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抛夫弃子之后_盖子拧不开【完结】(97)

  他想斥责良媛,是她小人之心,太子光明磊落君子坦荡,如何会做这般龌龊之事?定然是她犯下大错,殿下与帝后才容不下她。

  这是唯一的解释。

  可目光触及到女子泪水涟涟,垂眸而泣的娇弱模样。她眼底蓄满泪水,眼尾因哭泣而殷红。她的眼神带着害怕,委屈,却独独没有精明的算计。

  黑白分明的杏眼,满是未曾沾染世俗的澄净。她的眼睛是干净的,她的心呢,是否干净?

  这时候,一直在身边没说话的高氏开口:“君实,为娘说得没错吧,杳杳伤成这样,就是被人陷害的,你身为兄长,不照顾好她也就罢了,居然还把杳杳往火坑里推!”

  庄君实讷讷不敢言。他很想提醒自家娘亲,这并不是他们的杳杳。

  可,这话到底没说出来。

  第65章

  最后的结果连庄秉怀自个儿也没想到, 他居然就这么放梁含章走了?还是在未禀明太子的情况下?

  她说她要下南州,此生远离权力的争斗场, 再不参与是非纠葛中。庄秉怀见她一个弱女子独自到千里之外讨生活,不知为何,心里总担心着。

  从他见梁含章第一面起,就感觉对方给他一种亲切之感,让自己每每看到她,心底就泛起怜惜。

  他很清楚,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与男女之情无甚关联。

  这感觉,是从何而起的呢?

  如今因高氏的缘故, 梁含章认高氏为义母, 换而言之,他作为高氏之子,良媛就是她义兄。

  作为义兄,既然把人从鬼门关救出来了, 自然是想护她周全的。得知良媛要下南州后, 他想的是派几个侍卫在她身边守着,以防不测。

  良媛却谢绝了他好意, 只收下几锭银子,背着一个小包袱就乔装离开了。

  这五年来,他住在长安,作为天子身边的近臣,庄秉怀无比清楚建平帝思念孝德皇后到了何种地步。

  小太子两三岁时,已经能跑会跳,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了。小小的脑袋瓜里,时不时蹦出一个“娘亲”, 旋即小太子又有些疑惑,似是不知道娘亲代表的意思,也不清楚自己娘亲在哪里。

  建平帝虽从未用言语表达过自己对孝德皇后的思念,但从帝王日渐冷硬的脾气,逐渐瘦削的身体,时不时冒出的白发。无一处不表明,孝德皇后之死,于他而言打击有多大。

  有时候看着父子俩可怜巴巴的,庄秉怀恨不得把真相告诉建平帝。只是,他已经答应了章娘,要严守这个秘密。

  不能食言。

  当年建平帝登基,把梁含章立为皇后,又把李怀周立为太子之时,庄秉怀就书信一封告知她,询问梁含章是否想回归曾经的生活。

  若她有此打算,庄秉怀可以当中间的传话人。

  可梁含章回信中明白表达了不愿,她说往事已了,如今在南州,她寻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帝王一时深情,不代表他能做到长情。她不是王太后,李琤也不是惠安帝,她们之间缘起于欲/望,并不曾有更深的情感依托。

  她做不到如王太后那般的巾帼英雄,更不知应该如何把握一个男人的心思。在她看来,李琤之所以念念不忘,一是为了名声,二则,只怕他还未寻到他的意中人。

  可能这些猜测实在小人之心,但梁含章向来不忌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太子此时也许真有些对她难以忘怀,只因她是太子第一个女人,还为他生下孩子。

  而且,她溘然长逝在太子对她情感最热烈的时候,加之心底愧疚作祟,种种原因之下,化为了众人口中的一句称赞——陛下对先皇后情深义重。

  当真情深义重吗?梁含章觉得未必。

  她还是维持原状,让朝野上下和建平帝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起码这样,李琤看在她的面上,会善待孩子,日后周儿与其他皇子产生冲突时,他会站在周儿身边。

  如果此时回去,只怕要将原本平和的一切,搅得天翻地覆。起码,她之死,是皇室丑闻的遮羞布,不是吗?

