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抛夫弃子之后_盖子拧不开【完结】(85)

  马儿突然受惊,这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长平公主还在试,侍从的马哪一匹更好,试图找到一匹合眼缘的。停留在一匹棕色骏马旁边,刚准备握住缰绳翻身上马,却听到马儿凄厉的嘶鸣,转而是马车飞奔过桃林,突然刮起的一阵大风。

  底下人被这场景吓坏,全都乱了套。长平公主大叫一声:“章娘!”下意识就要冲过去,用自己身体阻止马儿往悬崖奔去。

  可关键时刻,那些个侍女被吓得四散而逃,凌乱的脚步声混乱不堪,长平公主即使想冲过去,也被侍女们生生阻挡了步子。

  眼看马车离悬崖越来越近,长平公主大吼一声:“快去救人!”

  可平时一直听命于自己的侍卫,如今一个个的,脚下仿佛生根了一般,立在原地不动。

  “你,你们!你们要造反吗!”长平公主被气得目肿筋浮,形如人鬼,凄厉大吼道。

  她话音刚落下,那马车已经奔到尽头,马儿似乎没有意识一般,脚掌大步往前跨,一瞬间,马车跌入悬崖,空中除却一声棕马的嘶鸣,再没有其它了。

  一切都没了。

  长平公主眼睁睁看着载着良媛的马车,就这样驶入悬崖。意识有些混乱,整个人呆呆傻傻站在原地,脸上早没了一开始的血色。她不可置信,低声问:“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声音还有些颤抖。

  侍卫抱拳行礼:“属下们是奉皇后娘娘懿旨行事”。

  “皇后娘娘?母后,她的懿旨?”

  长平公主瞪大眼眼睛,脸上全是不可置信,她觉得自己耳朵出问题了,要么就是理解能力有问题,居然听不懂侍卫的回话。

  什么叫皇后娘娘的懿旨,母后,要杀了良媛?刚生下皇长孙的良媛?

  长平公主觉得,这个玩笑有些过分了。

  长平公主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她将手中的马鞭狠狠甩向侍卫:“狗东西,皇后娘娘何时下了这样的懿旨?怕不是你意图谋害良媛,还妄想栽赃到皇后娘娘身上!”

  “说!到底是何人指使的你们!”

  “再不说,本宫命人把你们拖下去喂狗!”

  突然反应过来,如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下去救人。李洛华不愿相信梁含章就这么死了,继续吼道:“走啊,快下去救人!若平安把人救上来,本宫恕你们无罪!”

  说着就要冲到悬崖边上。旁边在石桌布置的那位宫女拦住公主,开口道:“公主不必忙活了,奴婢在良媛喝茶的茶杯沿口上涂了毒药,良媛现下若没被摔死,只怕毒药发作,也被毒死了”。

  长平公主听完,似听到什么惊人噩耗般,浑身瘫软在地,不言不语,形如木人。

  第57章

  今日太子出府频频发生怪事, 先是佩戴在腰间的和田玉佩莫名断了线,玉佩摔落在地, 被摔得四分五裂。

  再而是马车的轮子突然出了问题,走不动了,太子无法,只好转为骑马。

  本来太子出门一直是骑马的,但良媛说如今接近夏日,太阳烈得很,让他坐马车去皇宫。太子拗不过良媛,只好照她说的做。

  如今圣体违和,由两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不过, 皇帝的压力虽然减轻了, 一应军机要物却全然落在监国的太子身上,虽然不用上早朝,太子还是得每日到玄光殿处理奏疏,接见大臣。

  王驾刚到玄光殿, 外殿已经围着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 手里捧着奏疏,想必是遇到难以裁决之事, 故而亲自前来讨太子的示下。

  李琤翻身下马,略微整理下仪容,薄唇紧抿,神情严肃,便携着一股微风大步踏入殿内。

  户部尚书抢先上前一步,请示道:“殿下,今年南越一带遭遇旱灾,粮食无法正常种下, 四散而逃的流民越来越多,恐放任下去会招来民变”。

  这事李琤已经事先知道了,也吩咐相应官员从别处调来官粮运到南越,以缓解饥民的燃眉之急。

  但因去年举国上下大部分地方都遭受了旱灾,洪涝和蝗灾等,并没有存储下多少粮食,如今运几千石过去,分发到数百万灾民手中,无异于杯水车薪。

  李琤坐在官帽椅上,看着手中的奏疏,秀气的眉渐渐拢起。

  太子:“今年国帑周转如何?”

