跑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也看到很多厂子的招工启事,他们稍微打听了下,发现关内不管大厂小厂,工资普遍比关外高出几十一百的,加班的话除了计件,还有额外的补贴,比方说加班超过四小时,或者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厂里就要给夜宵补贴,哪怕每次只有三五块,一个月也能多领百八十块,是不是?”
“真的吗?”
看到几人亮起的眸子,柳素琴继续爆大料,“还有更厉害的,听说那种外国人投资的电子厂,普通车间的工资都能开到八百到一千!就是这种厂子要求也高,好像要求初高中或者中专学历来着。”
“妈呀!”李红激动的一拍大腿,“早听说关内待遇好,没想到好成这样,我们要是一开始就来关内干活,这些年得多赚好几千了吧!”
今天来的三个女孩,一个是柳素琴隔壁村的同乡,也不在同一个厂,还是出来打工后渐渐玩到一起的,另一个人柳素琴同宿舍的女工,朝夕相处下来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至于李红,是工作后柳素琴认识的第一个好友。
那时候她们还在上一家小作坊,两人都受不了混乱的宿舍环境,于是一拍即合约定跑路,李红便找同乡打听到现在这个厂子各方面都不错,考察过后,拉着柳素琴一起跳槽。
后来带柳素琴来深市的表姐也回去结婚了,李红也就成了她最亲密的人。
她们最要好的时候,可以用异父异母的亲姐妹来形容了。
李红这个“我们”,指的也是她俩。
好姐妹为她们这些年少赚的工资扼腕叹息,仿佛错过了一个亿,柳素琴却好笑的提醒她,“现在知道也不晚,边防证更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办。”
接着简单介绍了她在村里通过金大妈她孙子办边防证的流程,“我那个是年前办的,也不知道最近涨价了没,但再怎样也比找那些不知深浅的黄牛强,而且大林这边给的是真证,合理合法,这点完全不用担心。。”
柳素琴如今买了房,暂时还不打算把户口迁到特区,所以依然是外地人,边防证还需要每年更新,她离开村子前特意去金大妈家打过招呼,她孙子大林非常爽快的表示,以后有需要只管打电话回村里,或者跟他爷爷奶奶说一声也行。
既然如此,大林应该也不会介意她安利朋友去办业务的。
说起来,柳素琴重生回二十多岁,心理年龄好像也回到了年轻时候,偶尔还跟林南江打情骂俏、打打闹闹,一点看不出几十年的代沟。
但有些时候,她的思维和心性又是超乎意料的老成。
就像是她已经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知道未来如何发展的柳素琴,当然无比确定自己的选择,更相信只要好友接受她的建议,这辈子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能衣食无忧,可她完全没有朋友必须接受她“正确道路”的那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