  梁含章坚定如此,庄秉怀也只好按下心思。

  五年前高氏认了梁含章这个女儿后,精神便时好时坏,有时没看到她身影,便会崩溃大哭,颇有种小孩子得不到糖果吃的闹腾感。

  庄秉怀无奈,只好时不时带她下一趟南州,与梁含章见见面。

  奇怪的是,在庄府时,高氏看不到女儿会崩溃。到了南州,与梁含章见面时,她又不敢确定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否就是她的孩子。

  南州处在岭南,天气恶劣,瘴气环绕气候湿热,高氏身子习惯长安的气候,来到南州往往住不了几天。

  加之庄秉怀公务繁忙,不可能陪母亲住多久。有时候他实在抽不开时间,便会派心腹将母亲护送到南州。

  往往去看一趟梁含章,高氏回来后精神能好上几个月。有时与之交谈时,她言语犀利思路清晰,庄秉怀都觉得她不似生病之人。

  陆陆续续经过几年调理,高氏的病已经不怎么反复了,她能冷静接受梁含章不是自己女儿的事实,也清楚自己亲生女儿并未找到。

  她忧心女儿,也担心远在千里之外的梁含章,时不时就要问儿子,章娘在南州过得如何,可曾叮嘱当地官府好好护着她?

  庄秉怀自是耐心回答母亲问题。

  在他看来,虽然亲生妹妹未曾找到,母亲也接受了章娘不是杳杳的事实。如今认了章娘为义女,有章娘时不时陪他,也不失为一种慰藉。

  ……

  此番帝王南巡是微服私访,皇帝带了太子出门,并一干青龙卫于身边护卫,还有几位天子近臣,庄秉怀赫然在列。

  得知庄侯爷母亲于不久前已前往南州了,建平帝不禁好奇:“高夫人这般钟情南州?她有什么亲人在南州吗?”

  庄秉怀暗自腹诽,有陛下您的孝德皇后在南州,且母亲前往南州,去探望的也是孝德皇后。

  只是,心里话到底不敢真正说出来。只随口道:“母亲喜食岭南新鲜荔枝,为此不惜亲自前往南州”。

  建平帝若有所思“唔”了声。

  帝王此番微服私访,之所以选在六月,就是借着这机会让太子好好看看大晋江山,了解各地风土民情。

  一个储君,只会在御书房端坐着念书听筵讲,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一定阅历,才会让太子的每一个决定,都考虑到黎民百姓。

  建平帝自认不是明君,否则也不会有孔恕敏之流时不时犯颜死谏了。但,建平帝却希望太子日后做个明君,能亲贤远佞,能御下有术,把大晋江山治理得更好。

  这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期盼。

  刚好,岭南多荔枝,在长安极难吃到新鲜的。李琤想着当年良媛随口戏言,说喜欢岭南风光。

  李怀周这个做儿子的,偏好大抵与母亲相似,就想着带他去一趟南州,感受一下当地人文。顺便让孩子品尝下新鲜的荔枝。

  李怀周得知父皇要悄悄带自己下南州,激动得直接扑到建平帝怀中,小嘴叭叭往他脸上亲。

  建平帝被他亲得一脸口水,无奈皱眉:“李怀周!”

  李怀周毛茸茸的小脑袋抬起来,狡黠笑着,自然看清自家父皇脸上不悦又无可奈何的表情。

  朗声道:“儿臣太兴奋了,实在没忍住”。

  李琤不欲太子做温室里的娇花,虽然太子身体柔弱,南州又离长安千里之遥,这一来一回,恐小孩身板受不住。

  可太医说只要一路上做好防范措施,照小殿下现在的身板子,大抵是无碍的。

  这些年来,无数仙丹妙药源源不断往紫宸殿输送,以为这位尊贵无比的太子殿下养身体。

  除了用药膳调理,李琤还给太子找了几个武师傅,日日清晨督促太子早起练功,强身健体。

  如今小太子身板子与同年龄壮硕的孩子比较,是有些弱的。但他脸色相较之前来说颇为红润,整天都有无限精力折腾太傅和建平帝。

  建平帝见小儿精力充沛,又对南州之行无比向往,便连心底最后一点担心也没了。

  虽说是微服私访,可随皇帝和太子一起南下的,还有几位固定为太子请平安脉的太医,随时护卫太子安全。

  经过数十日筹谋,一艘载着皇家贵胄的轮船,从帝国中心长安出发,沿渭河东行,出潼关,经华州、陕州,到达东都洛阳;再从洛阳转入通济渠抵达扬州,后从扬州转入长江,抵潭州。

  自潭州转湘江水路,继续南行,到达衡州。后改为陆路马车,翻过无数连绵山岭,最终成功抵达南州。

  可以说,从长安来一趟南州,可谓跨越千山万水。

  初到南州,李怀周便对当地湿热的气候有些不习惯,发起低热。好在太医们早有准备,精心照料着,虽然小家伙恹恹在榻上躺了两天,痊愈后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此番南下,建平帝并不打算惊动当地州府官员,为了不引人怀疑,他与太子假扮走南闯北的一对商人父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破镜重圆  先婚后爱  高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