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后,楚承奕又去了御书房,他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问永平帝要任命冯文瀚的圣旨。
“梓焕,北地离京城远,又条件艰苦,不若划为封地,给你那几个还没封号的皇弟如何?”
永平帝没敢直接说,不同意冯文瀚去接管罗城。
“划为封地?那父皇是打算划给儿臣的哪几位皇弟呢?”
楚承奕也没有第一时间反对,他直觉,永平帝不是话中有话,就是在试探他。
没有封号和封地的皇弟,他还有好几个。
比如,月妃所出的十四皇子楚承淞,正是今年及冠,这眼看着今年就要过完了,也没见永平帝给他赐封号和封地。
宫女所出的十五皇子楚承熙,生母早逝,自小养在元后身边,今年也十九岁了,翻过年及冠,赐封号和封地也正合适。
还有就是皇后所出的十九皇子楚承祺,不过他还小,离赐封还得十几年,倒是不急。
除了这几位皇弟,他还有一位只有封号没有封地的皇弟,排行十二的楚承昆,已经二十三岁了,连个职务都没有。
看起来,他像是个闲散王爷,其实他一直都站宁王和怀王那边。
他岳家祖父陈蒙易,也就是前都察院右都御史,还因为在朝堂上替贤妃说话,被削职送回老家种田去了。
也不知道,他父皇口中说的,是这几人中的哪一个。
或者,根本就和这几位无关。
毕竟宁王和寿王虽然有封地,却都没去封地就藩。
如果他父皇想给他们换个封地,似乎也并不违背祖制。
“你十四弟和十五弟,都到了赐封的年纪了,当然是先紧着他们,如若还有合适的地方,你十二皇弟的封地也是时候该给他赐下了。
北境那些还未归属盛安的城池,离京城近万里之遥,如若让你这几个皇弟去收拢镇守,于你而言,岂不省事?”
这个想法是永平帝想了一整日的结果,但他真心想送去北境的,并不是这些儿子。
拿这几个儿子说事,只是投石问路而已。
“嗯,是省事,说不得等到了璟儿那一辈,他还得派兵去收复一番。”
楚承奕已经猜出永平帝的意思。
那些王震岳还未去攻打的城池,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拢,恐怕除了老十五楚承熙,谁也做不到。
不过,那么远的地方,他可不想派老十五去。
老十五同他有些情谊,也有才干,当然是要留在京城帮他。
至于其余几位,他都不看好,不信他父皇能看好。
“怎会?他们都是你的亲皇弟,更是璟儿的亲皇叔,又如何会做那等事情?”
永平帝不信,也是真不信。
盛安国传了多少代,赐了多少封地,也没见需要收复的呀。
怎的到了他的儿子,就会这般麻烦?
“他们几个是不会,但二皇兄会。”
楚承奕淡淡的道。
“你二皇兄定然不会,他自小被你贤母妃苛待,只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怎会犯傻与你对着干?”
永平帝接话有些太快,说完才知自己失言。
一时好生尴尬,眼睛都不敢看楚承奕了。
“父皇,儿臣要回东宫与姝儿商议事情,您让人拟好旨后,派人送去东宫,儿臣要亲自去冯家宣旨。”
楚承奕这次只拱手做了个告退的姿势,连一个眼神都没再给永平帝,更是没等永平帝同意,就调转轮椅离开。
这次轮椅走动的动静,差点让人以为轮椅会散架。
永平帝看着走的歪歪扭扭的轮椅,和轮椅上那个有些倔强的背影,突然有些心慌。
他唯一的嫡子,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还是被他亲手推开的。
“姝儿,你回来了,羊乳给你准备好了。”
一回到东宫书房,楚沁姝便从空间出来了。
“爹爹,封地,不好。”
刚刚在御书房发生的事情,楚沁姝在空间里其实都看见了。
她原本是想出去看看永平帝的,毕竟是她皇爷爷,曾经对她的疼爱也不是假的。
可她听到皇爷爷的打算,就立马歇了心思。
不都说隔代亲吗?
她这么可爱软糯的小姑娘,竟然还是争不过宁王那个草包一样的抠脚大汉。
想想就气,所以她才不要主动出去看皇爷爷呢,哼!
第390章 送你去罗城
“嗯?如何说?”
楚承奕不明所以,封地如何不好?他还想找机会让父皇给姝儿再赐块封地呢。
封地大了食邑多,赋税多,可以收更多粮食和税银啊。
“不好管控,容易,分裂。”
【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政权,威胁真正的当权者。】
楚沁姝回忆了一下前世的历史,有几个典型朝代都是分封出去的王爷起事,搞的王朝败落。
不仅皇亲国戚要少分封,有功的将领也要少分封。
封号可以有,赏赐可以有,但封地还是算了吧。
有能力又有兵权的将领,你还给他一块地方,那不是硬塞机会让他尝试挑衅皇权吗?
无论他们如何对朝廷忠心,也架不住他们身边会有不怀好意之人挑唆啊。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最容易败于小人之口。
这在她前世的历史上,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