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山脚一片死寂,小金灵窝在袖间躁动不安,东隅盘腿而坐,默念修炼心法,将手拢进袖中安抚,培养与它的心灵感应。
太阳仿佛也畏惧冬日的严寒,辰时前后,才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下数万道金芒,驱散阴冷灰霾,也好似驱逐了妖气。
因为小金灵安静了下来。
马车沿着宽阔齐整的石道上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和草木的气息,行至半山腰,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平地出现在眼前。
一位身披玄铁明光甲的魁梧将领上前,自称折冲都尉杨毅德,接到陈刺史传信,便一直在此处迎候特使。
杨都尉话不多,径直领着墨淮桑一行前往事发的僧房,顺道介绍此间的情况。
先前接到陈刺史的求助,他派了一位别将领着一百名兵士前来相助,后来事态升级,他亲自率领五百兵士增援,不仅将慧能的僧房团团围住,还封住山中各处要道,防止村民强行上山举行祭祀。
慧能住持的僧房隐于寺庙东侧的竹林深处,远远看过去,白墙青瓦,檐角下悬铜制风铎[1],偶有山风经过,隐约传来轻声脆响。
若忽略周围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防卫,此地处处禅意清幽。
走近些,东隅才发现僧房的门窗处,贴满了各种符纸。
“这些鬼画符你可认得?”墨淮桑突然侧身弯腰凑近东隅耳边发问。
她被唬得一跳,心里翻了无数个白眼,面上小声地委婉哄劝:“这些能人异士都是府君请来的,必是藏龙卧虎,咱们是不是谨言慎行为好?以免高人误会咱们不尊重他们……”
墨淮桑嗤笑:“我就看不惯你胆小如鼠的怂样,你好歹师承薛老头,难道比别人差?再说了,薛老头教你的不也是鬼画符吗?还有,本少卿屈尊纡贵弯腰跟你悄悄说的。”
东隅无语地看向毫无敬畏心的狂妄少卿,悄悄话哪有这样说得人人都听见的?
不料杨都尉也点头附和:“府君请来的方士、道士,只是来装模照样地念念咒、贴了些符纸,不瞒少卿,我也怀疑这些能否挡得住那……住持……”
小金灵盘在袖中极为安静,想必此处没有什么妖气,东隅心下大定,安抚杨都尉:“都尉别急,劳烦您带我们去里间探一探。”
杨都尉不再多言,率先走向门口,士兵恭敬行礼后,为众人拉开雕刻着莲花图案的厚重木门。
墨言早已带着侍卫,和陈都尉一起,将墨淮桑和东隅围在中间,提刀戒备。
一股浓浓的檀香混杂着香烛的气息扑面而来,各墙角处数十根如婴儿手臂粗的蜡烛,将僧房照得亮如白昼。
映入眼帘的是闭目端坐在禅塌上的僧人。
他跏趺而坐[2],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在膝盖上,结禅定印[3],似乎已然开悟成道。然而他的面容平静,眉目安详,仿佛只是闭目养神,下一瞬便能睁开眼继续诵经。
亲眼见到的震撼,让东隅全身泛起鸡皮疙瘩,她不由倒吸了口凉气,慧能大师已经死去将近一个月,纵使在数九寒天,尸体也不可能毫无变化,何况这具尸体还经历过火化。
再看慧能,东隅便觉得他那仿似菩萨低眉垂目的面容,被凝固在一种近乎妖异的宁静中。
小金灵的安静,预示着此处安全,东隅示意无事,步出包围圈,忍着内心的恐惧,仔细打量四周。
她自以为隐藏得极好,微颤抖的手指和畏缩的步伐,却都被墨淮桑收入眼底。
他大步上前,停在慧能身前的三步开外,懒散叉腰,漫不经心地唤道:“祈东隅,本少卿带你来就是让你干活的,你可别想偷懒。”
高度紧张的东隅,冷不丁被叫到,吓得立马用手捂住胸口,默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慢吞吞挪到墨淮桑身后,望了望眼前人宽阔挺拔的背,心突然就安定下来。
对,天塌下来,都有无礼少卿顶着。
她将大部分身体藏在墨淮桑身后,只探头打量“案发现场”。
果然,离得近才能看得清。
一丈见方的禅塌居中而设,青灰蒲团旁,几颗佛珠随意散落,珠子圆润光滑,看得出经年摩挲的痕迹,应是慧能的,可能是在打斗中被弄断。
榻前立紫檀经案,案面除了翻开的经书,还摆放了一只鎏金莲纹香炉,一只莲瓣鎏金烛台。
东侧整墙设竹制经橱,分格存放着佛教典籍,依据陈刺史的说法,那些典籍都已经被仔细翻看过,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案几上被慧能在“圆寂”前翻阅的经书是《妙法莲华经》,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向大众宣讲的经书,起初寺监便是以“慧能住持受到佛祖点拨而突然悟道圆寂”为由,拒绝了司法参军的调查。
眼下,东隅紧紧盯着案几上的经书,想拿过来仔细查看。
“少卿。”她舔了舔唇,扯了扯墨淮桑的袍袖,“我觉得那本经书有古怪……”
墨淮桑垂眼,瞥了一眼不知何时被小神婆抓住的袍袖,唇角飞快掠过一抹笑。
他状似没有察觉,径直上前将经书取来,嘴里满是嫌弃:“陈刺史不是仔细查过了吗?能有什么古怪……”
“等等!”
