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还没正式行动,是他在到处找夜宵街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盲点,那就是他们的店居然没有营业执照!
林南江当然不是故意的,主要这会儿资讯不发达,同行什么的人家敝帚自珍还来不及,无亲无故的,又怎么会主动提醒这些?而他们以前在关外摆摊,不仅从来没见过检查的场面,连个摊位费都不用交,来去自由,以至于林南江以为在城里开店也这么简单,有个店面装修好就能开业,完全没想过这玩意需要办手续。
柳素琴知道这个大失误时,也抹了一把冷汗,还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问题不大。
但这事也给她提了个醒,网上说的对,重生果然不涨智商,以后不能仗着自己有金手指就掉以轻心、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
总之,林南江前面几天都在忙活这个事情,当然他是在店里上午十一点前,和下午两点后这个时间抽空去办的,没耽误做生意,效率也慢了些,也幸好只要补一个执照,其他像是食品安全证、健康证消防证什么的相关规定还没出台,省了很多事。
现在执照也拿到了,林南江把它挂在收银台后面,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还挺有成就感,他们可是堂堂正正的合法经营,说出去多有排面啊。
解决了这件大事,他们才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副业,今天晚上就要出摊了。
不过还有一事让柳素琴措手不及,林南江和林全生商量了几天,完全没有按照她给的方向,算奖金或者提成,直接搞了个分成模式——当然只限于夜宵摊分成,面馆属于两口子,林南江就连执照都主动写媳妇的名字,真正落实她老板娘的身份,所以没提前请示老板娘,他也只敢做夜宵摊的主。
两人约定夜宵摊的收入四六开,林南江拿六成。
柳素琴乍一听简直目瞪口呆,心想孩子她爸以前看着挺精明挺靠谱啊,好兄弟也坚持明算账的,怎么突然性情大变做起慈善来了,难道他也被人穿了?
看到媳妇的反应,林南江还在那不紧不慢的安抚道,“老婆,你先别急,这四成当然不是白送的,首先粉面馆和夜宵摊属于两码事,店里早中晚分别只忙两三个小时,后面晚上还会提前一些打烊,那一天加起来大概九个小时,这个工作就很轻松了,全生的工资也相应的做出调整,他以后还是每月一千。而夜宵摊属于我们合伙,他只出人出力气,工具和车子都是我们的,这个投资得算在里面,我们当然要占大头,三七或者二八都是合理的……”
柳素琴忍不住点头,哪怕是三七分,她都不会这么震惊。
“只是我想着白天颠勺,夜宵摊还要忙活到半夜,确实是个辛苦活,媳妇你也老担心我的身体,那既然开始合伙,夜宵摊就我俩轮流掌勺好了,全生偶尔在店里炒个粉,味道已经像模像样了,再多练一练也不差什么。不过他听了我的想法,主动要求夜宵摊他一个人掌勺,以后出摊我就负责收钱打包,这样也能轻松一些。我心想不错啊,增加了收入,身体也不累……不过这样就是全生出力最多,不说对半分,至少也该给他四成利润吧?”