  那户部尚书面露难色,犹豫着道:“国帑已经周转不开,若要安抚灾民,起码得拨两百万下去,可如今国事蜩螗,若真把二百万全拨下去,整个京城官员几个月的俸禄,只怕都发不出来”。

  老尚书站得久了,略微调整了下身子,颤颤巍巍继续汇报:“况且前些时日刚从内帑拨出去一百万两,给贤王殿下修理别院。就算拖欠京官几个月的俸禄,恐怕也难以回还周转”。

  这里倒要提一句,原本被褫夺封号降为庶人的贤王,因钦天监的监正放言,道贤王乃瑶宫祥瑞下凡,有震民渡厄,以定国本之功。不应屈居于庶人之列,而应该恢复他作为大晋皇子的尊贵身份。

  否则,若天降神怒,惹怒天君,将会降大灾难于百姓,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中。

  不知百官信没信,反正圣上是信了,不仅恢复贤王皇二子的身份,还为了之前对贤王的误会作弥补,特批工部要为贤王重新修建一座大些的府邸,而今这一百万,是圣上前不久刚批下去的折子。

  圣上疼爱幼子,要为其重修府邸,底下官员无不敢不从。只是,若这一百万两就这么拨出去,今年的南越灾荒,又该如何?

  户部尚书不敢忤逆天子,又不想放任南越灾民,使之越闹越大激发民变。何况,若这一百万两拨出去,国库就真的没钱了。到时候,数百万的黎民生计如何?

  贤王府的府邸可以迟一些再修建,但南越遭受饥荒的灾民,却万万不可再等下去了!户部尚书无法,只好来求助太子,让太子来拿主意。

  “给贤王修理别院?这是何人下的旨意,孤怎从未听说过?”太子将手中奏疏丢在黄花梨木翘头桌上,面带冷色,不虞问道。

  “这,此乃圣上亲自提出并且批示的,老臣这里有敕书”,户部尚书以为太子不了解此事,正准备将敕书呈递上来。

  却没料到,太子竟看也不看,甩甩袖子从官帽椅上站起来,面无表情:“如今孤行监国之权,大大小小的敕书皆要经过孤之手,若没有孤亲自批示,那么,这些敕令就是假的”。

  “可,上面有圣上的私印……”

  李琤:“父皇重病缠身,时常神志不清,身边宦官难免为非作歹,谁知道这敕令到底是圣上之意,还是阉狗之意?”

  “殿下,这……”

  “好了!圣上从未下过这道敕令,王尚书,你在尚书之位上坐了多年,与圣上君臣佐使多年,难道圣上为人如何,你竟不知吗?”

  “把为贤王修筑别院的这一项开销撤下,将南越灾民所需的两百万银两补齐,至于俸禄,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先拖欠半年,还有宫中的一应开支,能省则省,势必要将银钱凑出来”。

  太子吩咐完,负手立于金兽熏炉前,袅袅青烟自身边飘过,衬得储君身姿愈发颀长高大,眉眼如画,丰姿隽爽。

  他忧心道:“如今天降大难于我晋朝,国事艰难,正是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之形状,唯有孤与众位爱卿齐心协力,方能顺利度过难关”。

  又道:“今年生灵涂炭,民生之艰,孤作为太子理应做出表率。孤决定:一个月后皇长孙的百日宴,一切从简,将这一项省出来的开支,全拨到南越百姓手中”。

  户部尚书大惊:"殿下,皇长孙的降生,是大晋的福音,是大晋朝的延续。长孙血脉金贵,断没有委屈之理"。

  李琤:“爱卿不必再劝,孤心意已决。不知如此,可能凑出二百万两白银?”

  王尚书汗颜:“自然能够”。

  “如此便好,爱卿需知,朝野上下盯着这笔银子的不止一两个,国之蠹虫屡屡除不尽。爱卿要向孤保证,保证这笔银子一分不少,送到灾民手中”。

  王尚书连连跪下叩首:“臣定不辱殿下使命!即使拼了老臣这条命,也断不能让南越百姓少一口饭吃!”

  太子幽幽看着他,眼底藏着一抹深意。王尚书顿时大惊,莫非殿下怀疑他会私吞赃款,故而露出如此表情?

  可,既然殿下怀疑,为何还将此重任交给他?难道说,太子的眼神,有另外的深意?

  皇长孙,是了,殿下吩咐皇长孙的百日宴一切从简,为了大晋的子民,甚至委屈自己膝下唯一的长子。太子身为储君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贤王的别院还有修筑的必要吗?

  实在没必要了。

  太子此举是告诉自己,谁才是大晋王朝真正的掌舵者,他一介旧臣,应该听从谁的命令。

  若是之前,王尚书必定誓死追随圣上,可如今圣上日渐老迈,甚至做出一些昏聩的决定。如今更是偏疼贤王,甚至想借用原本应该下拨给百姓的官银,为贤王修筑别院。置百万生民于不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破镜重圆  先婚后爱  高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