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灵几个都看向焦友兰,焦友兰嘴角噙着笑意,抬着下巴说,“也没多少,也就八块钱。”
说着拿出一份报纸,这是首都的一款文学类刊物,在第二版上,就有一篇文章,作者那一栏赫然写着焦友兰的名字。
几个人都很兴奋,“你可真够厉害的。”
不得不说,在文学这方面,焦友兰的确高出他们一大截,而且焦友兰是他们经济系的而不是文学系的。
焦友兰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是元一川鼓励我写的,结果他的没选上,我的反而选上了,不管怎么说这都算一个好的开端,我多写点儿,说不定就能攒下钱了。”
姜灵赞同道,“不错,是这个道理,行行出状元。”
四个人算是都有了收入,吃的也格外开心。
但是她们都低估了报刊稿费的影响力,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几乎整个经济系的人都知道焦友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了。
就连辅导员田友贤都难得夸了焦友兰,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跑来他们这儿看焦友兰,看看何方神圣这么厉害。
焦友兰突然就这么出了名,文学系的老师甚至还来找焦友兰,希望焦友兰能转专业去文学系。
但焦友兰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拒绝了,“我喜欢文学,但那也只是个爱好,我更想从事经济相关,为国家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系的学生最是激动。
当然了,姜灵等人也舍不得焦友兰就是了。
但问及她跟元一川的事儿,焦友兰道,“就那样,还是跟朋友似的处着,谁也没挑破窗户纸。”
看着她甜蜜的样子,姜灵就觉得牙酸了,恋爱的样子都遮掩不住,不承认那也是默认啊。
像她家石头,这一走又是好几天,天天忙的不见人影,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她看了眼时间,突然愣住。
卧槽,不会吧。
姜灵下午回去,就往部队打电话,结果那边直接说谢景临出任务去了,归期未定。
姜灵忍不住担心,因为她记得在79年的时候是有一次对外的战役的,难道是去了那边?
虽说军人的功勋是从战场上得来的,听到哪些人去了战场时,人会感动,豪情万丈,可真到了自己的时候,又忍不住的担心害怕。
晚上睡觉,姜灵又一次梦到了那个场景。
黑沉沉的天,乌云压顶。
悲鸣的音乐,悲痛的哭声。
压抑的气氛,曹桂兰撕心裂肺的哭泣,谢世成一夜白了的头发,谢家几兄妹哭肿的眼睛……
一幕幕刺痛着姜灵的心。
她突然从梦中醒来,一摸脸上,全是泪痕。
两人结婚两年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姜灵已经离不开谢景临。
末世中的生活已经恍如隔世,她彻底的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了。
谢景临,你在哪儿呢?
战役终究打响了,广播电台和报纸都进行了刊登。
姜明安从香江那边打来电话询问,姜灵只能说不清楚。
倒是苏伟林特意来了一趟家里,只对她说,“我知道这事儿瞒不了你,他去那边了,安心等着他,相信他。”
不过这事儿爷俩是偷偷说的,姜灵没敢跟曹桂兰说,真说了,曹桂兰估计也得心神不宁。
傍晚的时候谢景和夫妻过来接蛋蛋,姜灵为了转移视线,便问起包子的生意。
苗秀兰脸上不禁露出笑容,“大嫂,我觉得这买卖可以干,第一天的时候卖的一般,但后面几天卖的挺好的,我算了算,每天都能赚十块钱左右,现在只是卖包子,如果再弄个摊位,加上其他的东西,我觉得会更好。”
这收入姜灵觉得也不错,现如今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三五十块钱呢,一天赚十块,一个月都得三百块钱,说出去别人都不信。
但是改革开放后就是这样。
苗秀兰说,“我们打算再卖一星期,看看合适就弄个板车加大东西的分量。”
第529章 新瓜
说实话姜灵有些意外,之前还担心两口子干不来,没想到两口子真的很有主意。
姜灵也放心了,“挺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往下干,只要咱遵纪守法,按照政策干就行了。但你们也记住,咱们不主动招惹事儿,但是也不能怕事儿,知道吗?”
苗秀兰和谢景和纷纷点头,“我们知道的。”
在首都谢家的确有靠山,但是他们也不傻,不能给他们惹事儿,不然他们在首都更过不下去。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或者为了家里人,他们都得打起精神。
这几天谢世成也跟着他们一起忙活,谢景和就说,“爸,明天开始就我们俩干吧,您在家歇歇。”
谢世成就笑,“我歇啥啊,蛋蛋也上托儿所了,我又没其他事儿,这年纪就不干了,谁家老头子也没我过的享福,再说了,我闲着也难受,你们要嫌我帮倒忙,我还不如回家种地去呢。”
话说到这份上,谢景和又去看曹桂兰,曹桂兰无语了,“他自己乐意干你们叫他干,烧火啥的就叫他干,省的在家闲着看着都糟心。”
谢景和、谢世成:“……”
行吧,敢怒不敢言,谢世成也习惯了,不敢跟老婆子计较。
像做小买卖这事儿,就是在过去的十多年,也没有说真的就没了,只不过大家偷偷摸摸的,现在政策放开了,人也就大胆了,纠察队的人几乎也不管了。