听了这么长的前情提要,柳素琴终于打心底认可了林南江的方案。
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哪怕在上辈子走到相敬如宾、相顾无言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矛盾,这辈子更是还在新婚燕尔呢,用林全生的话来说就没见过比他们更黏糊恶心的两口子。
所以柳素琴总是说心疼林南江的身体吃不消,有提供情绪价值、给他加油鼓劲的成份,但也是真的不希望他牺牲健康换取金钱。
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如今家里三套住宅一个铺面,其实每月的租金都够维持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了,林南江再随便找点营生,就能让他们过得很滋润了。
更别提她也准备断奶后出来工作。
倘若林南江想躺平,柳素琴不会有任何意见,他就踏踏实实守着这家粉面馆养老就行,维持现在的生意,一年轻松入账二三十万;哪怕生意不好,想来也有个一二十万的,他们计划的商品房私家车依然能实现,最多就是圆梦的期限拉长三五年。
一辈子那么长,又不是明天就不活了,自家等得起。
万万没想到她不急了,林南江却似乎在她日复一日的鸡血洗脑下,有了该死的胜负欲,已经看不上一天赚一千的“小生意”了。
害,人生真是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
柳素琴当时嘴上鼓励林南江主业副业两开花,心里想的却是使劲肝吧,现在还是一身使不完的牛劲,等过段时间肝不动了,他自己就老实了。
或者坚持到明年,她也出来工作,林南江看到两口子一起赚钱的速度,压力小了,也就不这么着急了。
说到底,她一开始并不认为这个夜宵摊能坚持多久。
不过现在嘛,柳素琴突然觉得他们说不定真能搞出些名堂,林南江的脑子也比她想象的灵活多了,连这种方式都想得出来。
摆摊毕竟不像正儿八经开店,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当初他们拿着区区五千存款,就敢在深市租房创业,林全生存在她这里的积蓄远超这个数,只要他想,随时可以出去单飞。只是林全生做人比较讲义气,在关外那会儿算是他们最艰难的时期,离不开这个能干又可以信赖的帮手,他也从来没想过撒手不管。
此一时彼一时,他们搬到城里,顿时房子车子铺子哪哪不缺,还有个照顾孩子洗衣做饭一把抓的阿姨,这日子谁看了不说一句滋润?反而是林全生自己,房子车子媳妇依然一个都还没着落呢。
林全生为他们的成就高兴是一回事,不代表他不会为自己着急,不过是出于情分和道义,让他一时半刻还没想过单干的可能性。
可一旦进了城给他们打工,最后还是要出去摆摊,那人家为什么不自己单干?
这也是柳素琴之间不好看他们副业的原因。
林南江提出彼此合伙,简直是神来一笔。
朝夕相处半年多,柳素琴多少能看出来,林全生本质上不爱折腾,也不怎么争强好胜,不是林南江这种一旦有了机会,就开始不服输、力争上游的性子。
这个“不争”,不是说林全生没有吃苦上进的心气,论吃苦耐劳,他跟林南江不分上下,毕竟是从缺衣少食走过来的,这方面谁都不差。但林全生少了点锐气,比起独当一面事事操心,他更愿意做被安排的那个,自己只管冲锋陷阵。
林南江想出来的合伙模式,不要太适合这种体质。
试想一下,自己什么本钱都不用出,就当上了二老板,按照他们以前在关外卖夜宵的经验,四成利润每晚也能分到两三百,加上本职工资,分分钟月入上万,上面还有个大老板顶着,进货记账跟各路人士打交道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他照旧只要埋头干活,跟白给有什么区别?
林全生此刻怕不是死心塌地想跟好哥们干一辈子了。
当然站在他的角度或许赚了,但林南江永远不亏,包括柳素琴也觉得像是白捡的,夜宵摊不用林南江掌勺,以他现在的年纪和身体底子,确实跟休息差不多了,这样还额外增加四五百的收入,要啥自行车呢?
柳素琴举双手双脚支持,顺便提了一点建议,“全生哥一个人负责夜宵摊掌勺,也是个体力活,主要是他白天在店里端盘子刷碗并不轻松,就怕这下轮到他身体吃不消了,要不店里再请个洗碗工?这样全生哥只要端端盘子擦擦桌子,工作量没那么大。”
“还可以这样?”林南江也不想压榨好兄弟,可他思维没打开,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
柳素琴语气轻松,“试试呗,年轻人看不上刷碗的活计,四五十的大爷大妈应该不会介意,反正也没门槛,有手就会。”
林南江听到这里,突然福至心灵,“既然招大爷大妈,工资也不用开太高,三五百的应该就够了?”
柳素琴表示认同。
林南江已经跟她商量过,等副业搞起来,他和林全生白天也要开始养精蓄锐,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没什么客人,可以轮流回去休息,只留一个人守店就行,下午两点以后则直接打烊,两人都回去睡个午觉,五点左右开门。
他们都这么自由了,洗碗工更没必要一直守在店里,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下班,回家做做家务、帮儿女接送小孩上学放学什么的,相当于打零工的自由度,却领着正式工的工资,哪怕这工资低一些,也肯定是不缺人应聘的。
林南江很高兴的表示,等下回店里就去门口贴招工启事,接着又要媳妇帮他写这个告示。
两口子都是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却天差地别,林南江早把那些知识还给老师了,柳素琴则是两辈子一直保持看小说的习惯,也算是阅读了,她本身性格和思想也更为细腻,对文字的敏感度还在,家里需要写什么东西,比如说之前的招租告示、开店前宣传都是她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