墨淮桑听到东隅出声,立刻停止翻阅,就见她小心翼翼接过经书,仔细端详后,似乎有所发现,仿佛也不再害怕,猛然冲到经案前,一寸寸地细密扫过案面,甚至揭开香炉盖,细细拨弄。
他突然心里发毛,小神婆这般模样……
来不及思考,他一个箭步冲上前,握住她的手臂:“祈东隅,你是中邪了还是见鬼了?”
“少卿,快看!”东隅双手合并,捧到墨淮桑跟前,眼里满是兴奋与期待。
墨淮桑看着空无一物的掌心,越发确定小神婆哪里出了问题,拉着她的手臂往外走,先带她离开这个邪门的地方。
“干嘛?等等……”
东隅执拗抵抗,无奈力气敌不过,她干脆大叫道:“少卿,我有重大发现!”
墨淮桑脚步一顿,狐疑地盯着她。
东隅努努嘴,示意他放开握住的左手臂,从方才紧握成拳的右手中,捏起什么,举到他眼前。
墨淮桑这次看清楚了,那是几缕细微的白色丝线。
“这是……桑蚕丝?”
-----------------------
作者有话说:
1:风铎,风动体鸣乐器。古代寺庙、塔的檐下所悬之铎,大风吹动铎舌碰击铎体而发音。语出唐代白居易《游悟真寺诗》:“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宋代张耒《宿柳子观音寺》诗:“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来源于百度百科)
2:跏趺,jiā fū,意思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泛指静坐,端坐。(来源于百度百科)
3:禅定印又称定印。采坐姿,双手相对,仰放在膝上至脐下一带,两拇指指端相接。值得一提的是,右手应置于左手之上,这是因为古印度人认为右方清净,左方不净,故以清净的右手压住不净的左手,以达到身体总体的清净。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即手结禅定印。(来源于百度百科)
一幕碎碎念:
小神婆:好怕怕哦,要少卿挡在前头我才敢查案(#^.^#)
墨少卿:罢了……
第28章 三七惊魂夜
东隅摇头:“很像, 但不是。桑蚕丝不会如此有韧性……”
那几根丝线她的用力拉扯而绷成直线,却始终没有断。
东隅微微蹙起眉心:“我怀疑……”
她再次细细扫过经案,视线依次流经经书、香炉、烛台, 最后定在慧能身上。
墨淮桑见她陷入思索,催促道:“怀疑什么?”
东隅走近墙角, 将绷直的丝线置于烛火顶端。
“这些丝居然也烧不断?”墨淮桑的神情闪过一瞬间惊愕。
东隅盯着自己被勒得通红的手指头:“是, 它们想必也水火不侵,跟慧能大师一样。”
杨都尉难以置信地看向东隅,面色恭敬不少:“郎君不愧是大理寺来的, 我总算见识到什么叫从蛛丝马迹中寻真相,我这就命人上禀府君。”
墨淮桑眉梢微挑,目光带了些探究,叫住转身要走的杨都尉:
“且慢,本少卿奉圣人之命, 全权负责此间事宜, 不必事无巨细禀明府君, 当然,并非本少卿多疑, 只因今晚的行动事关重大, 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行动泄露, 事后我自会向府君说明。”
杨都尉神色一凛,肃然抱拳:“末将明白。”
东隅无辜地眨了眨眼,向墨淮桑投去询问的眼神:今晚有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