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祖母说的话,小时候不懂,现在抱着全心全意信任自己的小娘子,宸玥什么都懂了。
【那一年,宸玥十八岁】
改玉碟的那天晚上,宸玥没有出宫,在长乐宫陪了祖母一夜。
祖母没多说话,第一次给自己讲那个曾经名义上的父亲。
“他命不好,投生到了皇家,母子一场,哀家也没护住他。”
“他一定不曾后悔唤了您一声母亲。”
听到这话的长乐太后,那双已经浑浊的双眼沾上了水雾,握着画像的手也开始颤抖。
宸玥这一刻清晰认识到,祖母真的老了,老到随时都可能离他而去。
但是生老病死怎么能避免呢?宸玥早就做好的了心理准备。
祖母这一生太苦了,幼年丧母,中年丧子,老年丧夫,所有的苦难都没放过这个坚强的老人。
宸玥没有说什么保重身体的话,他只问:
“祖母还有什么愿望吗?”
“有你陪着,哀家这辈子知足了。”
“祖母,孙儿一直陪着您。”
“孩子啊,陪到这里就够了。哀家现在,就想看一眼你的孩子。”
宸玥一直是个温柔的孩子,他不会因为祖母的遗愿就罔顾妻子的感受,他告诉自己,一切随缘。
但是显然,上天一直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小娘子有身孕了。
既然这样的话,请天上的神明再眷顾我一次吧,让祖母看一眼我的孩子。
神明说:好。
那是个夏日,一声婴儿啼哭响彻了整个长乐宫,他的祖母带着笑闭上了双眼。
这个曾经精神矍铄的天下之母,终于走完了她这苦痛的一生。
【那一年,宸玥二十一岁】
孩子取名旭梓,额娘的“木”,祖母的“辛”,组成了一个寓意家乡的“梓”。
额娘说,小旭梓跟自己小时候一模一样,都是乖乖巧巧坐在一旁自己玩。
更巧的是,自己小时候有个闹腾的大哥,小旭梓有个闹腾的堂姐。
宸玥真的很庆幸旭梓这孩子不像亲娘。
小旭梓一天天长大,宸玥其实不会经常想起祖母。
新生命的意义大约就在此,他给人希望,告诉还活着的人,要往前走了。
宸玥的确往前走了,小旭梓能跑能跳后,他就带着妻儿去了蒙古,去了江南,去了陕北。
小娘子开心得不得了,她的少年郎从没有忘记给她的承诺。
后来,一家三口的足迹遍布整个大兴,足足在外面浪了十多年。
当然了,他也不是纯粹的玩,这些年宸玥将走过的地方都记录成册,包括地势、民风民情都一一详细记载。
回京后交给了最小的宝弟弟,也算是自己这个做哥哥的一份心意了。
所以啊宝弟弟,你二哥在外面玩了这么多年,已经捉襟见肘,管你要点银子继续出去浪不过分吧?
【那一年,宸玥三十六岁】
在外浪了十几年回京后的宸玥也没能收心,知道父皇要带着额娘出去玩的时候,果断带着妻子也跟着同行。
至于儿子,已经到了快要成家的年纪,留在京中交给宝弟弟们看着。
宸玥想得很透彻,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那几年,他从不曾懈怠,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现如今孩子大了,做父母的就该放手。
而且比起儿子,宸玥觉得额娘此时更需要自己。
所以,宸玥压根儿不管老父亲是个什么态度,一心要好好陪额娘出去玩。
容与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欢喜。
大兴很大,在那个车马慢悠悠的时代,他们一走又是十几年。
宸玥夫妻带着父母顺着曾经的足迹,一路走走停停,吃吃喝喝,有时候还会讲一讲他当年在此地发生的故事。
他陪着父皇和额娘从北到南,看着他们的青丝变成了白发,看着他们越来越蹒跚的步伐。
宸玥知道,父母,也开始直面死亡了。
“额娘,您开心吗?”
“有我的宝陪着我,额娘可开心了。”
后来的二宝贝开始忘事,他甚至记不得额娘的样子,但始终有一道声音萦绕在他的脑海。
那个声音说:宸玥,你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额娘走的那一天他没有哭,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
额娘只是我的额娘,我是额娘唯一的宝。
【那一年,宸玥六十五岁】
后来啊,宸玥再没有离开过京城,和依旧闹腾的小娘子一起,坐在自家的马场上,细数过去的时光。
他这一生呐,有过了很多个家。
最开始陪着祖母,后来跟着兄弟,之后有了个小小的三口之家,人到中年又陪着额娘四海为家,最后是这个老妻精心布置的家。
很圆满。
【那一年,宸玥七十七岁】
第229章 番外七:宸琛说
兄弟四个,小三宝是长得最漂亮的,倒不是男生女相,单纯就是这孩子真的白。
尤其是和两个哥哥站在一起,对比不要太明显,哪怕后面有了个冰雕玉琢的小妹妹,说起白,小三宝说第二,谁也不敢认那第一。
这样白白的小三宝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对美好事物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